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制下国家职能与老板职能即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与经营管理企业的职能混淆在一起,造成政企不分,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降低,企业成为行政机关附属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两种职能应该完全分开。我们这里讲的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关系和企业对国家管理的适应。其管理对象是国内任何形式的企业。由于存在国有企业,作为老板的国家对自己的企业也有一个如何管理的问题。但它体现的是所有者的职能,而不应是国家的职能。或者说国有企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同一市场环境条件下,不应享有依靠国家权力而得到的特权。否则这对具有相同经营主体地位的其他形式企业是不公平的。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经济的调控和行政管理,体现国家的意志,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主要从国家全局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出发来管理和指导企业。这种调控职能主要是计划协调、经济调节和经济监督。国家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工商行政、环保和劳动部门,对企业的创建、关闭、商标、广告、环保、用工制度等进行管理和服务,保证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在国家实施对企业的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是产业组织政策。它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国家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关系和矛盾,维持市场秩序,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
企业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上主要是在遵循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注意研究国家的新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从而制定有利于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运用企业机制不断适应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方式、新政策。企业还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拒绝有关部门的不合理摊派和干预。
企业对国家管理的反应应该是积极的防御性的,这样有利于企业生存。企业应该把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看成是一个企业积极要寻求的,是自己争取得来的。这在西方企业中已成为一种时尚。因为企业可以在国家对其管理上得到好处。所谓一条政策救了一个企业就是这个道理。企业为了生存,就是要研究相应的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便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因此,国家制定企业政策就要考虑企业的行为“心理”。同时,也要注意到国家每实现对企业管理的一个步骤,都要考虑这种管理的程度如何,可操作性如何,管理成本〔包括服务成本(Compliantvcost)和实施成本(enforcementcost)〕是否合算,管理的产出(社会或经济效益)有多大,管理机构开支的增长幅度多大,是否应实行管理收费制度,即实施政策的企业是否应交有关费用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的论证很少。应该想到一个“红头”文件的下发会带来上述若干问题,可能起正效应,也可能起负效应,这种机会成本也应该算一算。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经济的调控和行政管理,体现国家的意志,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主要从国家全局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出发来管理和指导企业。这种调控职能主要是计划协调、经济调节和经济监督。国家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工商行政、环保和劳动部门,对企业的创建、关闭、商标、广告、环保、用工制度等进行管理和服务,保证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在国家实施对企业的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是产业组织政策。它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国家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关系和矛盾,维持市场秩序,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竞争。
企业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上主要是在遵循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注意研究国家的新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从而制定有利于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运用企业机制不断适应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方式、新政策。企业还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拒绝有关部门的不合理摊派和干预。
企业对国家管理的反应应该是积极的防御性的,这样有利于企业生存。企业应该把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看成是一个企业积极要寻求的,是自己争取得来的。这在西方企业中已成为一种时尚。因为企业可以在国家对其管理上得到好处。所谓一条政策救了一个企业就是这个道理。企业为了生存,就是要研究相应的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便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因此,国家制定企业政策就要考虑企业的行为“心理”。同时,也要注意到国家每实现对企业管理的一个步骤,都要考虑这种管理的程度如何,可操作性如何,管理成本〔包括服务成本(Compliantvcost)和实施成本(enforcementcost)〕是否合算,管理的产出(社会或经济效益)有多大,管理机构开支的增长幅度多大,是否应实行管理收费制度,即实施政策的企业是否应交有关费用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的论证很少。应该想到一个“红头”文件的下发会带来上述若干问题,可能起正效应,也可能起负效应,这种机会成本也应该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