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美国的北京奥运面具让中国难堪


2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奥运会运动员戴面具将让中国丢脸”的文章,北京的空气再次成为西方媒体攻击中国的借口。

记得去年的《今日美国》就曾出现类似诉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报道,那是因为去年九月的一次男子山地车奥运测试赛期间,美国的科贝尔斯基(Jeremy Horgan-Kobelski,2004年奥运选手)中途呕吐而退出比赛,他把这一切的问题归结为北京的空气污染严重。为此美国奥委会运动成绩主管罗什(Steve Roush)还表示了对北京的空气污染的“头号无法控制的关切。

北京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关闭100家污染企业、从5月份开始实行和德国一样的排放标准、将绿地面积增加51%、扩大了地下铁路网、重工业迁出市区、为公交车和出租车改装天然气发动机、用天然气和电取代锅炉烧煤等。这样的变化已得到了国外媒体的普遍认可。

美国资深记者詹姆斯·法洛斯曾是“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论”的怀疑者,但在与负责测量北京实际空气质量的20多位科学家实地观察了各种方式监控北京各个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二硫等污染物的指数后,他终于承认自己的看法是有偏见的。

然而,通常情况下来自南方的风会给北京带来山西和山东的煤炭及钢铁产区的烟尘,这些烟尘经常与北京自身的汽车和工厂排放的烟雾结合在一起,被西边的山脉阻挡,悬浮在城市上空。路面上过多行驶的车辆也是北京空气目前暂未全面达标。日前北京已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包括禁止30万辆污染最严重的汽车上路以及责令党政机关停驶一半公车等,排放的污染就会减少。”

但美国奥委会还是推出了这项“面具对策”,日前 美国奥委会已将秘密研发的高科技面具分发给其600多名参赛运动员,理由还是北京的空气质量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健康。

虽然这项计划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去年美国奥委会高级运动生理学家威尔伯(Randy Wilber)就曾提到,会给每位美国奥运选手以及教练和支持人员提供外出时用的面具,无论他们是去观察场地、购物还是训练。不过在比赛期间,他们不会戴面具。

但近日媒体公布这条消息后,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奥组委负责媒体与沟通的官员表示,由于政府和组委会的高度重视,并花了很多钱去改善空气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戴面具因此也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了。目前部分网民已经开始“自嘲”式“抵制”,更有偏激的网民开始了勇猛的还击。

其实就我来看,美国奥委会的做法以及他们的运动员戴上什么样的面具,那是他们的事,根本无须过问,前提是只要他们不违背奥林匹克精神和规范。我们应该把关心的重点放在我们的空气质量是不是达到了标准,是不是能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是不是能持续的保持清新的空气之上。 

中国有句古话“知耻近乎勇”,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环境保护确实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