N在——牛年春节的话语之星艺术沙龙
(《鲁南晨报》报道)2009年元月24日下午,这是农历牛年春节来临的年卄九。一场名为“N在”的话语之星艺术沙龙在运河之滨的麟凤轩茶馆里举行。茶馆的主人、女作家董艾昕热情地备好茶水在招呼前来参加活动的客人,一间雅典的大客厅里陆续汇聚了近四十人,年长者已经68岁,更多的则是70后、80后,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国内许多地方,有的是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书画艺术家、摄影家、音乐家、媒体记者,还有的是喜欢文化艺术的企业家。
沙龙以诗人、作家的朗诵为主,其间穿插了一些可以调动视觉、听觉愉悦的现场表演,分别由艺术家潘梦石、孔浩展示了笔墨书写的线条美,音乐家子东的手风琴演奏,而被电视台导演于涛戏称为肢体诗的,则是青年诗人车鹏程的武学心解式的身法造型运动。电视台的贾冰和李记者进行了现场拍摄采访,他们将重点报道这次话语之星艺术沙龙迎春活动。
在数年里,话语之星艺术沙龙已经举办了十几回,今年的“N在”话语之星艺术沙龙仍由《话语》诗报的创办者、诗人、艺术评论家向隽策划主持,并与诗人王迩宾、房子、仲晓海、李文、冯磊共同组织。向隽对记者表示,一杯茶水的话语沙龙召唤的是对日常诗意的积极参与和体验,相对于体制轨道上的文化艺术机构的封闭僵化现状,《话语》诗报以及话语沙龙更倡导审美活动的开放性、民间性。他指出,在这个沙龙上诗人们朗诵的作品风格多样,还出现了手机诗、肢体语言表现这样的新鲜样式,体现出业经分散于全国各地生活的枣庄一带的文学艺术家对变化着的时代即敏感又自由的活力。据了解,他多年前邀请许多外地诗人如于祯志、刘波、李云枫、郝永念等等参加话语之星艺术沙龙,就形成一个共识,并开始一个关于诗歌生存的思考,希望让诗歌保持传播的活力,不仅仅是在报刊上网络上进行媒体发表,更要努力让诗歌回到广场回到日常空间,诗歌的行走不止是文字在媒体的符号刊发,还应该保持更具生命感的面对面朗诵,在当下还要实验加入有机的多媒体呈现,但诗歌最直接的力量还是视听觉的现场传达。他说,如果你愿意,可以这么来看,牛年新春前的这场话语沙龙,可以是一种诗歌的迎春活动,也应该是当代诗意的N种行走、N种存在的一次可视可听可感受的开放式体现。
“N在”话语之星艺术沙龙活动的参加者有:生昌义、谢夫诚、董艾昕、胡连伟、余自言、周传刚、赵小走、潘梦石、于翠荣、时培京、韩邦亭、侯铭、沈国栋、冯磊、李文、陈秋丽、房子、孙长清、牛红梅、张磊、仲晓海、刘晶军、赵月斌、王功彬(工兵)、倪景祥、王兆虎、王迩宾、于涛、孔浩、罗来玉、车鹏程、贾冰、董涛、岳岳、赵大伟、贾宁、湘妹、李荣、向隽等。
(孔浩\摄影 汶南\文)
今天的话语沙龙和《话语》诗报老报纸
诗人和艺术家在话语沙龙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