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选题的十大诀窍
——《财经媒体采编技巧》之一
1、职业敏感24小时
财经媒体的记者、编辑要随时保持新闻的敏感性。更多的新闻,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可能你在陪情侣逛街、购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你带来一个精彩的选题。
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在双向、多向交流中,你也许会发现重大的选题。
关键词:随时留意——这事能做选题么?
2、馅饼专“喂”勤快人
西方人讲:“自助者天助”。
中国人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法晚人说:“只要跑动了,一定有收获”。
勤跑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接获选题后,在各事发现场间有目的跑动;
二是在没有明确选题时,在新闻高发区“扫街”,寻找挖掘新闻。
3、不放过每个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
很多关键细节能反映出报道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独特脉络捋出。
4、学会逆向解析现象
很多现象,从表面看顺理成章,但换个角度,向源头一追踪,却能发现重大报道价值。
比如,TCL2007年报公布后,一般人以为李东生已经扭转了企业颓势,但只要通过几个简单财务数据对比,就会发现,企业在现金头寸的调度上出现了巨大危机。一旦企业主业方面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大面积危机倾刻之间就会发生。
5、多交朋友发展线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做媒体同样如此。
在你负责的口内、社区或领域内广交朋友,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线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他们多出身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社会新闻,热线机动记者尤其应当多发展这样的线人,使自己更加耳聪目明。
跑口记者在口内应注意发展“官民两条线”。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有时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
记者、编辑是杂家,知识面窄是“吃不开”的。
平时要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一旦报道线索来到身边,有足够的相关知识积累,才能准确判断出选题的潜在价值,及时切入进行报道。
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应当养成每日看报、看电视、上网的习惯。这不仅是要了解自己的竞争者们在做什么,如何做的。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报道线索。
不要因为人家已经报过了,就轻言放弃。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很可能是被对方编辑误处理的宝藏。通过你的分析和判断,没准能找到更精彩的第二落点。
8、不要轻言“这事报过”
由于财经杂志的出版周期长(通常是月刊),采编出版过程中,编辑、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已经被报纸或周刊报道过的选题。
不要急于说:“这事报过了!”
此时,应认真判读这个选题究竟是旧闻?还是在老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最新发展?亦或是对前面事件的彻底颠覆?
在判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则深度报道就孕育而生了。
9、动态事件一追到底
我们常常忽略自己曾经报道过的人物或事件现。但没想到,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重大事件。
因此,无论编辑还是记者,都应当在积累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再孕生出一个新的重大选题。
10、切忌扎堆相互串题
在一个新闻发布会场,或一个突发事件现场,你经常会遇到同行。大家可能是以前的同事,或哥们儿。在一起采访也确能给不愿意透露消息的当事人以压力。但这时你要注意了,别只顾着哥们间配合得热热闹闹,等大家的稿子第二天见了刊,大吃一惊的可能正是你。
由于人家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思考很可能都远胜于你。
在媒体中穿行,再熟的哥们儿,在这时也存在竞争。开动脑筋,设计优于他们的独家问题,才是在集团采访时应注意的。
2008-3-29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