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收入《烛光师魂》(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天平两端,那难以平衡的爱
——康玉龙校长是好样的
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中学有三百六十多名学生,要认识每一个学生,全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这绝非一件等闲易事,然而校长康玉龙做到了。他坚牢的记性固然令人佩服,他深厚的爱心更是令人钦敬。倘若爱心淡薄,他不会想到去接触每一个孩子;倘若爱心淡薄,他不可能记得住他们的名字。无真情者不可能有爱,无深情者也不可能有爱,爱始于无微不至的关心,爱始于嘘寒问暖的留意,爱成于日思夜想之间,爱成于日积月累之上。爱士兵如子的将军才是好将军,爱学生如子的校长也才是好校长。
康玉龙热爱这些孩子,不止一天,不止一月,不止一年,更不止一视一念。每天看到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和小鹿一样蹦跳的姿势,他就快乐了;每天听到他们朗朗的笑声和琅琅的读书声,他就满足了。孩子们在平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有知识,懂礼貌,见到尊敬的康玉龙校长,他们个个行礼,个个欢笑。这样的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康玉龙只打算用两个字去形容,那就是——充实!
然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巨大的灾难骤然而至,大地在痉挛,教室在摇晃,四层教学楼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轰然垮塌。一分钟不就是生命中的一瞬间吗?就在这一瞬间内,康玉龙的快乐王国被彻底颠覆了。那些孩子,三百六十多个孩子,他们可好?他们中有多少人逃出了死神的魔爪?除了这个念想,康玉龙的脑袋里已是一片空白。他来不及拂去浑身尘土,一口气跑到废墟前,他感到悲伤在心头拉锯,但他仍要镇静地数点那些从灾难中脱险的师生,他希望把这个数字尽可能数大数满,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可怜的孩子,还有一百多个可怜的孩子被压在断壁残垣中。他哭了,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感觉自己的心遭到了重重一锤,血在飞,心已碎。他的双手用力去刨,刨出来的孩子,已停止了呼吸,他能叫出他的名字,却不忍去叫啊,怕这一声呼喊孩子不能答应,就从此永远都不能答应了。
救援的队伍来了,康玉龙由于震惊,由于悲痛,他已如同虚脱的病人,但他不想离开现场,不肯远离废墟。那里有他的学生,个个都是他的亲人,他们生死未卜,他们危在旦夕,一定要快点救出他们。“一个,两个,三个……”,他不忍心去数,善良的人都不忍看花儿飘谢,又怎忍看生命凋零?
有人跑来告诉康玉龙一个噩耗,他岳父已被压在断墙之下,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该跑回家去救人吗?这不是一个问题,这只是一个二难选择,他要么留下来,要么跑回去,只有巨大的灾难才会逼迫他面对这样的二难选择。
“我要留下来!一百多个孩子们还被压废墟下!”他用沙哑的声音吼道。
自古忠孝难两全,康玉龙咬紧牙关,没有选择回家尽孝。“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他只有一个信念,忠于职守是他此时坚定不移的选择。
对亲人的爱,对学生的爱,它们并不是天平上的物品,到底谁轻谁重?怎能找到它们的平衡?只有艰难的选择,只能保全一头,舍弃一头?现在已是心痛,将来痛定思痛,只会更加心痛?一时半刻很难算清,三言两语也很难说清。
康玉龙协助救援队全力救助,他焦急的心更加焦灼了,那些叫得出姓名的孩子一个又一个被刨出来,他们的灵魂去了不知地名的远方,他们从他眼前悄然消逝,不再欢笑,不再敬礼,甚至不再注目,一切都是如此惨淡,如此凄凉。但他相信孩子们带着他的爱带着他的祈祷结伴去了天堂。
灾难的魔影窃窃暗喜,它自以为扔给了康玉龙一个嚼也嚼不动的二难选择题,殊不知,康玉龙一旦选择了爱,他就破解了它的鬼把戏。人也许会失去很多东西,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但绝不能失去爱,因为爱是一切的根基,就算是八级强震,也休想震断爱的脉息。有了爱,生者将不会孤独,死者也同样不会孤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