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北京机动车单双号政策


据统计,目前北京全市约有329万辆机动车,因为机动车过多,交通堵塞、空气污染成为北京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保证29届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和交通顺畅,从2008年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市实行临时交通管理措施,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即单号车单日行驶、双号车双日行驶。实行单双号限行期间,北京市机动车上路总量大约削减45%,每天大约有130万辆机动车停驶;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约63%,约11.8万吨;车速比限行前大约提高27%。单双号限行政策实施仅为2个月,但是政府减征3个月车的车船使用税和养路费,减征税费总额达13亿元。限行政策虽然限制了部分有车人的自由,但是鉴于有车人得到了实惠,遵守该政策且属于为奥运作贡献,因此该政策得到较好地执行,没有引起非议。

机动车实施单双号行使大大缓解了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饱受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差之苦的北京市民,于是产生了“能否将单双号行驶使作为一项长期政策”的疑问。北京市政府交通方面有关官员表示,可以在一定程度展开大讨论,让市民更多地发表意见。

按北京机动车目前持有现状,如果实行单双号长期限行政策,在疏堵和环保方面效果是显著的,但是政府不能垄断政策的决定权,要维持社会的和谐局面。现在有车人占北京市总人口的比例是少数,政府不能根据多数人的意愿,限制少数人驾车出行的自由和限制人们对私有财产的使用权力。因此,现时政府不宜对机动车这种私有财产出台过强的限制性规定。那么,政府是不是面对单双号政策的利好而又束手无策了呢?不是。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们愿意使用机动车是因为使用机动车的总收益大于为此支付的总成本,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机动车存在正收益,所以人们愿意选用机动车。经济学上的总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机动车的显性成本是人们为使用机动车付出的折旧费、存车费、停车费、油料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支付费用之和;机动车的隐性成本是堵车发生的机会成本,即人们因为等车所放弃东西的最大价值。人们在考虑每次使用机动车时,更多考虑的是机动车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人们就会更多地选用机动车。边际成本即人们每一次用车时总成本的增加量,其直接体现是停车费、油料费和堵车时的机会成本。边际收益就是每次用车带来收益的增加量。根据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人们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在现行市场规则下,如果用车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更多的人就不会选用机动车。按经济学观点,政府出台机动车政策不能强迫人们不使用机动车,政府应该着眼于机动车使用制度建设上,增加机动车运行的交易费用,即增加机动车用车的边际成本,以降低机动车边际收益。政府可以设计出一组约束条件,即制定机动车管理制度,在这个管理制度下,政府让人开机动车上路,人们也不愿意开机动车上路,当然对机动车有特殊偏好的人要除外。政府增加机动车使用的边际成本有三种途径,一是提高油价。政府可以改变过去不论用车多少,按一个标准收取养路费和车船使用税的制度,将养路费和车船使用税加到机动车油价中,提高油料成本以加大用车边际成本。二是提高停车费和车辆保管费。政府可以将停车场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管理成本、适当的利润加到停车费和保管费上,提高机动车的停车费和保管费单价以加大用车边际成本。三是对国内机动用油征收燃油税,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以提高油价加大用车成本。根据经济学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政府在提高使用机动车的边际成本的同时,还可以继续执行奥运期间的便民激励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延长公交和地铁运营时间,增加车辆,加密车次,根据需要调整企业上下班时间和大型商场的营业时间,实行错峰上下班,提高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等。

提高使用机动车的边际成本,实施便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政策,及对用车少的人实行激励,相信北京会有更多的人放弃机动车,而选用公共交通工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自觉维护北京交通畅通、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会成为政府引导下的人们的自觉行为,这样北京的交通政策会更加人性化、自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