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之间,同时在读两本书:杨绛的《我们仨》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
两人都是以冷峻文风著称,龙应台更是号称“华人世界率性犀利一枝笔”,但是当她们步入老年的时候,终究挡不住胸中感性的波涛,惊人乍现了细腻柔美的亲情和母爱。
所谓理论之树常青,惯于行走于理性文字的她们,葱茏的人生之树上如今结出了鲜润的感性之果。红的耀眼,黄的灿烂,沉甸甸,悬于枝头,丰硕的美。经年以来严于节制和收敛的文风,在恬淡放松的人生晚景中,绽放出感性的华美。这就是属于大女人的情感演绎。
同样是抒情,而龙应台的文风畅快淋漓,如山溪,如怒涛;而写作过《干校六记》、《洗澡》的杨绛则是经历了可以想象的磨难,如今她的文字则是沉郁的深潭。个人更喜欢后者。
其实,没有任何人会期待困厄的遭遇,就像我对自己孩子的期许:宁愿他未来是平庸和美的普通人,也不愿他成为受难的天才。
只不过在困厄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只有迎受它,不能躲闪。同事发短信说最近很不顺。我回复说:其实就我们今天这种超高目标/薄弱平台的局面下,不顺其实就是常态。“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