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与僧家说大乘
□ 禅家不是讲“一切放下”吗?一个东西整天搬着费力,放下多省事?手一松,不就得了?其实,“放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人活在世,一降生就带着很多的负担,让他放下,并不容易。人能放下利不去追吗?放下情而不去想吗?放弃官而不去做吗?所以,身在世俗而放下这些,就像在水里要把葫芦放到水底一样的艰难。故禅宗有句话,叫“水底按葫芦”。
要把葫芦放下,首先应该把心放下。人患在不肯把心沉下来。《东坡志林》云:“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都说现在是个浮躁的时代,何谓浮躁?“浮”是心沉不下去;“躁”是心静不下来。心沉不下去,必然静不下来。像个风筝,老是忽忽悠悠的被风吹着,一会到这儿,一会儿到那儿,它怎么能够安静?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说:啊!让我们的心灵长上翅膀……。长翅膀干什么?你想飞到哪儿去?你的心飞得还不够远吗?沉下来,沉下来才能静,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动,古人云:心虚而后能神满,心死而后能神活。“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要想真得,首先要在虚静上下下功夫。
□ 这些天南方闹地震,死了很多人,心里不痛快。又赶上碰到格楞子的人,时常气愤。这气愤,内典中叫“无明业火”,它是伤人的,也是危险的。怒气是一种紧张而集中的情绪。处于愤怒之中的人全身都会紧绷起来,其能量往一块儿调动,时时有通过手、脚、口等部位爆发出来的危险。而笑正和怒相反,笑是一种发抒、涣散的的情绪。笑使精神和身体放松,消解身体积聚起来的能量。就好像你刚憋足一口气,想用力施为时,突然有人“胳肢”你,你“扑哧”一乐,憋在身体里的劲儿也就都跑了。
所以,假如一件事引起你的愤怒,我劝你有意识地笑一笑,尽管这个笑是人工的,但它同样会释放憋在你心里的怒气,使你很快地平静下来。听袁阔成说书,发现他爱讲一句话:“把他给气乐了”。 —— 气而能乐,是一种本事,它是理智的人面临着失掉理智的危险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它对身体能起到安全阀和保险丝的作用。不相信?请试一试。
□ 学习乐理,知道七音阶中“3”这个音不能放在乐句的末尾,因为它是极不稳定的:你发“3————”,不论拉多长,在完结的时候它总要求降一阶,降到“2”或“1”来结尾。就好像胳膊抬起来总要放下,脚迈出去总要着地似的。我体会我们说话也是这样。有些字儿在某种情况下不宜单说,它发出来,也内在地要求有另一个固定的字儿来跟着。我有个朋友,姓王,当干部,长得颇带《麻衣相经》中所说的福寿之相:头小而尖,背阔而圆。过去时常见面,但是我特怵叫他“老王”。因为一称“老王”,发完“王”字儿要收尾时,我的嘴唇老想往一块儿碰一下。所以每次打招呼我都得极力控制这种冲动。有一次打招呼的时候走神儿,没控制住,其后果可想而知,他气得半年没理我。后来才缓和一些,给我打电话。我一听是他,惊喜地问:“是老王吧?”没想到这讨好的一问彻底把他给得罪了,到现在还给我小鞋穿。“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