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该隐和亚伯为什么会兄弟相残——《闲读圣经和论语》


《圣经》的作者在“创世纪”第4篇中,讲述了一个哥哥残杀弟弟的血腥故事。故事说,亚当和夏娃生了大儿子该隐和二儿子亚伯。该隐种地,亚伯牧羊。“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上帝。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献上。上帝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创世纪4,3-4-5)为此,“ 该 隐 起 来 打 他 兄 弟 亚 伯 , 把 他 杀 了 。)(创世纪4,8)

上帝知道该隐杀死亚伯后处罚该隐离开故乡。该隐对上帝说,这样的处罚太重了,因为一旦接受这个处罚流落到他乡,别人见到他就会杀了他。上帝听了他的辩解不但接受了,还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变成了该隐的保护神,宣称“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创世纪4,15)

正因为有了上帝这个保护神,该隐的子孙拉麦更加有恃无恐,狂妄地对他的妻子和儿子宣称:“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世纪4,23-24)

从这个兄弟相残的圣经故事来看,我想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其一,凡是做父亲的、做家长的、做宗教领袖的、甚至包括所有做大小领导的,都必须保持公平公正,否则就可能引发部下的不满,这种不满一旦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就可能引发惨案。

故事中的该隐和亚伯原本是一对和睦相处的亲兄弟,一个种田,一个放牧,相安无事,优势互补。而且都对上帝表示尊重,将自己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上帝。如果上帝能平等地对待这两个人,那么他们兄弟俩很可能会继续友好下去。可是却由于上帝不能公平地对待这两兄弟同样真诚的供奉,喜欢一个,不喜欢一个,结果激发了哥哥该隐的愤怒和不满。

该隐的愤怒和不满是上帝造成的,他的愤怒和不满也是针对上帝的不公平,可是由于上帝是那么强大,该隐的愤怒和不满无法发泄到上帝身上,他只好将愤怒和不满转移发泄到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亲弟弟亚伯身上。这种将愤怒和不满转移发泄到弱小对象身上的现象,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比如男人在单位里受了上司的气,回到家里将怨恨和愤怒发泄到老婆孩子身上。

其二,这个《圣经》神话故事不适当地肯定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暗示了“强权即真理”的合理性。牧羊的亚伯尽管得到上帝的偏爱,但是由于本身体弱,抵抗不住哥哥该隐的攻击,结果被活活打死。上帝原来不喜欢该隐,甚至为了惩罚他的杀弟之罪才将他赶出故乡,可是只因为他当时是亚当唯一的孩子,上帝却反过来保护起他来,最后还让他子孙满堂,这真有点“好人不长命,恶人活千年”的味道。根据《圣经》介绍,亚当是在很久之后,直到他一百三十岁的时候才生了第三个儿子塞特。

其三,这个《圣经》神话故事虽然是向人们宣传宗教的,但是这个故事本身却在客观上起到了反宗教的作用。《圣经》中说,上帝之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可是,在亚伯因为供奉上帝并得到上帝的喜爱而遭到该隐嫉妒和打杀的时候,上帝为什么不出面来保护亚伯呢?按照《圣经》的说法,当时地球上只有四个人,上帝尚且无法保护亚伯的生命,那么今天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上帝还怎么可能有能力来保护那些信奉他的信徒呢?尤其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上帝为什么不去保护他所喜欢的亚伯的生命,反而去保护杀害亚伯的该隐的生命?

其四,这个《圣经》神话告诉我们,仇恨一旦被煽动,那么就会变得越来越极端、越来越疯狂。上帝为了保护该隐的生命,宣布“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杀人偿命,一命抵一命,这才是平等公正的。“杀一报七”已经是过度报复、过度仇恨了。更加恶劣的是,有了这个“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坏的先例之后,该隐的后代子孙麦拉进一步把报复的倍数提高到了“七十七倍”!由此可见,仇恨一旦被煽动起来是多么可怕。

其五,这个《圣经》神话告诉我们:只有惩罚,没有教育是不能制止罪恶的。从《圣经》的故事来看,上帝和亚当都没有对该隐进行任何教育引导,在他杀人之前没有,在他杀人之后也没有。该隐的子孙不但不能从该隐杀人的罪恶中得到教育,反而变本加厉地提高了报复别人的倍数。我们不难想象,一旦所有的家庭或所有的民族都以如此“七十七倍”的仇恨去报复对方,这个世界将陷入怎样的黑暗之中!以巴战火至今不止,也许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一些根源。

与《圣经》作者所渲染的这种强烈的复仇理论不同,中国古代的孔子强调的是对人的仁爱思想的培养,《论语》“学而第一”(2)写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的作者认为,为人的根本要从培养孝顺仁爱思想开始,不能从培养逞凶斗狠的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七拳的复仇思想开始。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上帝在制造亚当之后,能及时地教育他要培养儿子的仁爱思想,亚当也同样从小就培养该隐的仁爱思想,该隐还怎么会杀死他的亲弟弟呢?

我想《圣经》的作者之所以要编造这一神话故事,目的之一可能是为了培养犹太人信教的理由,宗教家试图把犹太民族被驱赶离开自己的祖国解释成是由于祖先犯了错误,遭到神的惩罚。然后试图告诉他们,只要通过全民敬神的方式,就能得到神的宽恕和保佑,就能重新夺回被其他民族占领的祖国。

这种在人力无法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情况下,将希望寄托在神的力量上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在今天还继续维持这样的观点就非常落伍、非常错误了。因为犹太民族被驱赶离开自己的祖国与犹太民族的祖先是否犯错误没有任何关系,真正原因乃是由于其他民族的罪恶的野蛮侵略扩张造成的。正如不能把美国基督徒当年对土著印地安人罪恶的野蛮侵略和屠杀说成是印地安人犯了什么错误。

(未完待续)
20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