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沧海桑田,光阴荏苒。三十年前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命运的历史新时期。
1978年,是古老中国“臬磐重生”于世界之林的标志性年份,正如后来那句曾流行一时概括这种伟大之变革的一句话——“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弹指一挥间,2008年悄然而至,改革开放的征程整整走过30个年头!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令世界刮目相看;30个春秋轮回,曾记否,在神州大地上演绎过多少风光盛事,涌现出多少风流人物,激起了多少风云震荡。
毋庸置疑,2008年是中国历经改革开放30年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也是全国人民值得庆贺和祝福的吉祥之年。这年伊始,许多行业都在为“改革30年”而祭,发出自己的时代强音。
定位于“中国名酒高端影响力杂志”的《东方酒业》认为:作为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浸透着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白酒,是中国目前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之一,在新中国特殊时期,白酒曾一度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质”和“精神食粮”,白酒产业是一个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的特殊产业。千百年来,白酒业生生不息,娱乐民生,传播文化,张扬精神,它值得我们用心纪念和书写。1978年以来,30年风云激荡,白酒行业有多少风云人物和激荡盛事需要我们行业人士来记录和研读。
《东方酒业》率先独家策划“中国白酒30年风云榜”,意在展示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白酒业的风云事件、风云品牌、风云人物,对之给予“感言式点评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白酒30年的政策变迁、产业沉浮和发展轨迹。“中国白酒30年风云榜”所列举的“风云事件榜、风云品牌榜、风云人物榜”,主要突出“重要性、创新性、影响性、借鉴性、推动性”五个方面,不涉及行业媒体和有关行业管理机构(协会)。更多意义上,“风云榜”是一次对中国白酒行业30年历史轨迹的追寻、思考和总结,它将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折射出白酒行业的种种发展现象和规律。假如,历史的沉浮能以它宽广博大的智慧照亮白酒发展的未来行程,那么,首次发布的“东方酒业·白酒30风云榜”,也许会借这份智慧的光芒为整个行业带来某种借鉴和启示
人物风云榜
秦含章——酒界世纪泰斗
上榜感言:30年,对于一个世纪老人的生命旅程来说,仅仅是一段插曲,因为他已经用执著坚实的脚步整整走过了100年。2007年,当他人生的第一百个春天到来时,他全身心奉献与投入的中国现代酒业,也迎来了跨世纪的骄人业绩和荣耀之光。
无疑,百岁老人秦含章是中国酒业生生不息的不朽象征,他对于中国酒业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影响的范畴。一个世纪以来,他用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命和精神,执著奔波于华夏大地甚至国际酒界,关注着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产业的发展与前途。从世纪初漂洋万里求学报国的少年学子到中国酒业的世纪泰斗,秦含章就像一棵遮天蔽日的古老橡树,内心深处的每一道年轮都铭刻着中国酒业的沉浮史经。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代行业大师的风采和风骨,而且看到了中国民族产业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希望和力量。
周恒刚——白酒一代宗师
上榜感言:他是新中国白酒工业学科带头人,被授予“白酒行业卓越贡献奖”称号,生前誉为“中国酒圣”。2004年6月16日,他的仙逝无疑是中国白酒界的重大损失。
数十年来,周恒刚先生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从白酒酿造“稳、准、细、净”操作法,到总结研究茅台工艺;从“液体除杂、固体增香、固液勾兑”,到采用“增己降乳”措施提高浓香大曲酒质量的方法。周恒刚几十年孜孜以求研究出的丰硕成果,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在白酒行业享有极高威望。在新型白酒的研究发展上,周恒刚指出:新型白酒是在传统白酒工艺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分支,是在继承与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是要取代和改变传统工艺白酒,而是与传统工艺白酒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二者在市场上是并存的局面。
怀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继承他未竟的事业。我们相信,在白酒科技需要更大突破的今天,周老的一生一定会激励更多的专家为白酒事业前赴后继、无私奉献。
沈怡方——继往开来的白酒权威
上榜感言:他是中国白酒技术和产业发展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和著名权威,成就斐然,享有极高威望;他被誉为中国白酒技术和产业发展创新思维的“布道者”,著名的“酒道先生”,执著于白酒行业的“传道、授业、解惑”,足迹遍及华夏,功绩影响深远。
作为著名白酒权威,沈怡方先生在其50多年的白酒科研生涯中,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我国传统白酒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科学发掘、总结传统生产工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周恒刚先生曾高度赞誉沈怡方:“他善于吸取前人创造的酿酒技术精华,然后赋予现代科学技术加以总结提高、发扬光大;他善于在基层与工人同劳动,取得第一手资料,并进行科学实验、改进提高,在取得实效后以精辟的论述,提出企业或行业的发展方向。”
由沈怡方领导的课题小组对于己酸菌的培养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和成功推广,为后来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普及生产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关于白酒生产工艺的改进与研究,他对于细菌微生物发酵与白酒香味、特别是白酒香气成分特征形成缘由的独到研究,他对于芝麻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小曲酒酿造工艺关键技术的发现与总结,无不为中国白酒的现代化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1978年,他负责的“提高业态发酵白酒质量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以科技先进个人身份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作为全国白酒专家组组长,沈怡方先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白酒生产技术专家和全国品酒委员,可谓桃李满天下。尤其这些年来,沈老对于浓香型白酒流派给予了科学阐释、特别是他对于白酒淡雅型风格的积极倡导和扶持,以及关于建立中国酒道的奔走呼吁,堪称为中国白酒更好地面对国际竞争、进一步与现代人的生活及其消费理念接轨,找到了一条了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
高月明——中国酒界的“北高”
上榜感言:一个从黑龙江走出来的中国著名白酒生产技术管理专家,一个17岁就与酒打交道的白酒大师,一个在中国酒界素有“北高”之称的传奇人物,一个在中国酒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评酒员,一个敢说敢为的矍铄老人。高月明是我国参加五届评酒会的七位专家之一,50年来的酿酒生涯,他先后参加或主持过在白酒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的试点,以及黑龙江省内的30多次试点工作,在提高白酒产量、降低消耗、增加品种、开发新原料、引进新菌种上有独到的见解,使黑龙江省酿酒企业出酒率从50%提高到70%以上。工作之余,高月明还总结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编写或与人合著了《全国白酒操作法》、《全国白酒技术30年成就》。《全国食品发展纲要》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
2007年,高月明在白酒界率先提出“喝酒时代”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白酒更准确的说是到了‘喝酒时代’”。他在各种行业会议上阐释解读“喝酒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丰富内涵,积极倡导和呼吁行业人士要把重心转移到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面来。高月明的“喝酒时代”对中国白酒市场的未来营销和产品研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曾祖训——白酒大省的技术推动专家
上榜感言:在酿酒科技事业中,曾祖训经历了推广烟台操作法,橡子酒试点,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应用气相色谱对白酒芳香成分进行分析,白酒窖池(窖泥)老熟工艺的研究和推动等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与人合著了《白酒气相色谱分析》一书。
作为川酒和中国白酒的技术推动专家,近年来曾祖训完成了四川药香型白酒的研究、白酒醇酯分析方法的研究、四川小曲白酒香型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在这些研究中,他提出了曲子糖化力试验报告、点滴法测定白酒中的铅、白酒中的高沸点分析、高级脂肪酸的分析等系列分析方法,为白酒行业的气相色谱分析建立了基础。曾祖训历任四川省酒类科研所所长、国内贸易部酒类质检中心主任、四川省第二、三届科技顾问团顾问、第五、六届全国白酒专家组专家、国家级白酒评酒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技术顾问、四川酿酒协会副会长、专家组组长。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2004年中国财贸轻纺工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酿酒行业特殊贡献奖。
季克良——“健康白酒”的代言人
上榜感言:一个刚刚走出校门就把一生交给了一个企业的人,会对这个企业以及他所从事的行业产生什么样的深厚感情?也许,这种因缘和情愫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1964年,季克良从无锡轻工学院毕业后即分配到茅台酒厂,一干就是43年。当他最终成为“国酒茅台”的领袖人物时,他本人已经成为茅台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躯体里流淌的是茅酒醇厚的“血液”,人们称他是“国酒”最称职的“代言人”。
2004年10月,一场“护肝风波”使“健康茅台”的倡导者和宣传者的季克良顿时一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媒体和行业内外的纷繁扰攘,季克良处变不惊、据理力争坚决捍卫“茅台健康说”,让人为之尊敬和感动,使他在白酒界赢得了“健康斗士”的称号,也让他成了白酒打造“健康”新形象的代言人。2006年“茅台”价格一举超越对手,2007年“茅台”股票又一举越过200元大关,成为引领股的“茅台现象”,2008年“茅台”誓言打造百亿工程……面对“茅台”又好又快的发展前景,70岁的季克良目光依然平和。因为,他看到的是更加深远的前方。
王国春——白酒“王国”操盘手
上榜感言:1985年至今的20余年间,他凭借着企业家的睿智与战略家的远见,一次又一次抓住了大时代背景中涌现出的产业机会,深刻影响着白酒行业的发展进程与竞争格局,不仅彻底改变了“五粮液”,使之一跃成为中国“白酒大王”,也改变了中国白酒产业。
今天,“五粮液”实现了几个历史最高突破:品牌价值提升到了402.18亿元,销售额和销量同比增长了50%,出口额继续占据国内酒水90%份额……足以证明王国春之于“五粮液”的意义。多年来,王国春领导下的“五粮液”,其一举一动几乎成了中国白酒行业的风向标。而王国春三个字,也成了中国白酒的一个符号。
张良——从技术专家到资本高手
上榜感言:张良面对媒体采访时说:“我肯定不是一个营销专家,最多算半个管理专家,但我可以自信地说自己是一个技术专家”。张良的谦逊是出了名的,而他的智慧和口才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他谦虚智慧的目光里,蕴藏着令人敬畏的能量。
从技术到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打造、从规模扩张到资本运营,张良每一步都迈得稳健而坚实,每一步都在为泸州老窖的超常发展和快速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泸州老窖重要的团队领袖,张良牵头进行了“国窖1573”、“泸州老窖”从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价格结构到品牌结构的全面调整;他通过各种方式让利给经销商以优厚的利润,同时为经销商定向增发流通股,对于长期只能靠代理产品获取利润的白酒经销商来说,这样的财富机遇还是头一次。
由一位行业技术专家、酿酒大师,到帮助经销商赚钱的资本高手,到资本运作高手,张良凭借着对老窖事业的执著和人生价值的体验,正在一步步把这个历史悠久的名酒企业推向发展的颠峰。
乔天明——酒海航行的稳健舵手
上榜感言:身居剑南春集团董事长要职的乔天明,因他的热情、真诚、睿智、乐观、从容,被业界昵称为“乔老爷”。主政20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保持与经销商面对面沟通的老总形象,让其他厂家的经销商羡慕不已,“乔老爷”的雅号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乔天明给企业创造了极具前景的发展空间,在他的掌控下,即便在全国白酒销量逐年滑坡,许多大企业挣扎在改制的边缘而无力再谈所谓战略前景的时候,“剑南春”却一路走势稳健,赢得业界和经销商的一致好评,销售收入一路上扬。企业改制后,顺利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的经营战略,始终稳居白酒第一阵营。作为白酒一方霸主,乔天明不事张扬,给人留下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深刻印象。但是,在这些沉稳风格的背后,乔天明却总能以特有的睿智和胆识,对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刻洞察,把握大局,出奇制胜。2007年岁末,“剑南春”首创的“年份酒挥发系数鉴别标准”引起巨大轰动,让业界为之侧目和震惊。乔天明的成功,不仅给白酒企业管理者带来深刻启示而且为全行业树立了可贵的价值标杆。
杨肇基——白酒创新发展的探路人
上榜感言:杨肇基可称为传奇人物:振兴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全兴”,组建川人难以忘怀的全兴足球队,开发高端白酒“水井坊”,首开白酒引进外资先河,人称“中国白酒创新发展的探路人”,是掌控“全兴”近二十年的“教父”式人物。
1980年代末,杨肇基接手全兴酒厂,面对老全兴酒厂资金极为紧缺、产能规模很小,他果断决定通过贷款发展企业,并凭借这一大胆举措赢得“全兴”规模扩张和效益翻番的丰厚回报。1993年,正当足球在神州大地火热时,杨肇基果断决定与人共同组建四川全兴俱乐部,进军甲A联赛,借足球的魅力让“全兴”品牌在全国声名远播。1999年,成都水井街老酒坊的意外发现,杨肇基极富远见地主持开发“水井坊”品牌并推动它在市场上横空出世,成为白酒率先开发超高端消费市场的标志性产品。2003年,全兴集团完成管理层收购,企业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2006年,杨肇基进一步探索中国白酒国际化道路,成功牵手全球第一大酒商帝亚吉欧,拉开了名酒联姻国际、进入世界销售主流渠道的划时代序幕,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拓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作为白酒国际化的先行者,杨肇基的身影已经清晰地投射到了中国白酒的发展史册上。
王锡炳——创造白酒“神话”的人
上榜感言:1972年进入湘泉集团前身吉首酒厂的王锡炳,三年后出任该厂厂长,1987年任湘泉集团董事长,1996年7月“湘酒鬼”A股在深圳成功上市,2000年底王锡炳离任。在他的任期内,王锡炳将一个名不见经传、仅有固定资产80余万元的“小作坊式“企业,缔造成为一个国家一级大型企业,经济效益占到了湘西自治州经济总量的1/3,利税占到自治州财政收入的85%。辉煌虽已成为历史,但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王锡炳”这三个字,仍然由衷地称他为打破行业既定规则、创造白酒“神话”的第一人!
1993年-至1995年的中国白酒市场,“茅五剑”是人们公认的三大白酒高档品牌,当时三者中价格最高的“五粮液”售价200多元,被视为白酒价格的“上限”,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轻易“越雷池一步”。然而,酒鬼酒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定价规则,它大胆将零售价调控到300元以上,远远高出了三大巨头,在业内引起极大震撼。酒鬼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茅五剑”之上的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它之后,“水井坊”、“国窖1573”等一系列直接定位高端、超高端市场的白酒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产品的价格也迅速由几百元上升到千元甚至万元。后来的事实证明,面对国家税制调整和行业利润的下降,高档酒市场是中国白酒的最后一块奶酪!而王锡炳正是敢于打破“茅五剑定价规则”而品尝奶酪的第一人。
常贵明——白酒上市公司第一人
上榜感言:常贵明是原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任期内,汾酒股票于1994年1月6日顺利上市,成为整个白酒行业中最早上市的企业。此后的三年间,泸州老窖、沱牌曲酒、古井贡酒和湘酒鬼等也相继上市。
早在1992年,汾酒厂就上马了万吨低度汾酒技改项目,1996年完工,使汾酒酿造能力达到了2万吨;1993年8月15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改组为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1993年12月,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拿出生产主体部分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6日正式上市。这是全国第一家白酒上市企业。
常贵明是直接推动和促进汾酒上市的人,值得汾酒甚至整个白酒行业铭记。
杨廷栋——现代白酒思想者
上榜感言:在中国白酒的地理版图,当西部川黔接壤的“长江名酒带”巨头崛起,超过10亿、20亿、30亿的白酒大企业名震全国时,位于东海之滨“苏鲁豫皖”接壤的“黄淮名酒带”却一度陷于沉寂。然而,局面在2006年发生了改变,沉寂多年的老名酒“洋河”爆发生机,“洋河蓝色经典”似一颗璀璨的明星冉冉升起,当年销售额超过10个亿,2007年一跃超过24个亿,一声春雷,震惊业界,“东部崛起”的大幕徐徐揭开,引来西部巨头们的格外“关注”。
白酒东部崛起的揭幕人,正是江苏洋河酒厂董事长杨廷栋。
2001年,杨廷栋因“蓝色经典”的成功策划上市,在全国掀起一股“蓝色旋风”,业绩突飞猛进,到2007年,单品销售达到14个亿。正是这个戴着眼镜、看上去斯文儒雅的现代企业家,找到了传统白酒与现代时尚生活的结合点,以“绵柔型”为突破口,演绎出一部“男人情怀”的商战大戏,打动了亿万消费者的心灵。杨廷栋因超人的智慧和市场洞察力,被人誉为充满创造力的“蓝巨人”和“思想者”。“蓝色经典”的空前成功,让杨廷栋放飞了自己的理想,让洋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部酒王”,成为“中国名酒”历史上耀眼夺目的“复兴象征”。
吴向东—— 中国卖酒商典范
上榜感言:吴向东是中国卖酒商的一个符号,在中国白酒的队列里,他集“品牌专家”、“渠道专家”、“整合专家”等于一身,以立志做“中国第一卖酒商”的卓越智慧和战略眼光,创造了中国酒业历史的一个奇迹和神话。
从一个“贴牌”到“中国驰名商标”,从不产一滴酒到年销售额超过20亿,吴向东亲自策划打造的“金六福”品牌价值超过40亿元,成为中国“新名酒”一个鲜能复制的经典案例;他开创了中国白酒“体育名人营销”之先河,他把中国千年传承的“福文化”传播推向极至,他率先展开了中国白酒史上攻城略地的大收购,他在渠道建设上和资源整合上的高度至,今仍让竞争对手难以超越……他和他的“金六福公司”以及后来组建的华泽集团,在不到10年时间缔造了一个令全行业刮目相看的酒业帝国。
吴向东与他的“华泽集团”(金六福酒业)的成功源于对重大战略、战术的准确把握,源于其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规划及企业长远目标上的韬略和执行能力,而这正是目前白酒渠道商亟需的。吴向东曾提出一个著名的“三角形支点理论”:顶端的支点是酒的质量;三角形底端的两个角,一个是酒的文化内涵,即金六福所倡导的“福文化”,另一个支点是喝酒的气氛。今天,吴向东以10年积累所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和资源网络,正一步步将心中的鸿鹄之志从战略构想变为现实。
王卓胜——中国(白酒)广告营销的历史标签
上榜感言:上世纪1990年代,王卓胜和秦池带给白酒界的绝对是一场强劲的思想风暴。是他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酒厂带到了央视“标王”的位置,一夜成名,家喻户晓;是他让刚刚扭亏的秦池在夺标之后,年销售额飙升至10亿元,创造了企业发展的现代神话;也是他快速终结了中国白酒的广告营销史。
1995年11月,秦池以6666万元夺得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标王”。1996年底,又以3.2亿元的“天价”蝉联央视“标王”,一下子震惊了全国。
秦池夺标成功后飞速的市场扩张,以“每天向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奥迪”的胆魄给了白酒企业巨大的惊喜。然而,正当秦池想要放手一搏的时候,却在一夜之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媒体危机、公关危机、管理危机、资金危机、广告泡沫等等一下子让秦池陷入灭顶之灾。
“秦池事件”让搞酒的人领略到了广告的威力,王卓胜书写了中国广告营销史的数字“神化”,为中国白酒同行在品牌传播上提供了前车之鉴。如果说当前白酒界在品牌传播上越来越趋于理性和实际,那应该给王卓胜记上一功,没有王卓胜在前面陷落,可能还有很多不惜“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人。
王卓胜,这个掀起了白酒界广告狂潮的人,注定成为白酒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枚“历史标签”。
朱跃明——白酒渠道的创新英才
上榜感言:布局才是实现成长的关键因素,朱跃明领导的浙江商源在酒水界就是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它旗下由九家公司组成的商业群所打造的“黄金通道”,成了许多欲做酒水的厂商绕不开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浙江商源被评为“中国最具渠道控制力的经销商”之一,朱跃明也荣获2007“中国十大创新英才”称号。
从一家普通的商贸公司到成熟的经销商,从品牌代理商到渠道运行商,真正让“商源”脱胎换骨的是朱跃明“共好”理念所发挥出的巨大模式和所挥出的资本魔力——他用先进的模式和资本的链条将众多合作伙伴紧密团结在共同的利益目标下,让更多人在这个平台上共谋大事、共创大业,实现文化的融合和价值的认同。朱跃明在业界的影响力还在于,他领导的这艘商业巨舰,年销售额甚至超过了许多生产企业。作为“渠道运营商”,他以完善健全的渠道体系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执行力彻底到位。朱跃明是一位有远见的人,尤其是他强调布局胜于战术的前瞻性观点,以及“制造经营概念更有利于文化认同和战略管理”等思想,得到了更多行业人士的认同。
黄维菘——白酒终端先锋官
上榜感言:当黄维菘的名字与“小糊涂仙”品牌和广州云峰酒业公司联系在一起时,酒界中人无不默认他对中国白酒营销史的贡献。黄维菘因为领导着广州科达电器有限公司、贵州云峰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广州花都区屈指可数的民营企业大老板,所以,“小糊涂仙”的成功,人们认为是一个经典个案,甚至在业界引发了“外行还是内行更容易成功”的反思和讨论。
黄维菘的企业在1998年经过了一次大的转型,他决定在保证电器业务平稳运行的同时开始向酒类行业转型,不久“小糊涂仙”问世,不懂白酒业务的黄维菘选择了广州作为小糊涂仙的上市之地。没有想到的是,从来没有做过酒的科达电器的经销商竟然主动要求代理小糊涂仙,先是广州,而后全国各地的科达电器经销商都开始代理黄维菘的小糊涂仙,由此引发了一场“糊涂文化”的浪潮。1999年——2000年,小糊涂仙几乎不到一年就在全国各地站稳了脚。它在餐饮终端几乎无处不在,在商超渠道也无孔不入,以致酒界中人对小糊涂仙在终端场所的热销与疯狂除了嫉妒就是佩服,“小糊涂仙”引领白酒界一股南下风潮和愈演愈烈的终端争斗。
白酒外行的黄维菘,因为开创了“终端为王”的先河,注定要被写进中国白酒史册。
事件风云榜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
事件时间:1979年8月;地点:辽宁大连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八大名酒”——即“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洋河大曲”、“董酒”、“泸州老窖特曲”。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行业历史作用在于:一、首次按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剂分别进行评比,共确立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他香型5种香型,本届评酒会是评酒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二、评酒会制定了完整的评酒办法,首次对评酒员进行了考核,统一了主要香型的风格描述。即: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味长;清香型酒: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三、第三届评酒会后,一些省区纷纷效仿进行了省级评委的考核,组成了省评委。至此,我国评酒队伍逐级建立起来。在全国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以感官检验产品质量的评酒技术队伍;四、提出要不断地开发创造新产品、新香型,适应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要。
上榜感言:评出中国“八大名酒”,确立中国白酒香型,统一香型风格,初建评酒队伍。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
事件时间:1984年5月;地点:山西省太原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评出国家十三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郎酒”。
本届评酒会的历史作用在于:一、在国家评委的考核试题内容上由上届只考一个香型增加到清香、酱香、浓香、米香和其他香型,对考生的各种香型鉴别能力、准确性和再现性要求较高,同时增考了评酒基础理论笔试,对于评酒的一些基本知识必须掌握。本届评酒会在酱香型酒评选标准中对香的要求除“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外,增加了“空杯留香”的检查评比办法,对味的指标增添了“酱香显著”的要求;二、新香型不断涌现,认定不同于米香型属豉香型酒。在其他香型中,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除药香、浓酱相兼外,新出现了凤香、豉香。专家们认为这些香型将会游离出来,单独成为新香型酒。
上榜感言:评出中国“十三大名酒”,增加考评内容、香型百花齐放,
贵阳会议
事件时间:1987年;地点:贵州省贵阳市
1974年之前,中国白酒除小曲白酒和广东豉香型白酒外,都是高度酒,由于酒度高、能燃烧、饮后刺激性大等,难以与世界接轨。1987年3月22日至26日,由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在贵阳联合召开“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后被人称为“贵阳会议”,会议确定了“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及“优质、低度、多品种”的方针,并开始全国推广。1990年以后,受“贵阳会议”和“四个转变”及第五届国家评酒后效应的影响,白酒低度化的趋势逐步增强,低度白酒再度成为关注焦点,目前,50度以下的降度、低度白酒占白酒总量的86%;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占14%;60度左右的高度白酒已很少见;产品结构趋向合理。贵阳会议的“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为今后白酒全国低度化浪潮奠定了坚定基础,并推动了中国白酒与世界接轨,成为今后白酒产业发展的主流。
上榜感言:确定酒业“四个转变”,正式推广低度白酒,推动白酒与国际接轨。
白酒价格放开
事件时间:1988年7月—1989年
1988年7月28日,国家放开了名酒价格,各类名酒身价开始陡涨。此次调价幅度较大,有的国家级名酒从每500克数十元升至百元以上。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酒在价格上处于比较接近的地步,而在这一轮的涨价潮中,“五粮液”在1989年的价格超越了第一代白酒霸主“泸州老窖”,产品价格达到了30多元;1994年前后,“五粮液”再次提价,一举超过了“汾老大”;1998年的提价,“五粮液”成功超过了茅台酒。从此,“五粮液”坐上中国“白酒大王”的宝座。
“五粮液”最初的成功在于:“是不是老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抓住有可能成为老大的机遇和方法”。
上榜感言:打破白酒价格的计划经济时代,界定白酒市场分水岭,“价格”成为超越对手的法宝和魔方,成为抢占“白酒大王”宝座的最初秘籍。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
时间地点:1989年1月;地点:安徽合肥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出十七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黄鹤楼”、“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
本届评酒会的历史推动作用在于:一、对于“浓香型白酒”,规定了己酸乙酯含量等,结束了多年来评比时“以香取胜”的局面;二、评酒会将香型分为浓香、清香、米香、酱香、其他香5类,并细分了其他香型,由第四届4个类别增加到了6个(药香、豉香、兼香、凤型、特型、芝麻香)类别,推动了其他香型白酒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三、本届评酒会上最突出的是降度及低度酒有了极大的增长,白酒酒度要求降低10度,普通白酒要降到55度以下,大力研究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扶持低度白酒的发展。
上榜感言:评出中国“十七大名酒”,扶持低度白酒的发展。
23部委“公宴不喝白酒”
事件时间:1995年
1995年,国家23个部委提出:“今后公宴不喝白酒,改用果酒,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不喝白酒和进口酒”,这一“政策”的出台,为3年后1998—2003年“白酒冬天”的到来制造了“乌云”,彰显了“政策”及“上层消费”对白酒市场的巨大影响。
上榜感言:加快了1998—2003年“白酒冬天”到来的速度。
标王事件
事件时间:1997年
1996年岁末,山东秦池酒厂以3.218212(老板办公室电话号码)亿元的天文数字夺得1997年央视广告标王,在全国掀起巨大轰动,由此一夜成名。中标后的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的总和,当年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增长5~6倍。
“秦池”在蝉联“标王”后不足两个月,媒体开始了对“秦池”的暗访,揭开“秦池”暴富内幕,自此拉开了中国传媒围剿“标王”、批判“秦池”的序幕。到1998年,该厂已是欠税经营,随后“秦池陷入困境,行将倒闭”之声不绝于耳,联合“倒秦”蔚然成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天堂通往地狱的大门仅仅一步之遥”,“秦池”从此一蹶不振,从白酒行业视线中消失。“秦池”演绎的“标王事件”使整个白酒行业(尤其鲁酒)受到沉重打击和创伤,“广告营销”这一手段的是是非非,使白酒企业家开始基于“战略层面”进行集体反思,这个事件以后,“系统营销”、“整合营销”、“品牌营销”等开始被大多数白酒企业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
上榜感言:中国白酒“广告营销”的标志性事件,成为商学院里一个反面“经典案例”。
山西朔州假酒案
事件时间:1998年1月
1998年1月,山西朔州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假酒案,随后在全国各地又陆续发现假酒事件,此次假酒案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中毒,使得国人一度谈酒色变,惨案牵动了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曾三次打电话过问此事,后来,“朔州假酒案”演绎成“山西毒酒案”。
“山西假酒案”原本与国家名酒“汾酒”毫无瓜葛,但最后使得汾酒品牌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更使得企业从行业排头兵的位置一下子跌到了第九位,从此汾酒集团进入了漫长的恢复期。
上榜感言:朔州假酒,全国色变;名酒遭殃,市场沦陷;食品安全,人命关天。
新型白酒事件
事件时间:1999年11月
1999年11月,著名白酒权威沈怡方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新型白酒是21世纪白酒发展方向”的观点,某媒体在商战的幕后驱使下断章取义,歪曲发表了《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兑》一文。继而全国各地相关一些电台、报刊相继转载此文,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作为国家既定的产业政策,发展新型白酒的方向不容诋毁,新型白酒的纯净、安全、低成本优势不容歪曲。为此沈怡方、高月明、高景炎、周恒刚、曾祖训、刘锦林等众多白酒专家站在第一线,与某些别有用心者展开了一场大是大非的世纪论战,他们纷纷撰文对新型白酒的发展方向给予阐述和正名:新型白酒是在传统白酒工艺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分支,是在继承与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宣传新型白酒并不是以新型白酒取代和改变传统工艺白酒,但是从消费层次尤其是价格因素上看,传统工艺白酒也抹煞不了新型白酒的优势,二者在市场上是互补与并存的局面。
这场风波最终以新型白酒发展方向被广泛认同而告终,新型白酒概念及其优势从此被全社会广泛了解和接受,人们对白酒不再闻“新”色变,新型白酒产业从此获得更加顺利和快速发展。
上榜感言:白酒创新发展之路永远是不平坦的,而不规范的市场竞争则充满了波诡云谲,只有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诚信才能赢得尊重和支持,才能赢得阳光和未来,这个道理无论做产业还是做人,都是一样的。
5毛钱消费税
事件时间:2001年5月
2001年5月1日,国家税务部门宣布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根据新政策,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按出厂价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与此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
政令一出,业界哗然,“消费税引爆五毛钱击溃国内白酒业”,“中小品牌将退出市场”的言论一时甚嚣尘上。白酒行业人士惊呼白酒冰川世纪终于来临,白酒行业从此将引发一连串的“骨牌”效应。为寻找对策,各产酒大省纷纷召开紧急会议,着力研究如何合理避税、减少损失。受5毛钱消费税等因素影响,白酒行业随后引发“涨价骨牌效应”,当年,涨价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茅、五、剑”等高档白酒的涨幅首当其冲,而“全兴”推出了售价高达400元的“水井坊”。随后,名酒冲击高价位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业界认为:“高利润的高价酒将是白酒业未来生存的重要出路”。
上榜感言:“五角钱消费税”的初衷,本是为了限制和淘汰不规范的小企业,净化白酒产业和市场,却由于税收管理不到位而将“板子”打在了规范运作的大中企业身上,大大增加了规范企业的经营成本。由此,一场持续不断的涨价狂潮,提前引爆了高档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也许是“五角钱消费税”出台者所始料未及的。
广告酒的疯狂鼓噪使白酒行业似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前面23部委“集体罢喝白酒”,后面又来了“5毛消费税”,突然而至的“税收新政”本是“制衡行业不正之风”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却让人钻了空子,随后,一场持续不断的涨价狂潮,为高档白酒的崛起开辟出一片天地。
甜蜜素事件
事件时间:2004年3月
2004年3月,湖南省有关部门对一家商贸公司经销的沱牌酒进行了抽样送检,结果为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添加了“甜蜜素”,当即责令经销商停止销售并退回不合格产品。据了解,此后一段时间里,湖南省岳阳、衡阳、株洲等地的行政执法部门对市场上畅销白酒产品进行了专项抽查,检测出四川、贵州、安徽等地大型白酒骨干企业产品中含有微量甜蜜素成分,因此判定许多白酒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查扣了大量产品,禁止上市销售,并要求处以几十至上百万元不等的罚款并给予新闻曝光。由此引起市场上一场轩然大波,众多白酒厂商纷纷对此提出强烈质疑。
为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召集了白酒、检测、食品添加剂和标准等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了论证。检测报告显示,受检产品甜蜜素指标,远远低于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配制酒允许甜蜜素含量为0.65g/kg的指标,不会对饮用者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对白酒产品采用的甜蜜素查验方法并不适用。随后,“甜蜜素事件”逐步得到平息。
上榜感言:白酒总会蒙受一些不“白”之冤。危难之计,协会的力量得到充分彰显,建立和呼唤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还需要业内外人士共同承担。
苏鲁豫皖四省峰会
事件时间:2004年—2007年每年一届
2000年之前,苏鲁豫皖还像小学生一样,亦步亦趋地向川酒和黔酒学习经营之道,盲目模仿和跟风川味浓香型白酒。在振兴苏酒大战略启动之后,沈怡方先生曾多次对苏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放弃自我风格、盲目模仿川酒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就在这个时候,江苏“洋河”成功推出了“绵柔型”白酒,一场打破“香型宿命论”的思想风暴,促使“苏鲁豫皖”开始集体反思并积极行动起来。2004年在沈怡方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以确立苏鲁豫皖“淡雅浓香型”个性风格流派、强调区域联合、共同促进、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首届“苏鲁豫皖四省白酒峰会”在江苏洋河酒厂隆重拉开帷幕。到2007年,“苏鲁豫皖白酒峰会”在四省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有力推动了“苏鲁豫皖”东部白酒板块的迅速崛起。
“苏鲁豫皖峰会”之所以富有凝聚力,源于拥有5支中国名酒的四省白酒不约而同表现出一种战略趋同:构建未来的市场版图,与川酒、黔酒进行差异化竞争,确立中原白酒、川酒、黔酒三分天下的全新格局。随着苏鲁豫皖白酒板块新运动的加速,白酒产业的天下大势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
上榜感言:苏鲁豫皖峰会的举行,打破了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长期以来的自我封闭与技术隔阂,使行业出现了和谐团结的曙光,呈现出“区域联合制胜”的良好趋势,白酒传统板块竞争格局有可能被打破和重建。
茅台“健康风波”
事件时间:2004年10月
2001年,茅台酒将“喝酒保肝”作为其重要的宣传口号,成是为国内市场上最早打出健康牌的白酒企业。到2004年,“茅台”更进一步对其“保肝说”加以深化:“科学验证‘茅台’有益健康——正确、适度饮用茅台酒的人,不仅不会导致肝纤维化并继发肝硬化,反而有护肝的保健作用。这一结论已获得了由国内9名著名肝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肯定”。与此同时,2004年10月,这种宣传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南方某媒体率先对“国酒茅台的护肝说”提出质疑,进而引发一场媒体大“狂炒作”,一媒体甚至刊出了题为《白酒护肝被指商业炒作,茅台酒遭专家质疑》的报道,强烈质疑“喝酒保肝”,认为涉嫌学术商业化。“风波”期间,甚至有行业间私下流传一种说法称:2004年几家酒厂曾密谋开会,其主题就是探讨如何解决和制止“贵州茅台”因为“健康”而逐渐形成的市场消费“垄断竞争优势”。面对舆论压力,“茅台”坦然面对、据理力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规模新闻发布会,用一系列研究案例和详实数据证明自己的健康学说,并宣布出资1,000万元设立研究基金,对茅台酒的健康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后,在“茅台”积极推动下,2005年又在贵阳隆重召开了有史以来有关白酒健康的首次行业高峰论坛,包括“剑南春”、“泸州老窖”在内的众多酒企围绕“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重塑健康白酒形象等议题取得重要共识。
上榜感言:从“茅台保肝说”到“白酒健康说”,从众多企业质疑到整个行业日趋认同,白酒的健康学说和健康概念以及有关健康机理的研究已开始在整个行业里形成共识和发展趋势。这也许是“茅台健康论”对于白酒产业的最大贡献和功绩。2007年,“健康饮酒”已成为行业内的主流话题之一,人们对“白酒有害”的固有看法已出现松动,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水井坊·帝亚吉欧联姻
事件时间:2007年初
2003年,全兴集团完成管理层收购(MBO)成立盈盛投资公司,于2007年初将所持全兴集团43%的股权转让给“世界第一卖酒商”帝亚吉欧,自己持51%股权保持对全兴集团的绝对控股地位,全兴集团是“水井坊”第一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38.71%股份,帝亚吉欧持有水井坊16.64%股份,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全兴·帝亚吉欧跨国联姻事件”被业内外称为“中国白酒第一并购案”,有人甚至评论这是中国白酒史上“比天还大的事”,是中国白酒业一场“里程碑式的变革”,将有力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
上榜感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国际化,白酒未来必须探索的一条必由之路。
“第六届中国名酒”风波
事件时间:2007年4月12日—5月17日
2006年9月28日和10月18日,商务部先后发出《商务部关于开展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的通知》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的补充通知》,在全国开展“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2007年4月12日,商务部公布“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而不是此前通知所说的“中国畅销名酒”,这一名称的转变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名单在最短时间内,首先被酒类行业媒体转载传播,并引起业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立刻成为新闻热点。随后,一份由六家白酒企业联名“上书”的《关于对商务部“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的异议》的“檄文”在网上不胫而走,强烈要求取消“第六届中国名酒”的评定。
2007年5月15日,河南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将一纸诉状递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法院确认商务部举行“中国畅销名酒”、“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的行政行为违法。5月17日的上午,商务部相关人员还在对外宣称“第六届中国名酒”的评选活动是“正规合法”的,而下午1点51分商务部的官方网站就公布了“暂停酒类商品评定活动”的消息,“暂停酒类商品评定”立刻再次引起业内外的强烈关注。
上榜感言:开放化、多元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民间的权利和声音得到空前提高,中国的名酒市场无疑过去的政府主导愈来愈向着消费者主导转变。“名酒评定”的嘎然而止,也许让今天的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社会越发展,名酒的评定越走向民间,更多体现市场和消费者的意志。
“首届中国白酒东方论坛”召开
事件时间:2007年7月
2007年7月18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东方酒业》杂志社、中国白酒前10强生产企业、前10强酒类经销商、中国著名白酒专家等业界巨头和精英人士,以“白酒新文化战略”为主题,在上海共同发起举办“首届中国白酒东方论坛”,并集体签署一份意义重大的《中国白酒新文化战略倡议书》,标志着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启航。
由于“首届白酒东方论坛”主题鲜明、意义重大、规格高档、影响深远,创造了行业多个历史之最,受到与会专家、企业领袖的一致赞扬和支持。一时引起业界和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传播和研讨,中央电视台、《中国食品报》、《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报》、《华夏酒报》、《健康报》等进行了广泛传播。随后,“东方论坛”提出并为之打造的“白酒新文化战略”在整个行业中产生了一股持续不断、势不可挡的“白酒新文化”浪潮和冲击波,并演变为一种“白酒新文化运动现象”,成为2007年白酒行业的重要事件和行业亮点之一。
上榜感言:所谓“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是指在反思、打破和科学继承传统酒文化的基础之上,寻找、总结、重建现代白酒全新价值体系的过程。目前,《东方酒业》在“首届中国白酒东方论坛”上掀起的“白酒新文化战略”已经成为全行业一个重要的创新理念而被记录史册。
年份酒标准之争
事件时间:2007年12月8日
2007年12月8日,“中国年份型白酒生产工艺暨剑南春年份酒检测和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高调举行。会上,商务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对“剑南春”首创的我国第一个鉴别白酒陈酿年份的方法——“挥发系数鉴别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目前,“剑南春”这一研究发明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申请,即将申报国家推荐标准,并向国际标准推进。
“剑南春创出首个年份酒标准”的新闻一经发布,各种报道和讨论蜂拥而至,引爆了一场白酒行业年份酒标准之争的强烈话题。这一事件之所以倍受关注,皆因为“年份酒乱相”由来已久,尤其当一些规模和名气均不具备的小企业跟进之时,年份酒的标准之争更被炒得沸沸扬扬,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判断年份酒的标准,除了公信力强的品牌,剩下的就只能靠企业的“良心”了。由于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市场缺乏监管依据,这种局面日益形成涟漪效应,推动消费者对年份酒的焦虑和不信任感呈扩大趋势。
“首个年份酒标准”的问世,引来各名酒企业的暗中参与和彼此竞争。业界认为,2008年有望成为年份白酒的标准元年。
上榜感言:“标准”的缺失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标准”的诞生让世界感到秩序的力量。“标准”之争和“标准化时代”的到来,向我们揭示:靠“良心”维持的感性营销必将向理性营销转变。
品牌风云榜
茅台——国酒
上榜感言:在中国领袖品牌阵营中,没有一个能像“茅台”这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几乎成了“中国式品牌文化”的象征,集中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工艺等众多优势资源于一身,可谓底蕴深厚,光辉灿烂。但正因为“国酒”盛名,“茅台”又每每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茅台”的巨大成功在于——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和品质的巨大感召力。“茅台”解读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内心深处需求的一个秘密:即对名望和健康的巨大渴求。所以,“茅台”赢得了全社会的推崇。
泸州老窖——“老窖”中的“典范”
上榜感言:1980年代的鼎盛期,它的业绩超过川酒“五朵金花”之总和,后因为“名酒变民酒”的战略失误而错失发展机会。今天,“泸州老窖”在坚守自己酒体“典范”风格的同时,资本的魔方已经焕发活力,并购的快感激荡出新的赢利模式,“老窖复兴”胜利在望,“双品牌塑造、多品牌运作”的战略让人越发对“老窖模式”刮目相看。
五粮液——白酒营销领舞者
上榜感言: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从1989年开始,“五粮液”平均每隔5年提价一次,在经营模式上走了一条“价格杠杆”和“买断经营”相结合的超常发展道路,成为一代营销英雄和经营大师。在品牌打造上,五粮液“魂牵中国”,浓缩“中庸和谐”的品牌文化精华,唱响华夏,走向世界。
孔府家——文化酒中的耀眼“于丹”
上榜感言:红极一时起,风流终归去。20多年前,它曾开创了中国白酒电视广告的先河;10多年前,它曾把一句著名广告语“孔府家,叫人想家”炖成一碗“心灵鸡汤”,征服了海内外亿万“粉丝”。至今,它仍是中国文化白酒的著名代表品牌之一,令人无法释怀。遗憾的是,它太多坎坷沉浮的悲剧命运,总让关注它的人,在一次次期望和等待中迎来“一声叹息”。
酒鬼——最诡异的酒品牌
上榜感言:1988年起,酒鬼酒率先打出“白酒文化营销”的大旗,冲破了当时高端白酒的上限,定位“中国最贵的酒”,一跃成为新的高档白酒知名品牌。作为中国少数几个酒企的上市公司之一,酒鬼品牌给世人留下了“诡异包装,诡异策划,诡异文化”的强烈印象。无论后来的“一波三折”,还是“新酒鬼”的易主重生,酒鬼酒都不失为白酒行业中一个不可多得的“鬼才经典”
秦池——流星英雄
上榜感言:似一道耀眼的流星划过酒海天空,又瞬间陨落消失,秦池似乎永远抹不掉中国“广告酒时代”“悲剧英雄”的标签。对于中国的市场和品牌来说,广告永远没有错,错的是广告背后的产品和“故事”,以及对待产品和“故事”的能力或态度。“秦池命运”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国窖1573——最好的接力手
上榜感言:“泸州老窖”品牌升级的接力棒,腾空一跃,跻身中国超高端白酒第一阵营,及时挽回了“老窖”的尊严和地位。以“挖掘独特资源,独创国窖概念,制造鉴赏标准,定位超级高端”的过人智慧,使品牌优化升级;凭借“浓香鼻租”和老窖身份的历史威望,开创了中国高端白酒“定制元年”,并奠定了“窖池文化”的先河地位。
剑南春—— 一条正在升值的金腰带
上榜感言:“稳健”似乎是它的座右铭,但许多惊世骇俗的大策划,又无不让人感受到它的力量和威慑。市场伐谋,“首个年份酒标准”因以静制动的策略,打了个漂亮的舆论与市场制胜战,占据了“后发优势”的制高点,行业中“金腰带”的地位即将升值。
当一只伺机而待的雄狮要对目标出击时,我们从不怀疑它出猎的技艺。
水井坊——高尚生活元素
上榜感言:以“倡导和引领现代高尚生活方式”的面目横空出世、异军突起,似一股春风迎面袭来,影响了整个中国白酒的营销理念和品牌思维,将白酒品味达到了至高至美的境界,“品牌原来可以这样打造”!
洋河蓝色经典——蓝色火炬手
上榜感言:绵柔是它的血液、蓝色是它的气质,时尚是它的风骨,博大是它的灵魂。
白酒从“无色时代”到“蓝色概念”是一种创举,更是一种“经典”。业绩上的“进五”(前5强)似乎不成问题,历史性的“又好又快”就在眼前。当洋河人透过“蓝色的天空”看到整个“宇宙”的深邃、博大和遥远时,未来“洋河战略”的框架已经依稀可见。
古井贡——归来的王者
上榜感言:他是八大“中国名酒”之一,光环闪耀,历史悠久,曾位列中国白酒二强。曾几何时,这个品牌辉煌至极,家喻户晓;曾几何时,这个品牌风传卖身易主、苦不堪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古井贡”紫气东来,重焕勃勃生机。当“淡雅香学院”挂牌成立那一刻起,当“古井贡博物馆”开馆那一刻起,当市场捷报频传那一刻起,我们说,“古井贡”的“王者”之气已经归来。
汾酒——抗争的“老大”
上榜感言:众多宠爱于一身,“清香型”是它的风格标签,“汾老大”是它的历史地位,“国藏”是它的荣誉证书,“双驰名商标”是它的特殊待遇。1980年代后,当老大的地位易主后,震惊全国的1998“朔州毒酒案”并没有打败“汾酒”。1999年起,“汾酒”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尤其是2006年,整个汾酒集团的销售额达到23亿元,令业界刮目。然而,8年快速增长之后,曾经的“汾老大”仍需在战略调整中加倍努力,一鸣惊人……
郎酒——与“狼”共舞的时代猎手
上榜感言:郎酒复兴,有目共睹。一股“郎变冲击波”让业界和消费者看到了复兴的希望。历经沉浮的“中国郎”正携一股“白酒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气息,演绎豪迈昂扬的“郎图腾”。“郎酒”的前途越发清晰可辩、神采飞扬。
金六福——福文化传播者
上榜感言:抛弃了传统白酒“厚重历史”的外衣,它以“体育营销”为突破点,展开了一系列以“福文化”为主题的上乘传播,与现代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一举获得成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酒品牌。它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新时期“文化酒”运作的成功典范。
今世缘——缘文化的代表者
上榜感言:1996年横空出世的“今世缘”,无疑为中国白酒市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带来一股新鲜却又刺激的清新空气。它成为中国第一个祭起“缘文化”大旗的白酒品牌,给苏酒“三沟一河”的高沟老品牌赋予了新的品牌魂灵,它以高超的品牌传播策略,让中国“缘文化”进入广大消费者的心灵,使人们在喝酒时提到“缘文化”就会想到今世缘酒。“今世缘”以“打点拓圆,保护资源”的营销策略和超过10个亿的不俗销售业绩,成为中国白酒强势区域性品牌一个举足轻重的成功案例。
红星二锅头——二锅头市场引领者
上榜感言:“二锅头”的历史至少有七、八百年,它不仅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符号、北京地区酿酒历史的见证,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白酒文化的一朵奇葩,它秉承独特的民族酿酒工艺,彰显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提起二锅头,最先让人想到的还是“红星”品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红星”成为全国最大的酒厂,也是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酒厂,“红星”几乎就是二锅头的代名词,引领全国二锅头市场。
小糊涂仙·口子窖·黑土地——终端为王的拼命三郎
上榜感言:他们是“终端为王”时代的开创者、拥护者、得利者、风光者和成名者,他们是“做终端找死,不做终端等死”和“做促销找死,不做促销等死”的切肤体验者。“做品牌还是做营销”他们似乎从不屑于纠缠这些理论,无论品牌价值有多少,无论江湖地位有多高,他们都将是白酒“终端营销”的时代英雄,值得浓墨重彩记上一笔。
原载:《东方酒业》
统筹策划:杨志琴孙延元
执行:孙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