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春晚一定会成为众人评论的焦点,因为年年如此;知道春晚也一定会备受责难,因为历年也是如此。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写一篇关于春晚的文章。但是,在看了春晚和国人的评论之后,忍不住还是轻敲键盘写下了这篇文章。一来为了纪念,二来为了凑凑热闹。因为春晚已经过去五天了,才完成这篇文章,所以就把她定名为:迟到的春晚评论。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春晚是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共同的年夜饭,这顿夜宴口味之杂、食者之众、食况之盛、耗时耗财耗精力之巨,在世界来说都是空前的。
要说为了办好春晚,全国上下和央视不可谓不尽心。几乎提前半年就酝酿遴选总导演、国内外范围找演员、几番策划几番钩沉、排练一遍又一遍,光实际操演就耗时三个多月、耗财数以亿计,按说这样全心全力打造出来的丰盛晚餐,应该是色香味形俱佳、人人争而相食的!当然了,最大的新年夜宴,全国就央视一家,虽然其他省台也都各自准备了风味不同的筵席,但是那毕竟不是主宴会场,全国人民仍然还是对代表全国最高水准的央视这场大宴充满了无限期待。
然而,品过这场大餐之后,众人抹抹嘴上的油水,扭头就给央视做了一个鬼脸:嘿嘿,厨艺也不过如此,味道不咋地!
春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何以就成了无奈的“鸡肋”了呢?是全国人民的口味太杂众口难调?是全国人民的口味太高央视厨艺不精?还是大家太矫情无端给春晚鸡蛋里面挑骨头?当然原因很多很多,要想罗列,恐怕没个几十、几百条谁也列不完。
撇开细枝末叶不说,笔者以为春晚之所以不能令大家满意,埋怨食客和观众口味太刁太钻是不对的;探本求源,问题出在春晚,还应该从春晚自身找找原因。按说筹备春晚年夜饭就等于央视给大家在做一顿年夜饭,这顿年夜饭的主厨其实就决定了年夜饭的口味,因此春晚的总导演的选拔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打一场战役,成功了那是主帅运筹帷幄、指挥调度有方;失败了也不能怨战士无能或者打仗不尽心,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恐怕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春晚这道大餐到底怎么做才能做到口味适中,让大家都满意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俗话说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办,也许会更好些。曾几何时,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股崇拜明星、主张奢华排场、挖空心思讲策划、降低艺术标准以媚俗迎合低俗的不良风气,往往在形式上花心思多、用力量大,在主题、选材、内容上考略太少、筹划不足,制作出来的东西奢华无实,徒有虚表,驴粪蛋子两面光,好看不好吃。要知道人民群众不是愚氓,好坏香臭,他们明白着哪!要知道形式的东西再美好,包装再华丽,如果那里面的内容不丰盛、不实用、甚至用一些假货以次充好,那大家不买帐、不叫好,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把复杂的春晚简单办,简单办好还要办好,办出特色,办出适合全国人民都喜欢的水平来,一要了解全国人民到底需要一场什么样的晚会。要通过调查分析全国人民的口味是什么,需求是什么,然后再对照大家的爱好和口味,确定晚会的主题和副题,确定哪些是必上的主菜大菜,哪些是辅菜配菜,哪些是地方风味小吃等等;二要根据全国人民的爱好口味精选春晚主刀大厨,确定晚会的主旋律。这个主厨当然首先要了解全国人民的口味,要有精湛的烹调技艺,当然还要有运筹帷幄统筹调度的大将之才;这个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突出欢乐喜庆,和谐吉祥,歌颂真善美,挞伐假恶丑;引导人民辩别是非曲直,鼓舞人民和谐奋进;歌颂时代英雄楷模,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反映改革开放新成就,协调全国思想,引导共建和谐社会;在形式上要立足现实生活,尽量用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和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黄钟大吕和行吟小唱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和形式结合恰到好处。三要依靠群众,群众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不是说老牌明星不好,老牌明星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视野,人民群众当中才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和发现文艺英才,象80年代初期所作的那样,不仅把春晚办成是艺术家展示才艺的表舞台,同时也把春晚一个长江后浪推长浪、江山代有新人出的伯乐台,而不仅仅是把整个大宴做成是离了那么一两个所谓的台柱子就不成席的失败的宴会,当然了这里也有个导演的眼光和胸襟的问题。四要用心办春晚。既然春晚是大餐,是做给全国人民吃的,就不能不用心。用力只能把任务完成,认真只能把任务作对,用心才能把春晚办好。大到春晚的选厨、主旋律的确定、结构层次的安排、晚会内容和艺术表演形式的组合,小到每一个节目的选择、细节亮点展示、包袱技巧应用的时机把握、上下台之间的衔接、语言的运用是否正确准确、灯光音响舞台效果的运用等,都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不是春晚之后让大家指出许多缺点毛病之后再给全国人民道歉。
总之,一句话:办好春晚不易,惟其不易,才要简易。这个简易的标准就是:表达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心声,多唱正气歌,少摆花架子;突出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新精神,引导时代新方向,真正表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