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袁贵仁部长几句


                 批评袁贵仁部长几句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回答了整个社会对中国教育的不满和期望。

    他指出:首先要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而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则要做好培训提高,对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同时,他表示,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大投入的重点之一,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同时做出“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要把每个学校都办好”的承诺 。表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之后,袁部长在其他场合还做了针对教育时弊的讲话。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同周济部长口是心非、言方行圆的作风比较起来,袁部长要务实的,多诚恳的多。然而仔细思考袁贵仁部长的讲话,不免由心生疑窦,今试言之,姑妄听之。

    一,先放下芝麻。 无疑,袁贵仁部长十分重视民众的呼声,认真阅读网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做法值得肯定。他所说的“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也非常受鼓舞”是一个良性信号。

    座谈会上,袁贵仁部长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要把每个学校都办好”的承诺,指出当前要结合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

    然而,民众对教育的意见和期望不仅是这些,除了“提高教师素质”,“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外,还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纠正“教育产业化”、“治理‘校官’腐败”等“期盼”,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是每一位家长最为强烈的要求,目前,中小学学生每天学习在十二个小时以上,其悲苦令人惨不忍睹,学生连连自杀的消息,更令人毛骨悚然,而教育部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不能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加以纠正。教育产业化成为对民众敲骨吸髓的手段,被贼偷火烧还可恶。教育部信誓旦旦的表示,你们历来反对教育产业化。然而已经实行了多年,高校已经变成按人头计算收入的企业,教育部至今却没有切实纠正的举措。

      放着西瓜不开刀,却拿出其他两项任务说事,岂不是南辕北辙,快马歧途!

    “提高教师待遇”是一个六十年中久悬未决的老大难,举目世界,中国教师待遇地位之低实为罕见。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袁贵仁部长还一字未提。

    当然,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袁部长刚刚履新,不能有操之过急的要求。更何况,有些事情,不是一个教育部长解决得了的。

    这里所要批评的,是袁部长的不切实际和官腔官调。

    二,别妄谈“创新”。

    自提出“理论创新”新概念之后,官场上从不乏“创新”一词,“创新”已成为散发霉扑味的陈词滥调。创新什么?理论没有主动性,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升华,是客观规律的揭示,绝不容许肆无忌惮地创新!中国老百姓最厌恶“创新”,原因无他,因为“创新”已成为拒绝吸收国外行之有效的普世原则,成为长官意志下的胡乱折腾!

    要让教育走上正轨,摆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官员面前的迫切任务,一是复旧,既让犹如脱缰野马的教育回归于教育轨道。几千年来,教育基本规律已逐步为人们掌握,并且在逐步适应。曾几何时,权力干预使得中国教育事业进入围绕着指挥棒旋转的怪圈,一声号令定乾坤,九州学子忙断魂。这是中国教育难以走上正规的根本原因。

    二是学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规律被不断修正和揭示,世界各国的经验,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太多太多的借鉴,我们只要放弃“中国特色”这一地方粮票,它山之石自可刻玉,自大狂才会排斥他国经验而自由“创新”。

    三是继承国民党教育“遗产”。国民党纵有千条万条罪恶,他在大陆的教育功不可没。国民党逃到了台湾,其教育经验并没有带走。可惜的是,自1949年以来,出于党派偏见,对国民党一概否定,以至闹出将先生(丈夫)、太太称为爱人,将对干部的栽培称之为提拔这样的笑话。(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爱人指暧昧的男女关系;提拔是揠苗助长)敢不敢继承国民党教育遗产,是对掌权者良心与气魄的考验。

    三,应放弃不切实际的空谈。袁部长已经提出“提高教师素质” ,遗憾的是,袁部长在因应之策上陷入了空谈。当然,袁部长没有高喊口号,有自己一套思路,比如说,在提到提高教师素质时,指出要通过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对已经在岗的教师做好培训提高,对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等。

    怎么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是择优录取人才的杠杆,在一个斯文扫地、文化堕落的社会,靠什么吸引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在教师入口关排队?固然,目前有一批失业大学生觊觎着教师岗位,但是这是非正常现象,也是摆在袁部长面前急于解决的难题之一。袁部长已经面临着二律背反的尴尬处境——解决了毕业就是失业的难题,就没有人想当教师;要维持教师入关口排队现象,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又突出存在。袁部长官职不小,对部下司长、处长有任免权力,对属下的厅长、局长可以发号司令,就是对教师无可奈何。不仅是鞭长莫及,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扩充,权力在近似诸侯的地方党委一把手手中,他们或暗箱操作,或貌似公平竞争中暗桩启动,谁奈其何!从目前的情况看,竞争上岗已经成为当地权势者分肥的虚伪装束,主管的教育当局是遵循教育部长的教诲,还是执行当地以党面目出现权势者指令?只要脑子没有进水,都会做出标准答案。

    素质是一个十分笼统的命题,包括的方面太多,有些能提高,有些难提高,甚至遏制不住倒退,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日非一日。所要提高的,核心是教师的品德和才干,这当然能够提高。但是品德、才干的提高,不是短期培训能完成的,靠日积月累,靠自己涵养和学习,靠平时自觉。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到了无以复加的今天,教师面对巨大压力,是提高自己还是时局应付时局?只要脑子不进水,谁都会做出标准答案。至于品德,教师要应付升学率拷问,自然会把学生当做实现目标的工具,自觉成为杀人教育的帮凶,何来的品德?只能是道德沦丧!

    再说了,国家可以拿钱培训教师,教师还得有时间接受培训。不错,教师每年有两个不短的假期。但是理论上说,因为教师是超负荷运转,所以要放寒暑假,以期休整和恢复。现在要占用假期集中培训,又有违背教育规律的嫌疑。学期中间培训又如何?更不可能。目前,教师编制,特别是贫穷山区的教师编制,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上课、批改作业,班主任还得陪着自己的学生,没时间接受培训。

    至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等”更是空谈。教育部能将他们安排到哪里?对于如此众多的产业后备军队伍,说实话,目前还看不到有效地解决措施,一个教育部长能将这些人“合理安排”?嘿嘿!

    四,请将目标具体化日程化。袁部长提出“打破地域教育差距,要把每个学校都办好”的目标,这是深得人心的。袁部长说了,当前要结合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的初步是什么标准?应该有具体的标准,不能使“初步”像游蛇一样随意游走。三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三年是1095天,不能要求袁部长将目标逐日制定,但是既有目标,就应该有阶段性,三年中间应该还有阶段。一学期一个阶段,至少应该一年划分为一个阶段,将“初步均衡”与每个小阶段叠合踏实,让民众能够看到教育部遏制教育这匹脱缰野马的业绩。

     五,千万别决东海之波救鱼。袁部长表示要在2020年达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这让人自然想起一个故事:躺在车渠里的小鱼干渴难耐,急切中对路人说:先生,快救救我。先生胸有成竹地说:你老等着吧,我将决东海之波使你翔游。袁部长是知道的,小鱼听后非常生气,痛斥了这位先生。

     袁部长今年五十九岁,再有六年,就该告老致仕。致仕之后的第一年是哪一年?当是2006年。即是说,袁部长对2006年及其之后的教育,已无权过问,对其功过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更何况,这一届部长任期,该是2002年功德完满,下一届能否连任,还得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既然如此,何须不经任命先谋其政?

    六十年来,我国形成了一种很不老实的风气,总是放着眼前的事情推诿扯皮,却津津乐道“东海之波”的大目标。倒是邓小平实际,他曾说过:相信后世比我们聪明。

      拙文无意给袁贵仁部长泼冷水,只在于提醒,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既已接下这个烂摊子,就得拿出当年周荣鑫老人不把教育部长当做油水差事,随时准备被罢免的劲头;既已拉开了架势,就得动真格,别像前任那样,不着边际地折腾一阵就完事。

      几十年的教训告诉人们,只有在不抱希望的时候,才不会失望。在大家看好袁部长时候,忽然记起孔夫子的一句名言:“吾始则识人也,听其言也信其行;即则识人也,听其言也观其行。”在袁部长陆续发表慷慨激昂讲话的时候,国人还是谨慎地观其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