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商》一度成为畅销书,作为一名教师,了解情商的含义,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用处的。
“情商”就是“情绪商数”,是套用“智商”一词而来的,它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稳的能力。它包括:(1)自我觉察能力;(2)情绪管理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人际技巧。科学家们经过各种测试与考查,证明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婚姻、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包括他的事业。有的科学家指出: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21世纪,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才。可见情商对人一生的影响之大。还是让我们先看一个有趣的实验吧:
研究员让一群儿童分别走进一个空荡荡的大厅,在大厅里最显著的位置放了一块软糖。研究员对每个走进大厅的孩子说明:如果你能等到叫你出去的时候,便可以得到两块软糖。如果你等不到叫你出去就把软糖吃了,那你只能得到这一块糖。结果,有些孩子受不住糖的诱惑,把糖吃了。还有一些孩子用尽各种方法,去抗拒糖对自己的诱惑,或闭眼睡觉,或哼歌,或玩游戏,一直等到研究员回来,终于得到了两块糖的回报。
专家们把能够坚持下来得到两块糖的和不能坚持下来只得到一块糖的孩子分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当年得到过两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多半较受社会欢迎,能适应环境,富有竞争性,有自信;而得到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显得孤单、固执,且易受挫折,不敢面对挑战。这些孩子高中毕业后,当年得到两块糖者比得到一块糖者高考分平均要高出210分。也就是说,凡是小时候缺乏控制力的人,长大以后,不管他智力商数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两点重要启示:
一、学校教育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
学校教育虽然以智力的发展为重心,但是也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因为:1、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挥的前提和保障。个人所处的心理状态越好,他(她)的智力水平发挥就越好。在学校里,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在平常的学习中,表现非常出色,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考试时的成绩却不尽如意;在平时测验及学校考试中成绩很好,但在中考或高考中却一落千丈,未免让人遗憾。作家椅云路也说,他所碰到一些少年大学生毕业后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能胜任。这种现象即是这些同学情绪商较差的缘故。2、非智力因素能带动智力的发展。在我刚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任三年级主任,我们班有一名女同学,成绩很差,上课开小差,不听话,不入群,和同伴关系也不好。一次平时测验后我狠狠训了她一顿,自那以后,她的态度变得更加糟糕。后来我在和同事闲聊时得知这女孩幼年丧父,母亲再嫁,留下她和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于是我找她谈话,初时不肯说,经过几番努力,终于打开了她的心扉。我帮她解除思想上的负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关怀。一年后,她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学习好、思想好,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融洽,并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一直到初中毕业,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前五名之中。她曾经在给我的信中写到:“……老师,我真想叫你一声爸爸。……”每个孩子都有他(她)的长处,即使是非智力因素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善于利用,都能带动智力发展,同时更能促进他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教师要了解和重视学生的情绪能力
情绪智力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积极地加以利用。
教育孩子,要学会从情感入手。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孩子发展智慧的起点,也是教师和孩子沟通的最佳切入点。从通怀才能到达知礼,力求做到情通理顺。并且,孩子的任何一种品质,如果不和他的情感结合起来,就不会是稳固的能持续发展的品质。如果没有健康情感的融合,从智育来说,只能接受知识,无法形成强烈的求和欲。从德育来说,只能获得道德认识,无法成为高尚的情操。
观察一下学校中的差下生,不难发现,他(她)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不听话;上课开小差;不入群,也就是说他们的情商较差。而学习好的同学,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也是他的情商较好。所以我们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要重视情商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