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的降价竞争和“囚徒困境”理论


 

1950年,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为例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Prison Dilemma)。

囚徒困境表述为:囚徒们如果彼此合作、都不坦白,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释放),但在对他人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却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体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酒店业的价格竞争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降价和变相降价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却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目前,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处于价格竞争的开始阶段,以变相降价为主;中高档酒店已经是很明显的价格竞争了。

    金融危机下,经济型酒店的影响更大。因为星级酒店降价后,经济型酒店相应被迫降价的空间几乎没有,首当其冲的是租赁物业的酒店,因为租赁的代价很高而且合同时间很长,首先进入亏本经营,然后带累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从全球经济型连锁集团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型连锁酒店独立生存是困难的,以后几乎都被其他集团收编。20世纪70年代中期,油价上涨,以汽车旅馆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出现客源下滑现象(1974年假日酒店的利润比上一年下降了30%,假日酒店股票的每股价格在19721974年之间,从56美元一路下跌到4.25美元)。于是,1952年创立的假日(Holiday inn)被洲际于1989年收购,1970年创立的天天(戴斯,Days inn)和速8Super 8)被圣腾(Cendant,从200683改名为温德翰姆Wyndham Worldwide Corporation)收购,1990 motel 6和红屋顶(Red roof)被雅高收购,汉普顿(Hampton inn)被希尔顿收购。

    大幅度降价对本土酒店集团和跨国管理公司都不利。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优势,它们的降价直接威胁本土酒店集团。首先首伤害的是本土酒店集团,但是在本土酒店集团相应降价来争夺市场时,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的风险也相应加大,酒店一旦失去资产和运营价值,开发商又无力支付巨额酒店管理费用时,跨国管理公司将面临退出的危险。

从经济利益出发,囚徒困境效益是确实短期有效的,为了避免囚徒困境,笔者认为只有实行行业损害评估,逐步向同业公会发展,才能确保酒店行业的持久健康发展,进而才有可能实行行业最低保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