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圈渐行渐近


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圈渐行渐近

725,首届泛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使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泛长三角概念有远及近,渐趋做实的脚步声。

     20081月,作为胡锦涛总书记新年之后离京考察的第一站即放在了安徽,从南到北先后历时4天进行全方位调研,这也几乎是胡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最长的一次。在这次调查中,胡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要求安徽要积极的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由此,安徽人努力多年的东进路线似乎有了一线曙光!

    我们都知道,作为中国经济第一排头兵的长三角是指浙江、江苏和上海,而长三角城市经济带更进一步缩小到该二省一市的16个城市。包括安徽的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城市以及剩余的江苏和浙江的城市近些年一直希望能够融入长三角城市带但都未果。人家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经济水平的平行发展和协调机制的可执行性及效率性。言下之意,你们太过于落后,政府效率和制度保证都比较低,所以靠边站!

     很多事情,其实是历史推动的结果。当时光推动的2008年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有了转机。首先从大的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性,尤其以江苏和浙江出口导向明显的经济结构组成遇到了发展瓶颈,大批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工业增加值急剧下滑,对GDP产生了负贡献(上海贡献率为零),而上海在逐步在向高科技产业、金融和服务业转型,原有的产业面临着转移和搬迁的问题,下一步谁来接盘?其次,早在此之前,浙江和江苏的企业已经在陆续的向安徽和江西转移,纷纷投资设厂。

    在这次论坛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不仅仅新增加了与长三角靠得最近的安徽、江西和福建的身影,河南、湖北、湖南也要求积极加入,而台湾(也许是主动要求,也许是被动邀请)也有可能。我们都知道,从历史沿革上,中国原有的华东区域即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以及山东(此次泛长三角没有涉及)六省一市,应该说有了先期的合作和协调的经验和基础,而原来的长三角省区也确实需要一个相对广阔的腹地作为经济继续发展的支撑。所以,如果不出所料,安徽、江西加入泛长三角无论现实相互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政治需要判断,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没有太大的障碍了。

    福建由于前期与长三角距离太远,看不到希望,所以转向泛珠三角进军。应该说长三角对其的需求并不强烈,而从福建角度而言,倒希望能够加入泛长三角,一方面有个整体经济的依托,另一方面给自己找个经济腹地拓展。而这次的台湾之所以也参与进来凑热闹,有现实的目的。我们都知道,以广州、深圳为主导的珠三角后南扩北进,将世界金融明星城市香港和澳门纳入了视野,产生了退可守、进可攻的作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产三角则更多地依赖自身的发展,缺少类似香港的外向型带动效应。而这次被台湾纳入视野,无疑具有了与泛珠三角把香港纳入经济圈的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台湾腹地相对香港辽阔,经济虽近年有所下降,但仍不可忽略,另一方面如果台湾进来了,福建自然不在话下,这样泛长三角的经济体量将非常巨大,有了倍增效应。从另一方面看,台湾的新领导人上台后也一直在积极倡导与内地经济融合,一方面希望引进来,一面也鼓励走出去,而长三角又是其鼓励发展的重要目标。所以台湾的入盟也有了现实经济需要和政治鼓动的基础。

    至于湖南、湖北和河南而言,目前融入泛长三角的时机似乎还没有到来,也缺乏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福建和江西都加入了泛珠三角经济区,如何平衡双向加入或者权衡利弊择一从之倒也是一个课题。

    相关链接二:首届泛长三角合作发展论坛在沪召开:http://news.hexun.com/2008-07-26/107704137.html

    相关连接一:安徽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http://news.hexun.com/2008-07-11/107360737.html

庞亚辉: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师。国内知名营销咨询、家电问题研究、品牌和危机管理专家,多家企业咨询顾问。著有企业危机管理专著《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推出国内第一份专业咨询报告——《2007中国终端水处理产品实战咨询研究报告》。先生同时还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品牌策划管理师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价值中国网百强专家,东方卫视、第一财经频道、CNBC等电视机构商业财经类栏目特约专家,多家知名经营管理商业类杂志签约专栏撰稿人,培训机构签约培训师。

欢迎联系沟通,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13341921106

公司网站:www.ezhuoyue.com 个人博客:http://pangyahui.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