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外传:为报杀父之仇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外传为报杀父之仇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谈到《金瓶梅》这部离奇的小说,人云亦云,众说纷纭。它是对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现实生活和风俗民情进行了全面、真实、生动的描绘,堪称明代社会风俗的壮丽画卷。《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古典长篇名著,全书内容写市井恶棍西门庆,游手好闲,终日和一些帮闲混在一起淫乐,自己有一妻二妾,见了潘金莲后图谋通奸,毒害了她的丈夫武大;武松报仇,错杀了李外传,被刺配孟州,他便趁机娶了潘金莲。以后他又骗奸了有夫之妇李瓶儿,并收用了潘金莲的婢女庞春梅。《金瓶梅》即这三个女人名字之合称。
  

    研读《金瓶梅》的故事情节,笔者也作了种种的推测,《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那么“兰陵笑笑生”又是谁?难免有云山雾罩,这是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依旧是众说纷纭。据有关部门考证,真正的作者可能是李开先、贾三近、屠屠隆、王稚登、李渔、卢楠、王世贞、王世贞兄弟、王世贞及其门人......等等,撰 写《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正用意就是报杀父之仇......众说纷纭。下面的故事就是民间的一个传说:

  王世贞的父亲王抒收藏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奸相严嵩得知后向王抒索要,王抒不敢不给,又不甘心给,于是找了一位画苑高手,临摹了一幅献给严嵩。严嵩不辨真假,看到赝品后连连夸赞,不料,翰林唐顺之一眼就识破了,严嵩因此恨透了王抒,找了个借口把王抒杀了。

  王世贞深知父亲之死是因为唐顺之,他唐顺之本是朋友,为了报父仇,朋友的友情也就无足轻重了。王世贞先后几次派人刺杀唐顺之,但都未得手,反而引起唐顺之的警惕。有一次,王世贞派出的刺客已把刀架在了唐顺之的脖子上,唐顺之从容不迫,说:“请让我给家人写上几句话吧。”刺客同意,唐顺之拿起毛笔,笔头忽然掉了,唐顺之佯作修理毛笔,把笔杆在烛火烤了一会---笔管内暗藏有一支毒箭,遇热即飞出,刺客因此丧命。唐顺之用计杀死刺客,侥幸逃生,但他不知刺客是谁,更是作梦也没想到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点破<清明上河图>所致。

  王世贞是明朝文坛的奇才,唐顺之很喜欢读王世贞的文章。一天,唐顺之偶遇王世贞,问王有无新作,王世贞信口应道:“正在写一部《金瓶梅》。”唐顺之连忙说:“老兄写好后让下人拿来,让小弟先睹为快!”王世贞本是随口胡诌,根本连想也没想过什么《金瓶梅》,回到家中,想起在路上跟唐顺之说的话,觉得这倒是一个为父报仇的机会,于是,潜心写起《金瓶梅》来。王世贞找来几名帮手,一边写,一边印,印书之纸都是用剧毒之物浸泡过后又晾干的。《金瓶梅》印出来后,唐顺之立即派人取回家中。

  由于是新书,油墨尚未干,一页与另一页常常粘连在一起,很不好翻揭。王世贞为吸引唐顺之一口气读完,故意把故事写得悱恻缠绵、奇峰迭起,因此,唐顺之不得不频频在舌上沾口水揭书。看着,翻着,翻着,看着,唐顺之正看得忘乎所以时,忽然觉得舌头有些发麻,头脑也有些发沉,唐顺之打了个冷颤,连手也开始发沉了。他挣扎着拿起镜子,向镜中一看,口腔内全黑了,尽全身之力顺道:“来人,我被人暗算......”倒地而亡。就这样作者为了报杀父之仇,而苦心撰写的《金瓶梅》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却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是思考、猜测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