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当学温家宝吃饭


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学生们的热情邀请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与大家一起共度青年节。

中午时分,温家宝走进了学生食堂,拿起托盘来到窗口前,要了一份苦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和一块发糕,径直走到长条桌旁,与同学们一起谈笑风生,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午餐。(54日《新华网》)

温总理下基层,在吃喝上从不讲排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拥护和好评,给老百姓一个欣喜、一个振奋,也树立了政府首脑开明、开放、亲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考察时,曾就饮食方面提出了“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呼呼”和“不陪餐、不浪费”的要求。

温总理在食堂就餐的微观效应立马可以显现,至少会让那些陪同考察的官员也只能在食堂就餐,仅此一顿即可节省不少的开支。

记得20多年前,笔者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在总参某部任财务负责人,在该单位的成立大会前,上级安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特支费”,供成立大会当天中午的来宾就餐用。成立那天,总参谋长杨得志因接见一个外国军事代表团而未能亲临会议,由常务副总长徐惠滋代表其出席,总参所属各二级部的领导也都到场祝贺。因徐惠滋副总长事先不同意参加成立宴会,大会一结束,参会人员即各回自己的单位就餐,一下子也就节约了几万块的午餐费。可想而知,最高首长在这种环境下的示范作用,可以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

温总理的示范作用,本应让中国所有的官员效仿,可事实上,中国官员目前大吃大喝、生活作风糜烂的习气不但没有得到好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主要还是机关普遍存在的浮躁作风使然。中国的鱼翅、燕窝、鲍鱼消费世界第一,已经引起国际上环保人士的强烈不满。更为不幸的是,这些消费绝大多数都是公款。据《瞭望》报道,2004年中国公款吃喝费用高达3700亿元,因而也就影响了中国政府在廉政方面的国际形象。如果官员都能像温总理一样下基层吃食堂,将这一年3700亿元以上的吃喝款改用于补贴教育、医疗,我们的基础教育还会如此薄弱?我们的医疗保障还会如此弱不禁风

官员学温家宝吃饭没什么不好。长期的饭局,消耗了官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期饮酒和夜生活也会损害官员的身体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已经成为官员的职业病,反映出官员饮食习惯的不够健康。

如果温家宝总理的吃饭习惯,能够让其身边的官员效仿,再由这些官员带动更下一级的官员学习,这样一级带一级,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传递,不但会直接节省一大笔吃喝开支,很大程度上还会改变官场浮躁之习气,让那些喜欢前呼后拥、喜欢讲排场的陋习得到根治。

温家宝的就餐习惯,真的值得全国官员好好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