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都像温家宝一样工作


      如果都像温家宝一样工作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去了北京市三十五中。

  据有关报道,他是去看望师生。我不这样看,观温的作风,不是摆花架子沽名钓誉、欺骗舆论、玩弄百姓的人物;更何况,要说看望,北京市三十五中师生是治下臣民,应该看望;全国其他地方的师生就不是治下臣民,应该忽略?所以说,与其说是去看望,莫如说,是在着手解决民怨沸腾的教育问题。

  自中共掌权以来,领袖人物去学校参与正常活动者,前有华国锋,后有温家宝。华国锋做中共中央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时候,去过北京市某中学(可能是景山中学),以一个普通学生家长身份参加家长会议,中途因事请假退席,时间不到一小时,这已很难能可贵了。

  温家宝到北京市三十五中,一呆就是一整天,上午在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从时间表看,沽名钓誉者没有这样的耐心,照完相走人者比比皆是。从他听课点评的记录看,更不是心不在焉者;恰如其分的的肯定,鞭辟入里的分析,证明他在课堂上心无旁骛。在听取教师代表发言后的一段讲话,大致来说,没有自己的意图,全是民众的心声!

  他指出:“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同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病:“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指出:"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靠谁办学?这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是几十年来,却被冒充内行的外行弄得面目全非,理屈气壮地强调,就是要外号领导内行!温家宝指出:“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最后,温家宝明确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至于温家宝对五节课的逐节点评,恕不赘记。

  应该说,中国目前各行各业的问题都堆积如山。问题堆积到这种程度,都是和尚不肯念经不肯撞钟,或者胡乱念经胡乱撞钟的缘故。假如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主持、方丈们能像温家宝这样,何至于问题堆积如山?何至于要设信访局?何至于要派出军警、公务员维稳?就像当年国民党对红军那样的围追堵截!再假如,社会问题不解决,民众普遍的心理诉求得不到慰藉,即令让全国十三亿人全都戴上大盖帽,也没有一刻的稳定!

  问题是,有如教育部长周济这样的和尚,披着袈裟不撞钟,占着茅坑不拉屎者太多太多。不想做事还想做官的这些迹近于废物,为什么不肯辞职回家休闲?解释只能有一种:当官有利,能以权谋私!

  相比较,在当今政界,温家宝无疑是位佼佼者,是一位主动履职履责的总理。总理亲手管教育,不是他自找麻烦,而是民众对教育的意见太大太多。

  对群情汹汹的民意,职当其责的周济干什么去了?周济整天在忙什么?能给全国人民一个合理解释吗?

  为什么批判应试教育那样激烈的教育部,口念声歌要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部和周济部长,却言方行圆、口是心非,让应试教育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初中生每天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以至自杀者频频出现!

  再再声明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教育部和周济部长,却任由高校残酷地放手地掠夺民众?贼偷火烧当日穷,多少家庭因为供给大学生弄得一贫如洗,孩子毕业后失业或者被就业现象层出不穷。为什么对此熟视无睹?

  凡此种种,而周济却可以泰然处之,面不改色心不跳!

  温家宝亲手抓教育,既是全民的福祉,也是国家的悲哀。一部国家机器迹近瘫痪的标志大致有四:

  一,吃皇粮官员人多为患。一个高效的政府,一定是官员约简的政府。目前,中国公务员达到5300万总数,一个小县的某局,居然有十几个副局长(私下或享受处级或副处级待遇这已是司空见惯的做法)。随便扔一块砖头,都能打着三个县令级别的官员。龙多了天旱,婆娘多了没有人做饭,官员多得像海狸一样塞满河流,只能使河水堵塞而泛滥。目前的状况正是这样,政府效率与官员总数成反比,但是却缺乏做事的官员。

  二,设立信访局。各级政府和官吏如能尽职尽责,对社会进行有效服务和管理,设立信访局没有必要;即令信访局存在,也是虚设。只有在各级官吏不作为或者胡乱作为时,才会有这一设置。举目四望世界各国,还能举例说明信访局存在的合理性吗?

  三,群发性事件日益突出。设立信访局,目的在于解决下级的渎职,平息可能的冤狱。自信访局成立以来,迅速完成了变性三步曲:信访局变成信转局——接待上访者之后,一本正经地接过上访的书面材料,将书面材料转给当事的政府;信访局变成人访局——写信去没人理睬,只能当事人自己上访;如今已是报信局——接待上访者同时,立即给地方当局打电话过去,让领人回去,死活不管。信访局既然已成虚设,民众的积怨与日俱增,群体性事件必然要发生。儒家将恕道,现代人讲换位思考,将官灾难民与造成难民的官员换一下位置,不上访的请举手!对上访失去信心后,不聚众示威的请举手!怕比这些官灾灾民义愤填膺的多了。

四,军警、黑社会当家。政府不作为或胡乱作为,激发出群体事件后,马上出动警察、武警,甚或还有黑社会,对官灾民众进行镇压。这些本事,好像大都学会了;不仅学会了,而且很多官员已经同黑社会勾结起来,重庆薄熙来打黑除恶验证了这一结论。

  如果都像温家宝一样工作,那当然好。可惜的是,在现行制度下,不过是痴人的白日梦罢了。温家宝十分另类,他在民众中间威望的树立,靠的是个性化管理和服务,靠的是人格魅力,别奢望每个官员都会像他。说到底,中国社会问题的彻底解决,得靠制度,只有在民主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才会有一批这样真正做事的人物。即令出现昏官庸官贪官类,官灾灾民一张票就将他废了,别说乌纱帽,连生计都成为困难。

  制度不变化,即令再克隆几个温家宝,只是多了几分美好的愿望,没有民众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