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章


淡淡的渴望 

  西北干旱地区,终年缺水,风沙连天。为了抵御风沙对农户和庄稼的侵袭,人们就大量地植树种草。但是,种树一事让他们犯头疼:尽管他们所选择的都是极为耐旱的树种,还浇了大量的水,但是仍有95%的树苗因为无法经受干旱的煎熬而枯死。

  开始,人们还以为是水浇得太少了,于是,他们不惜代价浇了更多的水,但是,结果并没有改变多少。后来,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就连他们以前栽种成活的树苗也渐渐地枯黄死去。这可愁坏了附近的人们。为了扭转这种徒劳无功的现状,他们请来了一位农林专家。这位专家果然不负众望,他仅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巧妙地将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95%,而且成活下来的树苗都长势良好。

  方法很简单,而且可以节约用水:在栽树前,这位专家先让人们按照树苗的数量准备同等数量的透明小塑料袋,然后都装满水,密封起来。在栽上树封土之前,把这些装满了水的透明塑料袋放于树苗的根部,一起掩埋起来就行了。

  在栽树时只浇了少量的水,又莫名其妙地把少许水装进树根无法吸收的透明塑料袋里,这样栽的树苗反而比浇了大量水的树苗更容易成活,为什么呢?这让人们大惑不解。后来,专家才告诉了大家其中的奥秘。他说:“尽管你们栽树时浇了很多水,但是,这对于本地区干旱的土壤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况且,浇的水很快就会被炽热的阳光所蒸发,树根是吸收不了多少的。而在树根旁放上一塑料袋密封的水,即使所浇的水完全被蒸发了,那袋密封的水仍能给树根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我的周围还有水,我是不会干枯死去的。正是这种虚假而又真实的信息给了树苗一种淡淡的渴望,支撑着它的根系越来越发达,使它们逐渐长成枝叶繁茂的树!”

  原来,正是那种淡淡的渴望,使树苗们不会因为无水而绝望,而是高质量地生存了下来啊!

  其实,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应当怀有一种淡淡的渴望,对生活,对未来,对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渴望,如同照在生命之旅里的一盏明灯,使我们生命的每一步都熠熠生辉。

  渴望,如同坚守在人生意念里的一腔深深追索,使我们每一刻都能步步为营。

  从家门出发,正是出于对目的地的渴望,使游子们的每一段旅程都充满欢歌笑语。

  从种子出发,正是出于对果实的渴望,使每一瓣花朵都美丽芬芳。

  从现实出发,正是出于对梦想的渴望,使我们一生都斗志昂扬!

  淡淡的渴望,是生命之树上散发出来的成熟体香,是一种“生”的高贵气息。

  淡淡的渴望,是我们的生命之魂! 

男人的战争  

  他们一直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平房里。房子紧靠铁路,简陋、背阴,更像个随便搭起的窝棚。他把她接来,添置些锅碗瓢盆,两个人便开始了共同的日子。他们在房子的四周围起了栅栏,在屋后种了樱桃树和蔬菜。于是夏天,坐在屋子里,竟也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清香了。

  可是到了冬天,房间变得阴冷无比。他费了很大的劲儿,终于搞来一个煤球炉。当淡蓝的炉火升起,他和她,便觉得春意盎然。煤球炉晚上需要封火,这成了他的工作。封火后的煤球炉不再滚烫和热烈,更像个打着盹儿的暖暖的太阳。每天晚上他都要起来,两次,或者三次,查看他的煤球炉,抽上一支烟,再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妻子,然后继续睡去。

  妻子说,你晚上总起来干吗?怕别人偷了你的破炉子?他嘿嘿笑,露出尴尬的表情。晚上却依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

  儿子懂事的时候,也对他的举动不解。他告诉儿子,煤炉封不好的话,会中毒呢。儿子把他的话告诉妻子,两个人就夸张地将他嘲笑一番。妻子说生命诚可贵,儿子说爸爸是怕死鬼。他嘿嘿笑,抽着烟。他眯起的眼睛透过一个巨大的烟圈,注视着这对快活的母子。他的目光,柔情似水。

  每天晚上他仍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他的煤球炉在冬天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熄灭过。他认为那是家的太阳。

  儿子长大了,去很远的城市读书,在很远的城市工作,又在很远的城市安了家。元旦的前几天儿子打电话回来,说要接他和妻子去那个城市住些日子。儿子说那里天气很好,房间里也通了暖气,很暖和,很舒服。

  那几天他正好有些琐事,便让妻子一个人先去了。后来他得了重感冒,便打消了去儿子那里住些日子的念头。过几天儿子再一次打电话过来,说就来住几天吧。他说今年还是算了,明年再说吧。那天儿子在电话里劝了他半个多小时,还是没能将他说动。放下电话的时候,他听出儿子的声音有些恼。

  儿子终于下决心亲自来接父亲。儿子下了火车,天刚刚亮。儿子敲父亲的门,很久才敲开。他穿着睡衣,睡眼蒙眬中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屋子里寒冷无比。那个煤球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熄灭,冷得似一块南极的坚冰。儿子问,炉子怎么灭了呢?灭了吗?他看看,果然。晚上没封好吧,他说。

  不是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查看两三次吗?儿子的话随口而出,他知道那是父亲的习惯。

  好几天没起来了。他说,自你妈去你那儿后,我晚上就没起来过,30年来,还就这几天,睡了个踏实觉。说完,竟露出孩子般得意的神情。儿子的心像被钢针狠狠地扎了一下。他想起他小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取笑父亲是怕死鬼。而当父亲独自一人时,竟然在寒冷的屋子里,睡得踏实。

  也许父亲太累了吧,他想。

  他突然觉得面前这位头发花白身体佝偻的老男人,其实更像一名战士。只为保护自己的妻儿,竟默默地和一个破旧的煤球炉战斗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