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派”的申诉函
尊敬的苏荣书记:
您好!欣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我们从《人民网》上看了新华社的长篇报道非常激动!因本站记者董洪的人事关系在甘肃省人事厅悬挂了整整10载,直到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才借“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东风,致函甘肃省人事厅领导同志解决“改派”问题,因许久杳无音讯,故不得不劳您大驾。
董洪原名董红,是甘肃省民盟文艺支部盟员,1985年从酒泉师范学校语文组调往武威地区文联《红柳》杂志社担任文学编辑,曾主持过武威地区作家协会的全盘工作。1993年春夏之交,董洪开始与甘肃省乡企局《西北农工商报》社社长梁燕富协商调往兰州,因当时《西北农工商报》经营不善已经休刊,梁燕富在吃火锅时看了董洪与凉州皇台集团董事长
1993年11月初,梁燕富被免职。受命组建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甘肃省乡企局副地级调研员潘竞伟从董洪父亲领导的武威二建公司驻玉门办事处返回凉州宾馆,约见时答应让董洪担任“副总编”,在他的帮助下董洪正式调往兰州。
《西北农工商报》自创办之日起甘肃省乡企局就从未拨过任何编制、经费,不但不解决调动记者的住房问题,加之亏损严重,连他们最底的生活水平线也无法保障,并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员工多次强收押金,强迫他们搞“有偿新闻”,沦落为“高级乞丐”,甚至还不惜以“高官”为诱饵欺骗调动以勒索钱财,所以董洪后来彻底打消了进入该社的念头。此后董洪担任过甘肃飞马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改革时报》甘肃记者站常务副站长、《西部发展报社》社武威记者站站长、甘肃天马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职。
由于传统的人才体制“人治”因素太大,出了问题官官相护,投诉无门,捞下钱的人送礼摆平,没钱者只好死皮赖脸软磨硬泡,刚正不阿者便成了牺牲品。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切中时弊地指出,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由于董洪醉心于丝路文化研究,武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2002]第69号文件批准成立的“甘肃天马文化研究院”系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研究经费的保障,迫切需要重返稳定的工作岗位,补发多年来的工资。甘肃省乡企局《西北农工商报》早已不复存在,故今特此致函请求改派至文化考古单位工作,殷切期望您在百忙中予以批示为盼。
1、甘肃省人事局《干部调动介绍信》复印件。
2、武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关于甘肃天马文化
《西部发展报》社武威记站
(盖 章)
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
《关于对甘肃天马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的审查意见》
董洪,原名董红,笔名冬虹、夏白。男,汉族,1962年9月22日出生于丝路古郡武威。1984年他毕业于河西学院中文系,走出高校后曾在酒泉师范执教 鞭,不到一年便调入武威地区文联《红柳》杂志社担任文学理论编辑达9年之久,并兼任武威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过武威地区作家协会的全盘工作。自83 年步入文坛以来,发表了诗歌、电影剧本、论文40余篇(部),其中诗歌代表作《卯》于87年荣获“甘肃17家文艺期刊联合评奖”优秀作品奖,《猴头——勿 须汗颜》一诗荣获“首届中国微型文学作品编缉出版大展”佳作奖。1992年,董洪与皇台集团董事长
科研领域,董洪被誉为“青年学者”,1984年,毕业论文《对称体——关于新诗形式的初步探讨》,发表于《张掖师专学报》创刊号上。1991年底研究铜奔 马设计大师“金马张”张江之谜的成果,被199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瞭望》(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等10余家报刊宣传。同年 9月,他的论文《系统论揭开武威雷台汉墓之谜——中国旅游标志“飞马奔雀”设计大师张江的初步探讨》,公布于兰州召开的“首届国际丝路研讨会”,缩写稿 《金马张与铜奔马》发表于《民主协商报》,《中国的图谶古币》发表于《兰州日报》。
1993年,破译凉州“攻鼓子之谜”的成果被《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兰州青年报》等报道。
1995年5月,他破译贵州安顺行署悬赏百万征解的“红岩碑之谜”,8月,新华社发通稿向海内外宣传了这项专家鉴定成果,《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美国《侨报》、香港《文汇报》、《澳门日报》、中央电台、贵州卫视台等也作了轰动性报道。论文《红岩碑文的破译》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第6期。
《红岩碑与河图洛书》发表于上海社科院主办的第486期《社会科学报》。同年9月,破译黔南州政府悬赏征解的“六大奇观之谜”,被《兰州青年报》、《南宁日报》、《生活周刊》、《飞碟探索》、《消费之声报》等报纸宣传。
1996年底,《南方周末》以《解开水书之谜》为题重新报道了董洪破译“红岩碑之谜”的成果。
1997年6月,他发表对新发现的武威雷台2号墓之独到见解,新华社又向全国57家晚报发通稿予以宣传。
1998年,他破译江西鹰潭市政府悬赏30万元征解的“悬棺之谜”,被《宁波日报》、《消费之声报》等予以宣传,论文《系统论揭开岩洞悬棺之谜——龙虎山崖墓撩开神秘面纱》入围专家评审小组。
董洪1999年曾任“纪念铜奔马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主任,2002年又任首届“天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发展论坛”组委 会主任,首届“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校园文艺作品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现为甘肃省民盟文艺支部盟员,《西部发展报》社武威记者站站长。
武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盖 章)
二00二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