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值得思考的问题
刘旭 武汉大学
1、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虽然二者都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但二者之间还是有着重大的区别。
迷信实际上比宗教更世俗化,从一系列迷信思想和活动可以看到迷信把神圣力量世俗化的倾向,它更多的是追求世俗利益。
我认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应该从思想和活动两个层次进行理解,在思想层次,宗教教义与迷信思想在系统程度、道德价值以及追求层次上有着明显区别。宗教更倾向于系统地论述对教徒的道德要求和灌输对长远甚至来使利益的信仰。其实,我以上的区分本身就是对二者的道德评价。
2、唯物主义者对宗教的批评。
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唯物论对宗教提出了有力的批评,提出世界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认为自然之外不存在所谓的神或者上帝,没有来世,没有灵魂等等。
其中最后重要的论断:科学每进一步,宗教就退一步。的确,近几百年来,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充分,一直是一个科学扩大地盘,宗教被迫收缩的过程。的确如此,但是谁也不能确认不会出现历史的拐点,就好比一个人沿长江走了100里,发现长江是向东流,又走了50里,还是向东流,但不能保证再走10里,长江仍然不会改变流向。
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宗教虽然很难证明自己的教义是正确的,但科学对核心教义的证伪同样是困难的。而且有很多事情如果进一步细究,科学目前是解决不了的。例如,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是由于重力作用,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提问:这一规律是如何来的?科学又如何回答呢?如果仅仅说是客观存在的话,就并未回答这一问题。又比如,佛教相信来世,他虽然不能证明来世真的存在,也不能证明来世是如何存在?但科学如何能够证明来世不存在呢?
3、值得关注的几个现象。
第一,是现代知识分子对宗教的信仰问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宗教的起源来进行解释。宗教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恐惧,以及对现实苦难的无奈。为了解释自然现象或为了解脱自然苦难,转移视线,人们提出各种宗教学说。现代知识分子对宗教的信仰也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有数据显示,美国自然科学家比社会科学家有更多的教徒,这就可以说明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他对自然探究的越深,越发现自己的局限,越有可能皈依宗教。而社会科学家信教的比较少,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认清了宗教的实际功能。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寄托,同样需要宗教道德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社会越黑暗,人们的苦难越深重,宗教的市场也就越大。有时皈依宗教本身就是对苦难来源的一种反抗,只不过是消极的反抗。如很多宗教讲究的因果报应之说便是对恶势力的诅咒。
第三,西方社会的道德体系往往是由宗教来构建的。凭空提出的一套道德体系,即使他是合理的,由于很难形成一种信仰,所以是很难真正发挥调节作用。中国古代讲究“慎独”,正是由于在没有宗教信仰的情况下,人们如果可以摆脱社会的监督,是很容易为了个人私利为恶的。如果有了对超自然的神的信仰,有了对来世的信仰,这种问题会容易得多。
第四、作为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基督教会的力量,对于西方近代宪政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如通过道德的话语的控制来限制暴君。通过上帝造人理论来论证人们之间的平等,来论述自然法、财产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