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经济”给太阳能行业带来的影响
文/周理民
专家观点可否成为太阳能“后奥运”发展“风向标”
奥运经济是与奥运相关的经济行为总和,包括为举行奥运会兴建场馆、改善交通环境状况、提高比赛服务质量、城市服务业增加接待观众能力的投入,也包括由奥运会带来的诸如赞助、门票、转播权以及由观众带来城市服务业增加的收入等等。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奥运后,在奥运刺激下的经济增长点将立即消退。
奥运经济是借势经济,奥运会的举办将对所在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根据专家们测算,北京奥运从筹办到举办,预计将形成高达3万亿元左右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总量、让无数商家为之倾倒的奥运大餐,引爆中国经济迅速火爆起来。
美国卡托研究所多恩教授则认为,“中国经济的规模比较大,现在总产值超过了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这些并不是主要因为主办奥运会。因此,奥运会可能对经济产生一些正面的刺激作用,而且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奥运会的确会对主办国经济产生影响。比如,自1964年以来的11届奥运会中有8届显示出“奥运效应”。一般而言,在举办奥运会之前的几年里,主办国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场馆设施投资,这会带动经济发展。奥运会当年,消费和旅游也会拉动经济增长。
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商机,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种影响是长期稳定的,还是短期现象?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说:“很多人都在考虑奥运会之后的事,这是我们怎么样把奥运之后,把这个奥运的遗产很好地继承下来。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专家众说纷纭,但2008年之后,北京奥运结束,人去场空,奥运经济的温度将降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
面对这种状况,太阳能企业要正视这种现实,及时采取应对之策。不过,世界能源日趋紧张,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国内外对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需求不断增长,太阳能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太阳能出口将进入“井喷”期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欧盟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12%、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欧盟国家的能源构成中要达到50%的雄伟目标。英国和德国都承诺,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0%和20%;西班牙表示,2010年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就可以达到29%以上。日本于1993年就实施“新阳光计划”,它涵盖了74年的“阳光计划”、78年的“月光计划”和89年的“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 1997年又宣布了7万太阳能光伏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安装76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池。美国提出了逐步提高绿色电力的发展计划,其中太阳光伏发电预计到2020年将占美国届时发电装机增量的15%左右,累计安装量达到3600万千瓦,保持美国在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制造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
太阳能热水器是完全商业化了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者和消费国。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一项研究提供的2001年统计数据表明,太阳能集热器的全球总计安装面积为
奥运经济为我国太阳能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01年以来,太阳能热水器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2007年出口额达6500万美元,出口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预计到2010年出口量可达
无论是奥运前还是奥运后,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一直是投资热点,太阳能出口形势利好。目前,无锡尚德、力诺、太阳雨等企业,是我国太阳能的出口“大户”。
新能源人才走俏
根据国内知名招聘机构智联日前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人才猎头报告显示,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新能源的人才需求增长最为旺盛。
今年,新能源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其中,太阳能产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尤其大。而奥运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于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新能源及环保相关人才需求更加明显,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风能发电、LED绿色光源等方向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构筑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奥运会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奥就灵”,特别是太阳能行业还很不规范,许多企业把握奥运机遇的“本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为应对后奥运经济,太阳能企业需要苦练内功,构筑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做好思想准备,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后奥运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广大太阳能企业在把握后奥运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信息、营销等方面都占有优势,而我国太阳能企业特别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因资金实力不强、技术有待提高、管理还不规范等,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一些,面临的问题会多一些。
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筑就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大市场、大环境。尽管我国太阳能行业在产品制造和利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我们在管理、品牌、人才等方面和国际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使得我国太阳能企业与国外太阳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并没有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太阳能企业要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求得更大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是企业的根本。
一个新兴的黄金产业,十几年就形成了上万家的规模,并且现在许多家电企业也进军太阳能,这既是奇迹,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样,所以太阳能行业没有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我认为我国太阳能行业已经到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尽快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经济规模的时候了,也就是多年来人们一直期盼的太阳能行业的“洗牌”。
三是要明确定位目标。正确的企业定位,明确的发展目标,是企业品牌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许多太阳能企业缺乏明确的企业定位、企业目标。太阳能企业可通过合资、合作,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
四是挖掘企业核心资源,构筑企业竞争优势。首先从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保障,使其和市场资源优势互为融合。尤其要注重太阳能技术资源及其应用水平。推行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构筑核心竞争力。在网络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确,一些太阳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大多数太阳能企业来说,还需要不断加强。
六是构筑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长期延续的并区别其他企业的特色和风格的一种文化,是企业在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规范。涵盖了企业的精神及理念、视觉识别系统,以及员工行为规范和领导者的风格等。对企业起凝聚、激励、协调、约束作用。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核心力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许多太阳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亟待加强。
七是诚信经营。良好的信誉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核心能力。人无信不立。提升企业信用,首先要增加名牌意识。打造精品、构筑企业良好的信用基石。其次,应加强诚信教育,培育信用品质,以规则的强制为保证。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及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对广大太阳能企业来说,只要做好规划,立即行动起来,筑就自身核心竞争力,就会在“后奥运经济”中得到很多机遇,就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
(作者简介:周理民,新能源行业资深品牌营销策划、评论家,高级编辑,财经作家。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太阳界文化机构首席品牌策划、董事副总,中国太阳能产业智库成员。在媒体做过记者,是多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专栏作家、智囊团顾问专家。曾在国内某大型太阳能集团从事品牌文化传播十余年,在公关传播界任品牌媒介策划总监多年,具有丰富的大品牌传播实操经验,曾以本名和颖奇、宇雄等笔名发表评论、财经报道、企业报道、行业报道等多篇,合著有太阳能终端实战专业书籍多部。Email:[email protected],手机:13573454841,QQ:45935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