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有制(七)私有制与现代资本主义


  第六章:私有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病,工人阶级的斗争,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消灭资本私有制为基本原则的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彻底惊醒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被迫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改革,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但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作为维护资本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私有制自身具有的弊病。

  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原因

  自由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以消灭资本私有制为原则的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必然推动世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自由资本主义,必然造成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生。资本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使用最新科学技术和推动大机械自动化生产,是资本增殖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在客观上虽然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但是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而且,资本家为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不断的相对压低工人工资。随着这种经济形势的发展,在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日益迅速发展和资本迅速增殖,另一方面却是社会购买力日益降低。由此形成的社会可供应商品日益增多和社会消费能力日益降低的矛盾,成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中在经济方面的最为主要的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日益发展,也就必然因为社会生产的大量商品因无人购买,造成社会生产活动被迫停止和工人大量失业的局面出现,也就是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对一部分资本家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是破产。社会资本就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在新一轮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经济危机也就必然再次发生。因此,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生,也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必然规律。

  解决经济危机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对外大量输出商品,这既可以解决国内消费力不足,也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润。但是,世界上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与国际消费力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增长。第二条路是对外大量输出资本。但是,对外大量输出资本,由于被输入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和消费水平低下,也严重的影响着资本的输出。于是,国际市场消费能力和承受资本输出的能力,与各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商品和资本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也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的爆发的基本原因。而他们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不仅造成各个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就在世界各地不断爆发,并最终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也严重的伤害了资本家阶级的经济利益。解决经济危机的第三条道路,是必须在平时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工资水平,保持社会购买力随之增长。但是,增长工人工资会影响资本增殖,等于从资本家身上割肉。而且,即使在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心里已经形成这种共识以后,在私有制作用的推动下,各个资本家各怀鬼胎,也难以形成共同增加工人工资的社会局面。因此,也就只好求救于国家建立制度提高工人工资,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来解决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的爆发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将资本私有制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也惊醒了资本家阶级。于是,以提高本国工人工资和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体现资本主义文明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也就产生和发展起来为。

  工人阶级反对剥削的斗争,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资本家阶级为了资本的增殖,并不会心甘情愿的增长工人工资。但是,工人阶级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求提高工资水平。为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工人阶级就为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与资本家阶级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工人阶级的斗争更是激烈。这种斗争,不仅严重的威胁资本家阶级的经济利益,甚至于有把资本家阶级推到了生死存亡境地的可能,或者说大有消灭资本私有制的可能。于是,在是要资本继续高速增殖但资本死亡,还是减少资本增殖率但可以保住资本生命这两方面,资本家阶级选择了后者。因此,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世界上,以消灭资本私有制为主的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更是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出现改革的重要原因。在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以消灭资本私有制为主的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更加威胁到世界资本家阶级的生存。于是,世界上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在社会中的剥削地位,为了挽救资本私有制的灭亡,在接受自由资本主义残酷教训的基础上,接受了(英国)凯恩斯主义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从二战以后相继建立起以国家干预经济和反对垄断为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在坚持资本私有制的基础上,也建立起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劳动者阶级利益的经济政策。同时,在工人阶级的斗争中,在以不消灭资本私有制原则的前提下也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只维护资本家的权益,完全否定劳动者阶级权益的社会制度受到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由此健全起来。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也证明了私有制具有双重性。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私有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的巨大反动作用,造成社会强烈反弹的结果,也是私有制具有积极作用的表现。

  资本高度垄断,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在资本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垄断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逐步形成了资本高度垄断的社会状态。也就是社会资本被高度垄断在极少数人手中,并推动了极少数人撑控的大资本财团的出现。同时,在极少数人手中握有大量无处可投闲置资本的基础上,资本家对资本增殖的欲望也被迫有所降低。而且,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下,资本增殖也被迫失去了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残酷性。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反垄断措施和资本家出于避险的需要,利用股份制形成了各个资本家,在各个资本集团或行业中相互交叉占有股份的局面。资本交叉占有,把各个资本家的经济利益和生死存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此减少了各个资本家之间或者说资本家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这就有利于在其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方面尽快的形成共识,为其国家内部各个行业实行有计划的生产,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经济繁荣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其经济全面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也推动了现代经济繁荣的出现。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经济全面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和反对少数人对生产行业的垄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由经济危机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激化;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小资本家阶层的权利,有利于小资本家的发展,从而使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持了生机和活力;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劳动者阶级的经济权益,从而较大的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有制和资本相结合所具有的极端反动作用,并有利于私有制的积极作用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充分发挥。由此也就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创造了社会条件。

  资本推动了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至今天,世界上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石油、钢铁、汽车、飞机、化学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电子技术、电视机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医学、生物学、医疗器械及仪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而且,在资本私有制力量的推动下,各行业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进一步发展起来。由此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人类社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创造的全部财富还要多,还要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类登月和空间行走的梦想,破译了人类基因密码,发明了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尤其是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这就为提高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了物质条件。尤其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保障之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劳动者阶级的消费水平、福利和保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这个基础上,社会成员的道德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文明发展阶段。这也再次证明了私有制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第三节: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劳动者阶级的一部苦难史

  资本增殖是资本的本质决定的。世界上先进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以资本输出为手段的经济侵略,严重侵害了世界劳动者阶级的利益。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全世界劳动者阶级的一部苦难史。二战以后,以美国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资本家阶级的利益,在扼杀以消灭资本私有制为主的新社会制度的目的下迅速的联合起来,在全球推行全面遏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政策。由此把以美苏为首的两大社会阵营推入四十多年的冷战之中。对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全面封锁。尤其是为了瓦解对手和打开其国门,为其资本输出开辟国际市场,借东欧几国和苏联内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社会矛盾加剧,加油添火,推波助澜,以经济援助为幌子,推其实行休克疗法。致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各国经济一落千丈,在经济上成为资本输出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在政治舞台上也沦为配角或附庸。

  而且,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少数利益集团勾结在一起,在国内干预国家经济政策,并借此干预国家之间的各种协议和借国家力量干预国际事务。尤其是在二战之中,美国在罗斯富的领导和在他的《租借法》的指挥下,在二战中形成了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生产武器装备有关,也就造成了其大量国民的工资收入与武器装备生产有关。由此不仅导致了美国的政府紧紧受到钢铁利益集团的控制,也造成了美国的国民为了自己的吃饭、穿衣、住房、汽车等等经济利益支持武器出口,甚至于在心理上支持战争。在这种基础上,美国也就敢于冒天下人的全面反对,撕毁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维护全球环境的国际协定。甚至于借某些国家或地区在私有制作用的推动下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推动地区军事冲突或国家内乱的发展,再借机推动武器装备的大量输出。也敢于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之下,武装侵略其他国家,公然用武力改变其他国家的政权机构,再建立为其利益服务的国家政权。由此不仅推动了其军事武器装备的出口使其获得了巨额的带血的利润,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网站2005年5月24日报道近日,位于纽约的世界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一篇关于美国武器装备出口的报告。该报告表明,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销往非民主政权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上武装冲突比较活跃的地区几乎都有美国的武器装备。

  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向阿富汗出口过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后来该地区的武装冲突。美国目前向“不稳定地区”出口武器装备的政策将带来类似的不良后果。正如最近美国政府同意向巴基斯坦出口F-16战斗机,同时也答应向巴基斯坦的敌对国印度出口同等高技术的武器装备那样,美国武器装备的出口常常加剧了地区冲突。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的2000年度《世界军事力量对比》报告也认为,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装备出口国,出口的武器占世界军火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这份在世界军事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报告称,去年美国扩大了其武器出口的规模,从美国出口的武器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有大幅提高,去年全球军火贸易总成交额为534亿美元,美国占了50%以上。

  完全可以说,现代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在严重伤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大量输出军事武器装备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以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以及人民生活贫困为代价的。

  资本利益集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破坏力日益严重。二战以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其社会中的消费能力也就日益相对降低,也就造成了其社会中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闲置资本。资本增殖的欲望,逼迫着其政府为了资本利益集团的需要,利用政府的力量推动世界建立起为其利益服务的国际金融组织,并建立起有利于其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贸易协定,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资本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日益严重。为了达到资本横行的目的,他们不惜借其国家力量和资本力量干涉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政策,或是借股份制对他国的重要工业企业进行并购或先购后卖从中渔利。由此不仅破坏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造成其至今债务沉重和资金大量外流,致使许多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化。

  二战结束五十年以后,由于能够推动世界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的新产品越来越少,从社会生产活动中也就越来越难以找到产生较高剩余价值的希望。在工业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就出现了巨额闲置资本。巨额闲置资本在股份制的形式下,又集中掌控在少数资本集团手中。为了资本的迅速增殖,在大资本财团的操纵下,在国际上利用股票市场疯狂的进行资本投机,由此造成很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对他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现代闲置资本,在资本增殖欲望的推动下,不是用于寻找发展工业的机会,而是在股票市场上进行疯狂投机从火中取粟,这比资本用于投入生产活动获得剩余价值,更卑鄙无耻,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更具有破坏力。也往往造成其他国家的许多民众,在一夜之间由百万富翁变为一贫如洗。

  第四节: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着致命的弊病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彻底改变资本私有制的基本性质。资本私有制弊病也就必然存在。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病。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使资本家获得最大限度剩余价值(利润)的规律并没有改变。在社会中大部分资本被少数人占有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造成社会资本日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致使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和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加重。以美国为例,在最近十几年中,就出现了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的发展趋势,而几百万人露宿街头又难以消除的局面。同时,其国家内部的犯罪率、暴力和谋杀、强暴比率、囚犯比例以及文盲比例具高不下,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也出现了大多数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不断降低,且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生活保障。

  例如,美国农业部2006年11月15日发表的报告显示,2005年美国有3480万人曾因没有足够的钱或其他资源获得足够的食品。“美国市长会议”对包括芝加哥、波士顿、洛杉矶等23个城市进行的调查发现,2006年要求提供食品紧急救助的人比2005年平均增加7%,74%的城市有更多的人要求食品紧急救助;要求提供住所紧急救助的人比2005年平均增加9%,68%的城市有更多的人要求住所紧急救助。目前,美国约有60万无家可归的人,其中华盛顿特区有16000多人,纽约有3800多人,巴尔的摩市每天晚上都有3000至4000人无家可归。在夏威夷,约1000个无家可归的人住宿在海岸的帐篷里。洛杉矶市及其周边社区有多达88345个无家可归者,被称为美国最大的无家可归者之都。(以上资料引用自中国政府发表的2006年美国人权报告2006-12-2814:08:21级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而且,在美国毒品泛滥成灾和艾滋病的迅速传播,在社会中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世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全球气候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无疑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无力解决其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矛盾的结果,并证明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极为黑暗的一面,也证明了其仍然存在着致命的弊病。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作为维护资本私有制的一种社会制度,决定了其无力解决由资本私有制造成的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消费水平日益相对降低的社会主要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也就必然日益加重。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中,为了不伤害大资本的利益减少国家税收,为了避免社会分配矛盾激化又增加社会福利和政府开支,由此也就导致其国家的财政赤字日益严重,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能力必然受到严重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发展引起的经济衰退必然日益频繁、加重及延长。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推动着世界各种矛盾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和工业技术先进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的主要矛盾的发展,促使其更加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而其为争取最大限度的资本利润,对世界各国进行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尤其是军事装备的大量输出,必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其对石油、钢铁、煤炭等工业原料丰富国家的资源的不平等贸易,也将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必然使其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加重。

  而且,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返过去又会使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高科技产品和巨额资本输出市场日益相对缩小,从而造成其高科技产品和资本的输出,只能局限于其少数国家之中。由此造成的工业先进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致使其当中一个国家出现经济衰退时,必然立即对其它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在当今时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世界资本流动和高科技产品的输出,再次形成集中于少数工业先进的国家内部的局面,也必然造成其间的经济矛盾扩大和磨擦日益增多和加重,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和加重。同时,也为资本主义世界埋下了再次爆发经济总危机的祸根。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矛盾重重衰退不断,并埋藏着巨大的危机和推动着世界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但是,在今后一个很长的社会发展时期内,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力量和科技领先的地位,还能够继续推动科学技术和新兴工业的产生及迅速发展,并继续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而且,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通过建立新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及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能够使其在新的发展时期内渡过必然遇到的种种困难。尤其是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撑的干预国际经济发展的能力,以及通过维护资本利益的世界金融组织和世界贸易规则,还能够为其商品和尤其是资本输出巩固和扩大世界市场。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在艰难中的发展,也会为其提供和扩大世界市场。因此,在今后一个很长的社会发展时期内,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还会得到不断的发展,甚至是再度创造辉煌的业绩。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私有制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和力量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所决定的。

  当然,在最近十年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廉价商品输入美国给美国工人的变象补贴,减缓了其国家中的社会消费矛盾,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其资本开辟了新的市场。

  第五节:资本私有制灭亡的必然性

  资本私有制,决定了其社会劳动产品分配方面必然存在严重的和自身无力克服的弊病。这种弊病决定了资本私有制灭亡的必然性。

  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矛盾。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到今天,在人类已经走过的全部历史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自始至今都存在着。在这个矛盾存在的基础上,社会的中人们为了争夺对物质(经济)的占有权利,产生了无数的矛盾和斗争,包括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到今天的全部各种社会性矛盾和斗争,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引起的,或者说是这个矛盾存在的具体表现或反映。这也就是说,这个矛盾是人类社会以往全部发展时期内的基本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生产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且,也要求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和地球,实行科学消费,也就是社会文明的提高。在这个目标没有达到以前,解决由这个矛盾引起的社会中的诸多矛盾的方法,就只有不断改革社会产品分配关系,避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或者说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中激化。

  生产力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存在的基础上,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体的讲就是为了满足个人及家庭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经济)利益要求,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中的个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性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消费需求的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生产的消费资料的质量和品种,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增多。由此又推动着社会消费需求不断的日益提高。这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消费需求的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

  社会中的人们改变分配方式的斗争,推动着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和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变革。科学的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是社会中的人们在新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为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产生的要求改变社会产品分配方式的斗争,推动着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发生着了变革。分配方式的变革,又推动了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变革,以及维护新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社会制度的产生

  例如,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中,当种植业和饲养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氏族中的各个个体家庭出于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推动了共产制分配方式的变革,由此推动了消费资料以个体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占有方式,或者说生活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在这个基础上,当生产力又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男性成员为了自身的物质(经济)利益,又推动了以男性占有生活资料为主的占有方式的出现。生活资料从女性占有转变为男性占有,这不仅是劳动产品占有方式的重大变革,更是劳动产品分配原则的变革。在这个基础上男性成员为了维护新的分配方式,建立了父系制,由此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发展时期。

  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内部的人们为了巩固和发展个体家庭独立占有生活资料的社会分配方式,也是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社会中人们争夺物质(经济)利益的斗争,又推动了分配方式在原则和性质上的重大变革――奴隶制的产生。

  在奴隶制的社会时期中,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奴隶们为了自身的物质(经济)利益,推动了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的变革。奴隶制社会中的产品分配方式的变革,又推动了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变革。封建社会也就建立起来。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满足个人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分工的发展,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社会生产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新的分配方式,也就是以占有资本为基础的分配方式随之产生了。而以占有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的产生,既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强大的社会动力,也推动了维护资本私有权益的社会制度――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随之建立于人类社会之中。

  在人类社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无产者为了自身的物质(经济)利益,联合起来要求改革社会分配制度的斗争,也就在社会中日益发展起来。这种斗争,在某些国家虽然没有推动了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产品分配原则的革命,但是推动了社会产品分配政策上的进步。这种分配政策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原来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只满足资本所有者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而不不顾生产者利益的原则。于是,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也正是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理顺了资本私有基础上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使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才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也正是由于理顺了资本私有基础上的社会分配关系,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得其出现比较平稳发展的社会时期。

  面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分配矛盾,某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具体的讲就是为了改革社会产品分配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采取了用暴力消灭资本私有制的革命行动。由此在人类社会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

  因此,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历史上的一切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改革旧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确立新的社会产品分配制度。当然,是在不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在效果上却是理顺了社会产品的分配的关系,减弱由生产力水平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一定社会时期内的社会平稳。这也就是说,每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高度后,旧的产品分配方式就必须改革。而要改变旧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就必须改变旧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而当新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发展起来以后,又必然要求维护、巩固新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社会制度的建立。由此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或者说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人类社会,由此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者说发展时期。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的变革,也存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首先是母系氏族中的生活资料集体共同占有方式被否定,也就是生活资料个体家庭或者说个人私自占有方式的产生。从占有形式上看,这是用分散的物质资料占有方式,否定集体性的占有方式。这是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是在分配原则上的一次革命。这是第一个否定。这个否定具有革命性。

  奴隶制的产生,在形式上是用高度集中的私人占有物质资料的方式,否定了分散的物质资料个人占有方式。在性质上是从劳动者个人占有,向非劳动者占有的转变。或者说是用非劳动者占有,否定劳动者个人占有。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否定之否定。

  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又否定了奴隶制的分配方式。这个分配方式的否定,属于分配原则上的变革,也就是用劳动者个人占有代替非劳动者个人占有。也具有革命性。这在分配方式上,是第二次否定之否定。

  在工业化出现以后和以社会商品化生产为主的基础上,社会产品或者说社会财富的分配,被改变为以占有资本多少为基础的分配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分配方式的变革,相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基础上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而言,也具有革命性。这也是一次分配方式上的否定。可以说这是第三次否定之否定。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社会财富的分配,对于自由式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分配原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当然,在推翻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的新的分配原则的产生,才具有革命性。这是对历史上一切社会产品分配原则上的彻底性的否定。就是对于母系后期和父系氏族前期的,以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分配方式而言,也具有革命性。而不是简单的回归。

  而在社会产品分配方式的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又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条件的。或者说,生产力的发展,是分配方式变革的物质条件。社会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改革分配方式的斗争,才是推动分配方式变化或变革或革命的基本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观点,值得商榷。在马克思主义中,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制度发生变革的基本动力。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表面上看,是每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就出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但是,在实质上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原来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或原则,与新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性的产品分配愿望相矛盾,并由此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大了生产力水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中也就产生了改革旧的分配方式或原则的斗争。这种改变分配方式的斗争,推动了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改革和社会制度的改革。这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后,并不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是社会中产生改革分配方式或原则的社会斗争,才是推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发生变革的基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社会制度改革的物质条件而已。

  从动态的方面看,是分配决定生产。从静态的方面看,是生产决定分配,或者说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但是,从动态的方面看,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中的人们出现的要求改革社会产品分配方式或原则的斗争,推动了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正是由于新的社会制度确立了新的分配关系,社会中的人们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社会产品分配关系不变化或变革,不仅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出现社会动荡或社会革命。认真的阅读以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就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从经济发展规律方面讲,资本私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由于资本私有制造成严重的社会产品分配不公,也就造成了社会消费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也是社会革命的导火索。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资本私有制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本私有制决定的社会产品分配中的严重弊病,在社会中也造就了一个无产阶级队伍的出现,致使社会产品分配出现严重的社会性的问题。于是以推翻资本私有制为目的的一场社会革命也就随之出现了。如果不是在资本私有制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新的社会产品分配制度的建立,或者说如果不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社会产品分配政策的改变,《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对资本私有制的彻底革命――消灭(资本)私有制――也就有可能实现了。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能完全任由社会(市场)自由调节。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产品分配的原则下,社会产品的分配,不能完全依靠社会(市场)自由调节。这是因为,由于私有制具有极强的独占性,必然导致市场调节的失败。因此,要想实现一个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产品分配结果,或者说理顺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缓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消费能力相对降低的矛盾,避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只能是由或者说迫使国家(政府)出于社会整体利益,强制性的调节社会产品的分配。这也是国家的积极积极作用。如果到国家调节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或者说国家强制调节也失败以后,就只有听由社会革命去实现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了。

  资本私有制灭亡的必然性。生产资料或者说资本私有制,作为人类社会中非劳动者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基本方式,决定了在其基础上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并不是为了提高劳动者阶级的消费水平,由此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具有阻碍和破坏的反动作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新的社会时期内曾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作为维护资本私有制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制度,也就决定了其必定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私有制必然造成的社会产品分配方面存在的弊病,也就决定了其社会中由资本私有制造成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而且,在资本的运动规律性下,社会财富必将进一步被垄断在极少数人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所推动的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中的绝对失业大军必将进一步扩大,并使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消费能力日益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也必然发展起来和日益加重。这不仅必然严重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也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发展起来,并在新的社会时期中出现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应该被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也应该被新的社会制度代替。这如同历史上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有生有亡一样,是一个必然的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反复性。从人类发展的以往历史上看,在任何一个社会时期内,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能够借助为维护其既得利益所建立的国家或者说社会制度,以及在历史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阻碍、破坏社会改革或社会进步,致使社会制度改革的步伐滞缓或倒退,或者说是借助国家力量和法律阻碍社会进步。其次是领导社会改革或进步的政党,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导致社会改革或革命运动失败。但是,任何阶级或阶层,都不可能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已由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