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治病难在准确诊断并找出致病原因。如果诊断准确并清楚致病原因,那么,治疗一般问题不大。在《精神病是对罪恶社会的一个控诉和对个人不良精神生活方式的一个报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93b6b10100bou2.html#articlecommentname一文中我已明确指出,精神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个人不良即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信仰——造成的,社会因素只是第二因。只要有信仰存在,精神病就是不可避免的。信仰是精神病的基因,信仰作为精神病的基因已深深植入信徒的体内。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是一个客观条件,是个人无可奈何的;但个人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信仰,却是可以由个人自由选择的。因此,精神病的治疗和根治,关键是个人必须放弃、抛弃不健康即不良的精神生活方式,摘除信仰这个精神病的基因。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事实证明,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式,是一个自洽的完整的统一的精神结构——信仰体系,它一旦形成,在人身上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几乎与人合二为一,像是长在了人身上似的,是一个人人格统一性和精神完整的标志,不是个人可以随意抛弃或放弃的,更是不能轻易打碎的。如果人随意把它抛弃或放弃了,那人就会空虚无聊,六神无主,失去生活的意义;如果轻易将它打碎了,那就意味着人得了精神病——完整的精神结构分裂了。
精神病就是不良即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信仰——遭遇了现实的挑战而无力抵御从而破碎的一个结果。这就是说,“信仰”这种不健康即不良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罹患精神病的根源。
佛教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执”,说的就是人拥有了一种牢不可破的不健康即不良的精神生活结构,其实指的就是“信仰”。佛教认为,对于人来说,破“执”,是非常困难的;而人一旦破了“执”——从一种僵化的“信仰”中走出来,就意味着人获得了精神解放即自由。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佛教”根本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信仰”,毋宁说,它是“信仰”的一副解药。经验也证明,“信佛”的人,多是些“随缘”的人,怎么都行,他们很少有得精神病的。而相反,有其他信仰的人,走火入魔是常见现象,就像人们经常指责的某些信徒“神神道道”的那样。
现在的问题是,人怎样才能破“执”即放弃与自己血肉相连的“信仰”呢?对于信徒而言,没有了信仰,他们怎么能活——有意义地活呢?
严格说来,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一旦社会发生了与某种信仰生活剧烈冲突的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而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精神生活领域的信仰必是无力应对和抵御的,崩溃,就是它的必然结局。历史一再证明,信仰是无力对抗社会经济政治层面的变革的——它往往被社会统治者打上“邪教”的标签而遭到破坏和取缔——连今天人们公认是正教的基督教都难以幸免。而如果它顽固不化,那么,其信徒必大量“精神崩溃”,陷入普遍的精神病状态。
所以,是自觉地、主动地抛弃、放弃信仰这种不良的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代之以健康的良好的精神生活方式,从而免于精神病的侵扰,还是被动地固守它而等待社会政治的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它,从而陷入严重的精神病状态中,完全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道理已经非常清楚,只有从“信仰”中走出来,不再执着于某种外在的精神的或物质的力量,人类才能彻底地免于精神病的侵袭,否则,如果人类继续陷入各种各样的“信仰”中而不能自拔,那么,哪怕现在还没有普遍地罹患精神病,也普遍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其实,没有了“信仰”并不可怕,天也不会塌下来,相反,人们反而会变得身轻如燕,逍遥自在。这是以《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为名的现代人生哲学告诉我们的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
20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