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四大行1100亿新增贷款,房市、股市如何办?


    不管股市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他之所以涨落,其关键还是“钱”,持续的买盘是股市上涨的根本动力。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持续流入的资金是股市繁荣的根本。只是这些资金要么是存续的股市投机资本,要么通过信贷带来的新资金,或者从其他投资领域转移的资金(制造业、房地产),抑或是海外热钱进入股市。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不就得益于全球涌入的巨量资金吗?而上半年中国股市的火爆,大抵上信贷的功劳应该至少占了一半。

     财经网报道,“来自同业的交换数据显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在9月一反此前季末冲高之势,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仅约1100亿元,为年内四大行新增贷款总量的单月新低。”四大行放缓信贷投放规模,已然不是过去央行严厉的要求,而是自我对风险控制的缘故。随着4万亿投资,以及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已经抢夺一空。好的投资项目已经屈指可数,那么现代化的中国的国家银行们不是傻瓜,不会不顾未来的坏账而随便贷款。

      与此同时的消息还有中钢协再次警告钢铁业的产能过剩,而宝钢在昨日再度下调了出厂碳钢价。如果经济复苏,投资火爆,大抵上如此的情况不会出现。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中国投资领域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政府的枪弹大抵上也会有用完的时候,日本1991年陷入失去的十年的时候(实际是持续了20年),在十年内投资了430万亿日元用于修建高速公路、码头、机场、高校,而现在这些当初投资大多已经化为了日本政府和国民的沉重的负担。虽然今日中国对基建的需求客观上要高于当年与美国争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日本,但是任何投资都需要看实际回报。如若地方政府不能从项目中还清贷款,巨额的坏账谁又来接单?这是银行所需要思考的?如果现在银行放贷部门一开始就假想未来的中央政府会来还钱的话?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设置风险管理部门了,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市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