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是小了点。在外面看只是十几米长的一个二层小楼。走进去一看。更小。二楼是办公区。不售书。一楼倒是全都摆了书。我在书店里走了一圈。半圈的书都是学生参考书、小学生课外读物。另半圈的半圈又被各种武侠书、故事书、科幻小说占满,剩下的四分之一圈里摆的是一些去年很红很畅销的书、一些经典文学图书,还有很多美食餐饮方面的书、半书架的过期很长时间的旧杂志。
今年很红很畅销的书几乎看不到,偶尔有一两本也是被夹在其中,不显露,很难找。翻了翻这里的书。我又在书店里四处张望了一下。四个服务员。三个在闲聊。一个也在聊。电话里聊。整个书店。除了我、服务员,还有一个读者。老年读者。
我走出书店跟站在门外抽烟的局长说:“这个书店的书好象很长时间没有进新的了,很旧,如果让我来买书,能买的书真是很少。”局长说:“这个新华书店是县里最大最好的书店,这里的书还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想看一些新出版的书,一般是到市里书店里买,那里的书比较全比较新。”
晚上我在餐桌上跟县长说:“今天我们最大的触动是,你们县里的书店太小、书的质量太低、看书的人太少、买书的人更少。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一个读书氛围浓烈、文化繁荣的地方,经济也不会差。反之,同样道理。所以,我们县要想通过城市营销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方向、自己前进的动力,我看,我们可以从建设一个好书店、引进一些好书、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读一点好书开始,我知道不仅仅是县里的百姓没有看书的习惯,就是我们县里的领导平时看书的人也很少,如果我们整个县从干部到群众都很少有看书的,那么,我们的县域经济还怎么大发展?我们的城市环境还怎么管理?我们的精神文明还怎样建设?可能有的人会认为看书就可以发展经济了吗?看书就能促进城市建设吗?起码,经常看书的人会是一个上进的人、有创新意识的人、知道差距的人、眼界宽阔的人、懂得文明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先进技术的人、了解市场营销的人。而我们县里不正缺少这样的人才吗?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吗?经营城市,其实就是经营人。管理城市,就是管理人。策划城市,就是策划人。人好万事好。”
听了我大段的话。县长就说了一句话:“徐老师,你说得很好,我们县里的环境差就是因为人的素质不高,人的素质差就是因为读书的人少。我同意你的观点,建设新时代县城,我们从建一个好书店开始。”
县里的情况还是好的。毕竟还有书店。如果你到镇上乡里,就很难找到一家书店,就是找到了,也是武侠小说占了天下。网吧倒是不少。一条街看到两家。网吧的人多,书店里的人少。玩游戏的人多,看书的人少。这早就不是我应该奇怪的问题。甚至都已经不是全中国人应该奇怪的问题。只有古人圣贤在奇怪。可惜他们又都不在了。
乡镇的情况还是好的。毕竟费点劲还能找到一个半个书店。村子里不用说找个书店,恐怕找出几张当月的报纸都难?
这让我很为难。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写。一个“无书可读”的县城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乡镇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村庄如何发展?推而广之,一个“无书可读”的家庭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退休中年人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当红女明星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亿万的地产商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公司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记者如何发展?一个“无书可读”的市长如何发展?
“无书可读”到底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书不读”。怕什么来什么。整个城市、满大街、一个车厢里、同一个办公室里到处都是“有书不读”的人。随便看一眼就能看到一大片。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中有多少是不看书的?
“有书不读”到“无书可读”到“无书不读”,之间,一个比一个差了一个境界。在“无书可读”和“无书不读”之间,立了一道墙,墙的左边是贫穷,右边是富裕,左边是迷茫,右边是明亮。
冲破这道墙很简单,从“有书快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