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港商的传奇人生


 

曾在广西桂西贫困山区里度过童年与青年时代的港商谭云秋,他的一生充满许多奇遇与传奇:在“割尾巴”年代,他成为当地第一个敢吃豹子胆并大搞承包制的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毅然辞去了“村官”,背着500只蛤蚧上云贵,跑新疆,闯北京,一路叫卖,一路坎坷,成为当时生意人中“敢吃螃蟹”的人;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成为一名港商的干儿子,并移居香港,由此刷新了他过去苦涩的日子;去年他在邕遭遇一次烧伤事故,却使他对南宁产生一番情结——

 

一个港商的传奇人生

  

 □本报记者 黄学安 

 

①港商遭遇烧伤演绎一番南国情结

 

阳春时节,南国姹紫嫣红,邕城和风细雨。3月初的一天,当香港飞往南宁的航班徐徐降落南宁机场时,候客厅里一个手持鲜花的少年孤儿正在踮起脚尖,睁大双眼,向机场跑道那边吃力地寻找目标。他是在别人的陪护下,利用周末来到南宁看一看谭云秋伯伯。他因家里贫困而辍学,后又得到谭伯伯的资助,使他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学堂。港商谭云秋为何资助这个与他无亲无缘的少年孤儿呢?这与谭云秋去年在邕遭遇一次烧伤事故有关。

已近天命之年的谭云秋,是香港敦煌大酒店有名气的烤味主厨大腕。他在香港主厨的烤鹅,不仅在香港打得响,招待过国家领导人,还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叫得响。他曾在香港一家名酒店里主厨烤味,月薪拆约1.8万元人民币。谭云秋的烤鹅技术在香港有名气后,内地便有人请他前来传艺。去年夏季,他应邀前来南宁传授烤鹅技术。一天,一名学员违规操作,造成谭的手脚遭受严重烧伤,人们将他及时送到广西民族医院抢救,因伤情严重又转到区人民医院。在抢救中,许多与他无亲无故的人主动给他忙这忙那,有的主动挽起衣袖给他献血。在南宁抢救4天,他深深地感受到南宁人给他无限的关爱。第5天,当他转院到香港抢救时,许多人主动到机场送行,分别时大家热泪潺潺,难舍难分。

谭云秋性格豪爽,人也随和,他在南宁期间,与之交往的人都喜欢向他推心置腹。在交往中,他了解到桂西一贫困县有个孤儿父母早亡,因生活贫穷而辍学,但他小小的年纪就想打工挣钱来读书,酷爱读书的他深深地打动了谭云秋。谭决定给他资助上学。谭回到香港后,心里仍牵挂着这个孤儿,并通过熟人给他寄去学费和其他学习用品。一方是香港,一方是内地贫困山区,他们之间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

一次遭遇,一番情结,谭云秋南宁之行,感受颇深。他深深地感受到南宁乃至广西与他有缘。他决定来到这里创造另一番事业——扶困济贫事业,以回报这里的人。2002年秋,谭云秋伤好后即来南宁考察,并在南宁市明秀小区对面和市内几个地方租了几个门面,把香港的烤鹅名吃“搬”到南宁,名曰“金香烧鹅皇”。然而,这位香港深井烧鹅名师、老板,却将自己在香港的一个百万资产酒家托人照管后,带上几十万元移师南宁。谭云秋说,他在香港已是家财百万,生意上仍忙不过来。他说如今移师南宁,其真正目的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利用南宁作为落脚点,打算在广西贫困地区创办一个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失学儿童圆他们的读书梦。

②大山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古人曰:远虑者必有鸿鹄之志。谭云秋是个敢想敢干的“远虑者”,别人能做到的事他都要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他也要去试一试。他说自己总喜欢与命运挑战,与困难抗衡。他一生中曾经历过三次被人视为“敢吃螃蟹”的人生游戏。如今他能在生意场上成为一名成功者,这与他过去在生意场上走南闯北不无联系。

谭云秋的少年与青年时代,是在广西都安县高岭镇龙州村度过的。他在移居香港之前,是高岭镇群众眼里一个敢说敢干的有志气的好青年,有人说这家伙真的敢吃豹子胆啦。在搞计划经济年代,他曾是村里很能干的红人,入了党,当村党支书,当村委企业主任,曾带领村里几百名民工到区内各地搞工程。

1975-1977年,那是搞计划经济的年代,当时龙州村的群众推选他当村干,他就在村里推行土地承包制,并把劳动力分成捞河沙、养殖、种菜、外出搞富业、搞农业等5个组,落实责任制,成为都安县当时第一个敢搞土地承包制的自然村。

村委办一个企业,企业300多名职工推举他当主任,他还是推行承包制。在他的运作下,企业很快增添了3台中型拖拉机、70-80头的养猪场、一个小型发电站、3台碾米机、2个砖瓦厂、100多亩水面的鱼塘、70人的建筑队,还有铁器厂、运输队等8个行业,企业很快红红火火,当年集体积累创造历史辉煌,职工收入成倍增加,群众夸他是个当官管企业的料。然而由于当时搞承包制尚是个新事物,有人说他这是搞资本主义,他为此差点被当作反面典型。

尽管有人怀疑他的做法,但后来县里有人下来对他作了肯定,把他的做法当作好典型在全县进行推广。

历史对他作出公正的评价,他对自己的做法也感到有一种成就感。1980年,他决定辞去村党支书这个“村官”,自己独闯商海。他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卖掉,到高岭街收购了500多只蛤蚧,一人西行、北上,先后到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再到内蒙、北京等地,他一路叫卖,一路考察市场,用卖蛤蚧得来的钱作路费。到北京时,他在大街上摆卖蛤蚧时,北京人不懂这是何物,许多人都好奇地围观,便问这问那。为了尽快出手,以解决盘缠之急,谭云秋头一回说了过头的话,干脆把蛤蚧说是能治百病的山龙。

卖掉蛤蚧,他又回旋广州。他看到当时太阳镜正在流行,在广州、深圳市场上,一付太阳镜进价只有5元,而一到北京便销30-50元。他看到这个巨大的差价,便一次进了几十个,拿到北京成批出手,一趟就赚了好几百至上千元。

他又回旋珠海,发现那里的生姜每斤0.35元,且特别好销。但在都安、马山县特产区,每斤只有0.05-0.06元。他一次便在都安、马山收购了2万多公斤生姜,请车队运到广州、珠海批发,一次可赚两三千元,一年就赚1万多元。按照当年干部职工工资的比价,他一年的生意就赚足了一名普通干部一辈子的工资收入!谭云秋为此而自豪了一阵子,也为他的成功而烧了高香,以感谢祖宗给他带来了如此骄人的财运。

 

③与香港干妈奇遇

 

常言道:好人总交好运,好心总有好报。谭云秋不仅在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个幸运者。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便成为一名港商干儿子。一个在贫困山区里穷混了二十多年的壮汉,凭着自己的憨厚、聪明与运气,取得一名香港老妇的信任,接着成为内地人仰慕的香港居民,后来又成为一名香港百万家财的老板。

好运总与谭云秋相伴。1976年,谭云秋带领100多名民工离开家乡,来到龙州、崇左等县修路搞工程,期间与一名叶姓的华侨老妇认识。这名妇女原来是在越南居住的,后来返回龙州居住,并与一名港商结婚,他们只有一个女儿。由于种种原因,她却一直未能到香港定居。当时,谭云秋所带领的民工队住在华侨农场,平时帮她做这做那。她喜欢谭云秋的聪明与勤快,便让他做干儿子。1978年,她定居香港后,仍与谭云秋经常通信,并叫他到香港定居,帮助他们打理一家大酒店,准备继承产业。此后几年中,干妈几次前来内地催促干儿子前往香港定居。由于种种顾虑,谭云秋迟迟未能前往香港定居。而当时的他正在全国到处跑生意,一路汗水,一路收获。

198510月,叶姓港妇的老伴与女儿移居美国,她仍在香港打理生意。这时,干妈多次寄信、来电,催促干儿子前去香港照管生意。经过深思熟虑,时年36岁且在生意场上小有收成的谭云秋终于前去香港定居。

香港并非处处是黄金。初来乍到,具有大山骨气的谭云秋却不愿靠着干爹干妈过日子,他想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在香港,不懂英语的人找工作是件麻烦事。经过熟人推荐,谭云秋终于在北角敦煌大酒楼找到了一个能让他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敦煌大酒楼是香港三大酒楼之一,这里人才济济,从北京来香港谋生的许多名牌大学生,都要在这里从头学起。谭云秋从刀工学起,一直学了两年零9个月。一分汗水,一分收成,他在这里学到了香港烤味一流技术。他的身份逐步从一个学徒升级到主管, 月薪也逐步从几千元涨到1.8万港元,后来又到金华大酒楼做主管。靠着自己能力起步的谭云秋,如今已成为香港颇有名气的百万家财大老板,许多世界名流来到香港时,都要到他那里尝尝他的烤鹅。他的烤鹅也常常随着世界各地来港回国的名流销往美、法、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烤味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名人效应明显。谭云秋移师南宁后,从香港来到南宁旅游的游客,都要慕名找他,尝尝他的烤鹅。不少超市纷纷前来定货。谭云秋的“希望工程”事业,将与他当年学习烤鹅技术一样,步入阳关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