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饮鸠止渴”也得起!


当初中央出台政策,提出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和按揭利率的时候,王石大声呼喊“拐点”来了,并率先在全国大幅降价。一位做开发的朋友向我咨询,万科之前已有过多次喊跌并带头降价,结果市场不迭反升的经历,这次是否又是万科在喊“狼来了”。当时我就明确的告诉他,这次不是了,而是真的“狼来了”,并写了篇文章“恰到的杀手锏”。

在那篇文章里我提到,中央使出金融的手段,表明在中国当今高度集中的国度理,中央真的要进行调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如今,国务院发出了对第二套住房的“解套令”,松开了当时令房价急转直下的“手刹”,明确表达了中央希望房价回稳的意图。自然,房价的升起就又是指日可待的了。

此次中央如此快的就发布了房地产的“解禁令”,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似有“饮鸠止渴”之嫌。本来最为理想的,是将此次的房地产的调控进一步延伸,挤净房价的泡沫以后,再次恢复,则房地产发展的节奏将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相吻合。

而更重要的,正如笔者“怎么我们就像农民!”一文中所阐述,城市化更是我国战略性质的产业资源,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步入发达国家的历程中,都将拥有的一次战略性的机遇窗口。一旦城市化完成,则这种产业资源也就消失。因此,之前国家“下狠手”,给房地产“刹车”,其实也包含将此战略资源“雪藏”的意图,以待不时之需时,国家拥有战略储备队似的后手。未料,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国际间的战略“决战”提前爆发,国家战略后备队也不得不提前“上场”。毕竟,启动内需,再没有比房地产更有效和直接的了。

如今,中国参与的确实是一局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棋局。表面上,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后,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的必然反复。只不过是这种周期性的能量释放得太尖锐,太突然,从而演变为前所未有得巨大危机,且是在世界范围。

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就在于,他是不可能“世界大同”似的共同富裕的,财富的分配不均将是必然。因此,此次的危机,既是经济周期的自然调整过程,更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过程。眼下好比流行着世界性的“流感”,尽管病源发生地在美国,但有可能倒下的,却不一定是美国,而是被感染的却体质较弱的经济体。现在比较的,就是看谁具备更好的体质,谁最终能完好的存活下来。风暴过后,存活者就可以“收拾金殴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明显的,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我们不仅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最大收益者,且还处于最好的位置,有着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有着最大的战略“后手”: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而这,发达国家是没有的了。在一场比看谁最后能顶住的竞赛中,竞争的已不是综合资源,而是在弹尽粮绝之时,谁拥有更多的后备资源。就像NBA赛场,赢下的,往往是关键球。而此次风暴过后,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堪与一次世界大战媲美。因而,只要能确保中国经济的发展稳定,此时提前启动房地产,即使带有引发房地产泡沫的潜在危险,也是值得的。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或许,我们如今都已习惯了房价不断下跌的事实,甚至有人不断列举数据,称房地产已开发的供应量,即使没有任何新的增量,也需要若干年才能消化完,即房价下跌的趋势较长时期都将难以扭转。但我们现在所感知的现实注定将是虚幻的,就像当初我们习惯的房价的持续增长是固定不变的一样不真实。因为,没有房价的止跌回稳,就不可能激发出市场的极大购买,也就不能完成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意图。

因此,房价的止跌回稳,乃至回升,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就像当初中央有能力让其跌一样,也必然有能力让其起。中央出台的放宽第二套住房条件,与放开开发贷款,就是意图明确且会直接有效的“组合拳”。

就像笔者写的“请别在讲供求决定价格”文中所分析的,决定房价走势的,不是市场的供求,而是市场的预期。房地产的本质属性就是金融产品,服从金融市场的规律。在一个增长的市场,久稳就必跌,同样,在一个下降的市场,久稳就必升。中央贷款给开发商,是为其输血,放开第二套条件,就是为了扩大需求。“攻守”一旦实现转换,市场的翻转就必然来临。

当然,我们同样需要政府不要忘了建设“廉租房”的职责,不要忘了去除掉加植在商品房头上不必要的枷锁。

如果我们因此彻底分清了政府应承担的社会的福利与市场之间的“油”和“水”的关系,我们就不仅能承担起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同时也能引导房地产更加健康的发展。我们的城市也才能更美,我们也才能因为不动产而共同拥有福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