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危机”,一定要避免日本人的前辙!


         在刚刚召开的我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一位银行业的人大代表在发言中称:“全球经济危机没把芜湖怎么样!http://www.smxs.gov.cn/viewtexti.asp?id=951580”,言辞之中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应当说,这种不以为然的乐观,在不同人群中都有市场,有很强的代表性。时常有些不大不小的人声称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不在。最早见诸去年初,当格林斯潘发出“次贷危机是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警告时,就有高级官员立马表态:“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影响不大”,结果吃了大亏。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4万亿的扩大内需战略,并大力制定出台十大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打响“保八”战役。可社会上上下下有相当一部分力量以金融危机为藓疥之疾,乐观者多,持久备战者寡,或掉以轻心,以为老经验的扩大投资办法就可以轻易过关。

  这种对于金融危机的态度,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是我们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地位得到了肯定和认同,国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心。但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中国长达四五百年的闭关自守相比还不足以养成国人头脑的革命,思维深处的小农思维视界还占据着统治地位,没有世界的眼光,更谈不上实体思维外,还要有现代金融与资本思维,没有“世界公民”的思想与视界,简单经验地分析面对变化的形势,得出的认识和结论得之于随意,失之于严谨,就不足奇怪了。

  不知道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抱以乐观者,想没想过,如果美国经济十年都走不出来,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现在的乐观为时太早呢?

  肇始于美国的这场危机,本质上是美国居民、企业和政府过度消费、过度借贷的危机,是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高技术、房地产和金融、美元三大经济马车失陷后的危机,这场危机甚烈于上个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

  上个世纪经济的大萧条,从1933年延续到1941年,其间虽有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罗斯福新政”,但是仔细研究历史,不难发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才从真正的意义上挽救了经济大萧条,也就是说大量的军需刺激了美国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特别的手段和资源拉抬了经济。所谓“罗斯福新政”不过是资本主义的自我美饰罢了!从当前的情景看,美联储利率政策已接近零政策,财政靠借贷度日,美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已近乎山穷水尽,它的进一步意味,世界变得不安全不太平是当然的选项之一,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啊!

  在对付金融危机上,我们一定要避免日本人的前辙。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才遭遇危机时,日本人也是相当乐观,也有许多人掉以轻心,不断有人强调日本企业管理先进,国民勤劳肯干,但结果是十五年走不出来。我们一定要避免日本人的前辙。

  中国是大国,大国的上上下下要有忧患之心。中国的发展,一定要自力于自身的发展,毛泽东时代管这叫独立自主,现代我们叫它为扩大内需。对金融危机多一份恐惧,就有一分扩大内需的责任感、危机感,一个国家、民族在发展经济中扩大开放是必要的,但最终要落实到“唤起工农千百万”上来,排除干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内需步步为营,才能自立于世界经济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