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状告政府采购的标本性意义


    距离日历翻过新中国第10个记者节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我仍然在忏悔反思。在这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格力状告广州市财政局荣登多家报纸网站头版头条,作为此报料新闻最早的接料人,天知道,我是如何追悔莫及轻易错失这条全国大热的独家新闻。

    囿于传统的“民不告官,官不怕企业”的旧思维作祟,我对一年后广州格力最终居然真的起诉广州政府感到意外。即使到现在,我仍然对格力状告广州财政局的前景感到不乐观。多数人痛快于舆情判决,但格力标书有恙也是事实,出局以维护政府采购法之严肃性亦无可厚非。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向推动格力通过公开渠道状告政府采购不透明不公正的行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几年政府公信力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企业状告政府不公仍然属无奈之举。即使是向来桀骜不驯的国内空调业龙头老大格力电器,在面对熟谙政府采购游戏规则的政府财神爷时,仍然显出草民的弱势地位来。这几天跟北京、广州的多家同行探讨,放眼全国,企业竞标失败而状告政府,本身就是罕见的。不是企业对结果都心服口服,而是他们来年还要跟政府做生意,不好撕破脸皮。格力空调既然要强做出头鸟,难免会遭遇冷嘲热讽。更何况,格力即使赢了官司,也未必讨得巧去。
    谈及格力的诉讼,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明里说,案情未判前不好作不评论,却是当众笑言,格力借此向政府施加压力,再借媒体炒作,倒是省了几百万广告费。这话我也相信,财政局长所指的“炒作”嫌疑,对多年市场化打拼稳居市场第一的格力是可能存在的。试想,格力不如此辛酸地“炒作”,又如何能引起财政局长足够的重视呢。
    事实上这桩案子早在去年上半年番禺中心医院招投标结束后,备受委屈的格力商用空调销售团队便开始漫长的叫屈诉苦喊冤之旅,无奈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我也算是最早收到新闻报料的媒体人了。其实细心人可以查到,早在去年,西祠胡同、天涯社区论坛里,都已经有了相关案情的披露。早在去年底《东方瞭望周刊》就已经刊载详细消息。虽然网友追踪评论多半是同情,但也仅此而已。 

   现在看来,格力隐忍一年又半载而不发,仍然是希望通过正常途径,敦促政府采购部门改正错误,而并非财政局长所说的通过炒作省下几百万元广告费。格力选择在开庭当日将事态原委付诸媒体,显示较高张扬此事的格力,作好了宁愿承受炒作质疑,承受得罪全天下政府采购的罪名,也要推动政府将黑幕或者广州政府采购这个阳光采购的任何不和谐音抹去的决心。这才是行业龙头老大的英雄本色。如此较真,即使是炒作,亦算是聪明智慧的炒作。
   在政府采购“潜规则”暗流汹涌之下,引入诚信监督、公正透明的招投标至关重要,最终目的也当然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在格力事件中,根据目前公开的新闻信息,如果政府采购中心仅仅是因为格力在标书上的简单文字错误,而轻易放弃格力更优性价比的报价,而且让纳税人多掏400万元。这无疑既不合情合理也不合法。如果格力在各项招标指标中均列第一,而只抓住一个程序上的不起眼失错而断然废标,恐怕更容易给人以口舌,更难免让竞标企业相信采购领域中“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江湖传言之所言不虚。
    是故,格力状告政府采购的标本性意义在于,面对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不公正,不妨大胆地投诉。如果企业个个都像格力这般较真,必然会推动政府采购越来越透明公平。同理,政府采购部门要想避免是非口舌质疑,就更得把好阳光采购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