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军规:打“炒房”打出房价暴涨


十条军规:打“炒房”打出房价暴涨
  首先祝贺2009年10月25日晚上八时山东全运会“110米栏刘翔豪取全运三连冠”。2009年房价完全脱离了市场购买之力和承受能力,高房价之责任几乎全部推在“追求高私利润”炒房投资者身上,媒介和购买不起房的人成了打压房价者的请愿者,地产同行和地方政府依然充当最后市场的裁判员。2009年10月25日发生一个房地产行业骇人听闻的事情,有媒介与网友共创“深圳10条军规”,要求政府严厉打击深圳炒房“恶势力”,并用“十条军规”抑高房价上涨趋势,达到下降房价的目的,让楼市从疯癫发狂脾气回到理性的状态。

 
  其实从目前投资客热情不减和热钱进入楼市汹涌趋势,地王不断出现推高房价和成本不断增加及政策保持不变等自有资金下调到20%情况下,十条军规难抑高房价暴涨之势力,纯粹是形同虚设,不仅没打击“炒房”投资人,反而打出又一个房价暴涨高潮。深圳9月的住宅成交均价超过20000元/平方米,高于历史最高水平,北京、上海等地的成交均价也在近期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炒房泛滥造成房价离谱,今年的房价飙升,都是炒房者惹得祸。”这个观点笔者不赞同。楼市首先是一个政策市,这是必须强调的最重要一点。政策是影响今年房价上涨最大因素之一。
 
  2009年9月,深圳市一手房成交价格再创历史新高,为20940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1% ,深圳楼市正式踏入“2万元”时代。在房价高压下,销售端表现继续低迷,但同时,市场供应量出现明显放大,全市一手房存量触底回升,使得今年初以来楼市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缓和,这将有利于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深圳新房可售套数首现正增长,楼市进入积压期。根据市规划国土委数据统计,7-9月,全市新房新增批售面积约为155万平方米,达到上半年供应总量的76% 。
 
  随着市场供应增多及销售低迷,今年以来一直在不断下降的全市新房可售套数出现触底回升。预计今年全年,全市一手住宅批售面积总量有望达到510万平方米左右,截至9月份,全市一手住宅批售面积为358平方米,则在剩下的三个月内,全市还将推出约150万平方米新增住宅,月均增量为50万平方米。9月份,全市新增住宅批售面积为711008平方米,环比增长212% ,创下年内新高。同期,全市一手房销售面积为333529平方米,吸纳率仅五成不到,这是一手房市场继7月份之后,今年第二次出现新增批售面积大于销售面积的情况。

  
第一,2009年上半年,政府在二手房贷放松和银行信贷放松及减免二手营业税等利好政策,另外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地方官员的个人作风等楼市政策,什么购房入户,什么购房就爱国,什么购房支持经济建设,减少什么税费,又是送什么购房现金,又是什么四万亿元投资等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
 
  第二,从开发商自有资金的35%下降到20%,给开发商打开资金缺口,造成地王不断出现,同时国企拿地疯狂,推高房价。第三,政府不但没增加供应,反而减少土地供应,2008年土地供应比较少,2009年上半年供应和需求比例不平衡,下半年后,产生区域供应和结构性问题,甚至有开发商收诚意金和捂盘现象及地王搁浅不开工等事情,但是,政府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处理,让开发商更疯狂上涨房价。
 
  其次,楼市是一个市场经济的部分,却是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垄断,房价为什么不下降反而上涨,其实就是政府在支持着楼市,政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GDP需要及个人业绩,另外是旧城改造和财政收入及城市化进程度,作为地方主要经济建设为保护。
 
  最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利益共同体。所以,不管房价高到什么程度,最后的责任都在政府和开发商,一个是市场管理者,一个是市场执行者,而炒房投资者是一个市场最活跃的一个份子。有人说,泛滥的炒房客,飙升的房价,焦虑的未购房者,构成了2009年楼市这出疯狂悲喜剧的尾声。炒风炙热,是楼市飙升的重要原因。如果说由于金融危机的威胁,国内不得不陆续取消了所有对房地产的政策约束,那么到了现在,房价创下历史高位,而经济也开始企稳向好,打击炒房不但有必要,而且开始具备实施的宏观环境。这样的说法,笔者非常的不同意。

 

  有人说:“前三季度楼市量跌价升 专家称非拐点来临。前三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可谓季季不同,如果要寻找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一季度可用“回暖”,二季度可谓“井喷”,三季度,由于具有楼市风向标的部分一线城市销售面积的下滑,是“拐点”初现还是阶段盘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部分城市新增供应不足也是造成交易量下滑的因素。与此同时,三季度以来,央行、银监会等部门纷纷多次强调严格执行去年颁布的“二套房贷”政策,这对交易量也产生影响。

 

  从量价齐升到量跌价升,具有楼市风向标的一线城市的新变化,是否意味着“拐点”的出现呢?东部部分城市销售量下降,但应该看到三季度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仍然增长显著。部分城市的单项数据变化不足以支撑市场“拐点”的说法,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还是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变化,我认为是按照市场规律的自我调整,价格上涨过快,回落也是正常的。从土地等先行指标来看,也不能反映出来是‘拐点’。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也是不赞同,显然是比较的主观。

 
  其实,目前,楼市价升量跌怪象环生,当前房地产是最需要调控的。购房者的声音与对市场的影响力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再加之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对称,所以房价才会畸形地上涨,甚至“量跌价升”等不正常的市场现象出现。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市场,不再仅仅是满足消费的需要,甚至具有了一部分投资功能,且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很高。因此在市场出现问题时,需要对症下药,对个别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是必要的。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复苏这段过程中,房地产市场的功能、作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扮演的角色更为多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领头羊,甚至一度成为危机中各路资金的避风港。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功能已经明显开始异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投资性需求开始覆盖消费需求,在经济刚刚复苏、未来存在通胀压力的前提下,投资性购房者成为了市场的主力,而许多自住型消费者却被挤出了市场大门之外。这从近期高端住宅市场交易火热,但普通住宅价升量跌的现象中可见一斑。有数据显示,在楼市成交量中,以高端公寓和别墅为主的豪宅成交占比已由3月份的9.4%攀升至9月份的25.7%。

 

  随着房价持续走高和量跌价升现象的出现,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要不要调控的争辩再度四起。近日,国土部智囊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的《房地产行业价涨量跌现象探析》报告指出,9月份以来出现的价涨量跌问题可能是个危险信号,没有实体经济复苏和适当的调控政策应对,房地产行业会走向一个更危险的极端。但立刻有开发商回应:市场的杠杆自然会起到调节作用,楼市的调控不应该人为干涉。

附:“十条军规”

一面加重税收 一面严控销售
一、征收物业税
二、流转环节增税
三、限制内部认购
四、监控销售程序
五、提高多套房首付
一面提高首付 一面增加供应
六、打击豪宅炒作
七、加息
八、提高商品房供应量
打击炒房军规受5万网友热评
九、增加政策性住房
十、实行限外令

附:网民眼里的“21条军规”

1、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3成或者4成,三套、四套逐级提升

2、征收物业税

3、对短期买卖如2年内转手的,征收超额印花税,例如2.75%

4、二套房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10%或者120%

5、新盘内部认购单位在拿到房产证半年或一年内,不得转售

6、新盘开盘每人限购一套单位,必须亲自登记禁止使用授权书登记

7、加息

8、恢复限外令

9、价格超过500万元的单位,不提供按揭贷款

10、恢复营业税的“5年”标准

11、新盘必须公示内部认购单位数量、价格

12、新盘内部认购比例不得超过1成

13、加快、加大政策性保障住房建设力度

14、开放小产权房

15、真正实施房产交易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16、增加土地供应

17、对价格超过250万的单位,最高贷款比例只能达到5成,利率也提高到基准利率110%

18、开盘必须抽签选房,不得黑箱操作

19、调低房产评估价

20、恢复原来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1.5%的标准

21、银行规定豪宅供款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由50%缩小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