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银行的若干思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中居于中心地位,应通过构建和谐银行活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那么,什么是和谐银行呢?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和谐特征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的本质要求。和谐银行是银行改革、发展、创新、稳定的矛盾统一,即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创新提升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和谐银行是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政策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先进银行”。和谐银行的标准为银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激励银行不断进步的动力。

  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银行必须树立“四个理念”:

  一是长效发展。构建和谐银行是长期行为,只有长效发展才是构建和谐银行的固本之基。树立长效发展的理念就是要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思路去解决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长效发展,即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追求的效益是长期效益,即长期持续稳定和真实的效益。要摈弃重规模、轻质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将一切业务的发展置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发展的质量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持久地保持高质量发展。

  二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银行的本质要求,在和谐银行建设中,必须要统筹兼顾,做好全局谋划。既要抓好传统业务拓展,又要狠抓中间业务和新产品的拓展,实现传统业务和新业务的协调发展;既要抓市场开拓,又要抓风险控制,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既要抓好业务发展,又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业务和企业文化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银行的整体和谐。

  三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反映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建设和谐银行需要牢牢树立的价值理念。银行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坚持以员工和客户为本,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经营发展必须建立在以满意的员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客户、股东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人是基础,是创建和谐银行的关键。要想实现银行的和谐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因素。要真正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科学管理。和谐银行不是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和谐,而是全部的和谐,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建设和谐银行是对管理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尤其是,银行经营的是风险,正确把握发展与风险的关系,用科学的办法管理风险,以管理促发展。否则,要么管理过度影响发展;要么只能是数量的叠加和风险的累积,最终必然要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只有科学管理,按照银行的规律办银行,才能做到既有效管理,又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