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体会之八:修行弘法,因果随缘


       佛度有缘人

        人很不容易接受因果循环,杀生等恶业会招至灾灾祸病痛的道理。因为现在的科学,世间的学问,都偏重于有形的东西,都喜欢看得见的,明明白白的逻辑推理得到的,就象在商店里,你出钱,买到一个东西,这个他容易接受。但你说杀了生,会结怨,会导致人生不幸福,他就无法接受,还说现在普遍吃荤。你说要劝他为善,修行,积累福德善根,会身体健康,运气也好起来,他就不接受,说世界上那么多富贵的人,都是非常贪财好色,坑蒙拐骗无所不为,这世上哪有因果报应啊?你说有些大师有神通,能看到人过去世的因果,肯定有些人就会反驳,那是魔术,是骗子,是编造出来的东西,你说有佛,你让佛菩萨现身让我看看,我就相信------其实佛菩萨不会在种情况下现身,因为佛菩萨是如如不动的,只能自己以虔诚心感通的。而打个比方说,就算佛菩萨现身了,有些人也会有变通的,有要求的,什么你让我发多少财,或者我身体有多年的风湿关节炎、癌症、乙肝等,你让我身体什么病好了,或者现在提拔干部,你能保佑我提拔一级,我才相信……

        这就是大多数人不容易接受佛法的原因。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信仰佛的,总是会轮回造业的,这是很明白的道理。人们很难得相信这个世界中,这个时空中存在一种更为根本性的无形的力量,更不会相信“乃至悬一幡一盖”------- 只要恭恭敬敬地,在家里贴一张佛像,供养一个菩萨,放一本经书,贴一个咒语就有一定的效果 ------ 哪里是没有效果?效果总是存在的,无形的力量总是存在的,在潜移默化的,即使一念恭敬,都一定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只是业重的人,因为你恭敬心不够,你的业力起了主导作用而无法完全化解灾祸而已!

        为什么说我们业力凡夫是“可怜悯者”?因为人处在这个时空层次,是有形物质的世界,多数人都是肉眼凡胎,眼睛看不到无形的世界与时空层次,而只会重视有形的东西。他们所想的无非是想做个富贵人漂亮人快活人,有吃有喝图个享乐而已,而不会想到造作恶业的后果----作恶时虽少,受报时却多。只有大智慧,大福德善根的人,才能值遇佛法,并逐渐深信不疑。还有的人,总认为学佛的人一点个性都没有,不适应这个社会形势,就是上当受骗,老实坨子,其实上当受骗是在消业,老实是免除灾祸,转化业障的办法,而说信佛的人没有个性,这更不是坏事,很多人认为抽烟喝酒装酷耍宝是个性,其实那是幼稚。真正修行通达的人,都是见地分明的人,绝不含糊,个性极为鲜明的,比如虚云和尚就是如此。我们看电视《西游记》中的唐僧,那实在是一种误解,一种艺术上的丑化了玄奘大师,真实的玄奘大师可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法相宗,也称唯识宗的初祖,创始人,他在印度求法的过程中,以智慧无量与辩才无碍而享有崇高声誉,根本不是电视中那个蠢得要命的人。

        苦是悟道的动力,善是近道的因缘,没有福德善根的人,是不容易明白,不容易信仰佛法的,也不可能脱离苦海的。就象我以前连《地藏经》都没看过,现在才知道每天诵一部经,是真有好处的, 《地藏经》上讲,地藏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 你没有种下过福德善根,也不会知道地藏菩萨啊,就算有人对你说了,你也只当是路边一块石头,踢开了,于你没啥用处。真正能接触,入门修行受益的人,都是有因果的,都是在宿世之中,种了福德善根的。本焕老和尚105岁了,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就是去诵普贤行愿品,做功课,坚持几十年了,如果诵经没有用,难道他是个傻瓜吗 ?

        很多人学佛受益后,老想拉别人来学佛 ----- 这不能说是坏事,这也是在积德,但是要注意方法,还要看时机与因缘是否成熟。须知一切当顺其自然,潜移默化的改变,否则会造成许多烦恼。一个人能学佛是有福的,但并不是人人都有福。一个人能学佛,是要等到灵性的苏醒,机缘的成熟的。在此之前,只宜多结缘,不宜强求-----也千万不要拿佛法来吓唬人,说不学佛就咋样,还鬼啊怪啊魔啊怎么的,佛菩萨,佛法不是拿来吓人的,害人的。不要老强迫自己或别人信佛,不要老怕起了对佛的疑心。所谓的信心,都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先是狐疑不信,然后因为什么机缘的触动而将信将疑,后是半信半疑,在不断质疑与试验之后,然后是深信不疑。有人在这个过程中,还完全失去信仰,走到反面了,甚至谤佛了-------这都是各人的因缘不同,各人的业力障碍的缘故,佛是从来没变化过的,变化的是人心,而不是佛法,变化的是人,而不是佛------凡有所求不能如愿的,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因缘的力量不够,而不要怪佛菩萨不保佑。其实哪有佛菩萨保佑人?都是自己才能保佑自己。求佛的人,信佛的人,学佛的人,寺庙里啊,道场里啊,来来去去,如过江之鲫,各得其所,其结果都与其心有多么虔诚恭敬而相应 -------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什么心得什么果!

         不仅对别人如此,自己修行也如此,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老想一朝开悟,得证菩提,这种想法不是精进心而是一种妄想心-----只要你修行功夫到了,福德善根够了,自然就开悟到相应层次的境界。修行消除业障,增长福德善根,那是正当的追求,但特别要注意,不要因为为了积累功德而勉强自己去行善,或强迫自己多做太多功课,多行善事利益他人是好的,多做功课也是好的,但不要过度,要随缘量力而为,要做起来有清净心,欢喜心,在自己能承担承受的范围内去做,如果因为行善或做功课,而失去清净心,增加了烦恼,甚至闹得家庭与周围的人的反感,那也是一种错误的心态。佛法不是用来哗众取宠卖弄显摆的,更不是用来吓唬人甚至害人的,而是要通过修行来转心转念,利人利己的;修行也不是要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而是在生活中,平实平淡平静平凡,中和中道中肯中观如果有心有缘去精进的,当然要更多努力,但我们在平日生活中,俗事很多的时候,只要你每天能坚持一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功课,或念佛持咒,或诵一部经,两部经,或拜一个忏两个忏,随缘布施一下他人,劝解一下别人,帮助一下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协调好工作生活与修行,尽可能自己调整好,尽可能坚持每天做一些功课,能多做的,愿意多做的,就多做些,不能的就不要过份勉强,千万不要因为修行与工作生活环境而起矛盾和烦恼心,这就是在平常中修行,它自然有一种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功效。

        化解业障的机理

        因为我们累世的业障是无量无边的,包括今生以来还造作了好多恶业,所以化解业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明白佛法化解业障的机理,对于正确认识佛法的作用,是有很大意义的。

        佛法对于业障的消解,主要是直接解冤结、佛法加持遮止业障现前徐图化解、积累福德善根来调和对治业力。这都是根据不同情况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直接解冤结的,就是比较轻的业障,好化解些的,或冤亲债主同意化解的,就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和条件来化解掉,比如修行忏悔持咒或行善积德,以功德回向;

        遮止就是用佛法加持的力量来暂时遮住业障现前,从而徐图化解和解之策,比方很多人疾病痛苦,一加持就感觉没啥事了,过几天又复发了,严重了,就是一种遮止,有的是临时的遮止,有的是比较强的法幢的保护,还有人发了大愿,于是有护法神来护持,冤亲债主得不到讨报的机会,但是如果持戒不严,护法神也护不了你,也不愿意护持你;比如皈依三宝本身就能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加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止业障现前,这样人就可以通过不断修行来化解业障。

        各个法门,由于其遮止业障的方法不同,所以有些人因为修行方面的原因,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今天拜这个师傅,有时因为效果不明显或其它原因,明天又拜那个师傅,这样呢,由于各个法门的遮止方法不同,导致换法门的过程中,一个去掉遮止,另一个还没遮止好,这样呢就容易在这个间隙内出些问题,导致业障现前,甚至出些灾病。所以修行要慎重,换法门也要慎重,不要老是折腾-----这样折腾的,本身也是一种业障!

        再就是有些修行程度不是太高的师傅,有法门之见或觉得你不尊重他,会产生嗔心,可能整你一下的,这是少数情况了,象这种情况,他也是有前因后果的,还是遵循因果循环规律的。不是修行人害人就没有报应,修行人害人,报应比平常人人更重,因为它属于知法犯法。象民间还有说是菩萨有冲突,还争位次,争谁高谁低等等的事情,信的菩萨不同,居然会产生冲突,其实佛菩萨并没有分别心,而是护法神层次不同或因缘不同,而有分别心,产生冲突,有时所供奉的,只是一般层次的神鬼道,过去世的因缘所至的。所以信仰佛法,以正信为宜,信仰正神,而不要信仰什么狐仙,把这些当菩萨来拜,是不适合的。他们虽然有神通,但是能力仍然有限制,有此因缘者,应该引导,并给这些仙啊灵啊的,多读经,多引导他们念佛,授皈依,这样他们得到超升,他们修行提升了,对你也有感恩报恩的,你也功德无量,这也是你的善缘啊 !

        积累福德善根来调和对治业障呢,比如说就是很多怪病啊,怪习性啊,因为培植福报很多的原因,可以容易熬过去,不至于那么难受。就象吃小孩子不愿意喝中药,那么旁边放些糖,一边喝药,一边吃糖,勉强吃得下去,我们把定业比作中药,就可以理解了;再把定业比作一把食盐,让你干吃下去,会非常难受,那么相对应的积累很多福德善根的话,就等于用一大碗水,把食盐化在水里,这样喝下去,也会容易承受了;再把定业比作生重病,你如果积累过很多福报,有钱去医院或求佛菩萨医治,破财治病,这个人虽难受,也可以承受。不至于说,生了重病,也没法治,也没法化解,那这个定业,你就承受不了。

        修行化解业障的道理在于,第一你以功德、福德来回向冤亲债主还债,第二你以忏悔来感化冤亲债主,请他们原谅你,并以善行来积极还债,请佛菩萨用你所做功德来与冤亲债主谈判,劝解化解冤结。这几个方法与途径下来,就解决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实在没能解决的,你就坦然承受,并积极精进修行,化解,业报来了,你就忍辱来转化业障,吃苦了苦,享福消福,总有一天会冰雪消融,业障消解的。从根本上讲,只有修行得解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缘了旧业,更不造新殃才能彻底化解业障。 

        业障的消除与福德善根的增长,都需要一个时间或说过程的。佛经里边特别喜欢用“七”。七就是一个循环,七可以代表时间的一个循环。为什么很多法门叫打七?而不叫打八或打六 ?从现代科学来看,人体的细胞新陈代谢啊,人体的思维变化啊,包括宇宙天体运行啊,都与这个七有非常大的关联,人死后中阴身时间为什么是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是有很深的科学原理的。从数学上的解释,这个七,是唯一不能被周天数整除的数字,这个特殊性,所以七也叫奇门周期,古代的奇门遁甲也就如此,几乎所有的宗教、玄学,都极为重视这个七,这也是一个可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力量,为什么宗教玄学都是世外之学问?世间学问是轮回的学问,周天数就是一个轮回,一个循环,而唯有七,不为周天数所包容,是能够打破世间,从而出世间的学问。道理就在这里。走过了一个“七”或几个七, 你才能把这些力量走过来了,经历过了,就会明白了,这整个循环是一个路程,整个人转变的一个过程。等走过了这段时间,业障逐渐消除,自然会有转变!什么转变呢?可能你身心起了转变,自然的爱上了做功课,自己尽力起早床去加大功课量了,开悟明白了一些道理,甚至有机会修行了其它更为有缘的法门,这都是转变,还有少数人长期坚持修行,福德善根增长了,福报来了,真的心想事成了,真的是想啥来啥,生活顺利了,幸福多了,这都是业障除了福报来了的表现。但始终记住,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一切随缘而遇,不要妄求,更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有福可以享受,也可以分给别人,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强求。我们但种其因,随缘任运就行了。  

         行善积德,能否免除因果报应,抵消罪业?原则上是不能的,功是功过是过,因果是不昧的,分毫不差的。你再大的修行功德,只要那冤亲债主仍然嗔恨你,不愿意和解,你都不可能不受报应的,谁让你欠了他的 ?但行善积德,第一可以有办法还债,对于一些冤亲债主啊,如果能沟通,以功德来度化他,利益他,他也同意接受的话,也是可以了这个罪业的。再比如说象放生,众生与我们宿世纠缠,打个比方讲,这个性命你以前与他结过冤,这生恰好你给他放生了,这个冤结就很好解了;第二可以请佛菩萨来与冤亲债主沟通,能化解的化解,但这都要靠功德福德来补偿对方,利益对方;第三可以积累福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好比你再受恶报应时,还可能有人搭救你,生病时还能有钱去医治,还找得到好医生,而有些人受恶报生重病时,你连好医生都找不到的,甚至还会找到骗子忽悠你,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积累福德之故。做善事的人,不是不生病了,也不是生病受挫折就说明行善积德没用。决定是有用的,它最少可以让你重罪轻报。善事必有善报,恶事必有恶报,这是绝不可能空过的。 修行与行善积德,虽然不是说绝对能化解业障,但它是化解业障的根基与途径。通过善积德与修行来化解业障,并不是说免除了因果报应,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来受了报,还了债。

(2011-2-13日)

 

         转载:弘法者如何导人向佛?

 

         佛法的权实之喻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有权说实说之分,对佛法不甚了解之人经常会认为佛法里面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比如有时候释迦牟尼佛会说地狱是实有,有时候却又说万法唯心,地狱也是虚幻。禅宗马祖道一对权说有个比喻,有人问他:为什么说,是心是佛。禅师说:为止小儿啼哭。
       权说就是根据你现在的程度所给予的你所能接受的教法,这类教法并非了义,但可以逐步引导你走向了义。打个比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问妈妈,小孩子是从哪生出来的。妈妈会告诉她,石头里蹦出来的或者路上拣的。这就是权说。假如这个小女孩长大了,快结婚了,再问妈妈:小孩子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这时候妈妈决不会再跟她说石头里蹦出来的,她会很详细的告诉她真实的状况。这就是实说。
        佛法上的老师会根据你的程度来决定你所需要的是权说还是实说,假如你只有五六岁的程度,那么实说对你没有任何好处。等于把一块巨石放在一个小孩子的头上,后果不难想像。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很多学佛的师兄,乐于劝人相信因果、导人向善、劝人学佛。本来是出于善意,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个人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那是非常执著的,不可能片言只语就能改变的。一开始就想动摇其根本观念,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找种种理由反驳。辩论的过程中,他实际上是在明确与强化自己不信佛的理由,所以只会越说越远。这结果就会与导人向佛的初衷完全相违了。

  诸法本从因缘生,无缘即无法。因此导人向佛,最好是从缘而起,从小处入手,从需要入手。针对各人的根性,晓之以理,动之以利。选择对方最关心的、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最能接受的一个点入手。比如告诉特别注重容貌的年轻女孩,以鲜花供佛能改善容貌的事实,她不管信不信佛,十有八九会动心。对久治不愈的病人,推荐他看看《山西小院》的视频,告诉他诵经放生有利健康,他也很可能会想试试。经常遭遇梦魇(鬼压床)的人,告诉她默念佛菩萨名号,就能应声而解,她以后碰到时肯定会试试的,这种灵验无比的方法,很快会让她建立起了对佛菩萨的信心。再如常开车的人,最担忧的是安全问题,让他夹一本《金刚经》在后视镜里,以保平安,时日既久,相当一部分人会不自觉就走入了佛门。太过唯物的人,介绍一些他能接受的书籍,比如南怀瑾先生的讲易理之类的书,很可能会由此动摇他的观念,旧的观念的崩塌是需要新的内容填补的。理性而烦恼重的人,可以从佛教方法论上入手,比如介绍一些观心法门,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解决其当下的烦恼。喜欢辨析的人,可以介绍一些唯识学的内容,从佛教哲学的意义上令人起信。诸如此类,方法可以随机应变。每一样都是看起来不经意的小事,不影响他以往的正常生活,不动摇其既已成形的观念,不让其产生排斥心理,让他自然接受他有可能接受的一小部分。

  固有观念的就象水库,一开始就去挖人家的水库大堤,人第一反应是保护。而这些小事,就很可能成为不动声色地改变其未来观念的契机。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人的潜移默化,如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类似的方法,并不是对谁都管用,各人有各人适合的契机。而且能否信佛是需要缘分的。有的人生生世世以来,从来没跟佛教结过善缘,或者缘份太浅了,让他们起信就很难;而有的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闻即生信;更多的人在中间状态,可左可右。各人的根性是因,我们的方法是缘。有缘无因是结不下佛果的。就象地里没有种子,再适宜的气候、肥力、水土都不会有庄稼长出来。宝剑赠壮士,明珠送佳人,接受不了就不要多说。如六祖所言:“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大意是,对能接受的人,才讲佛法,对不能接受的人,结个善缘即可,至少不要因此惹人反感。这个善缘,即有可能成为他未来走入佛门之因。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修行好了,得到了实在的改变,大家都认可你学佛后真的受益了,那么,这就是无言之教,是最有力量的,最能说服人的。

 当你试图对不信佛的人进行思想改造

     当你开始感受到佛法给你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当你不再对佛法抱着审视的态度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和那些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分享这一切。不过通常这类尝试并不容易成功,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对方并没有觉得自己需要添置一个信仰,也可能是你的表现不足以让对方相信你比过去要好。即使你比过去好很多,也不能证明那就是佛法造成的,很可能对方会认为那是因为你吃了很多巧克力圈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你无法向对方证明那个印度王子所说的就是真理。还有,即使是真理又怎么样,现在很多人对真理并不比老虎对洗衣粉更感兴趣。
    也许在对方眼里,你自从开始追随那个印度王子,就开始了消极怠工和不务正业,你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闻不问。假如你要改造的恰好是你的老公,而他正在为你沉迷于佛教而头疼,这个时候你对他说:你也跟着我学吧。显然不会取得非常好的改造效果。他会非常抗拒改造。
    不可否认的是,假如你真的开始认真修行而又没有足够的智慧调节好你和周围的关系的时候,那么在多数人眼里,你肯定不会是个好妈妈好老婆好邻居。你可能会借口修行而不去洗那些堆积如山的脏衣服,也可能会强迫家人和你一起不许吃肉,这一切都会导致家里人对你的不满开始慢慢的滋生。而追根溯源,这都是那个印度王子惹的祸,假如他没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夜里突发奇想的离家出走,假如他好好的呆在皇宫,继续作他的好儿子好爸爸好老公,那么你今天就不会对家里人大吼:不许吃肉!!
    这就是你所导致的结果,你让你的家人迁怒于佛陀。也许你不让他们吃肉是为他们好,但是假如不让他们吃肉他们就会开始对佛陀表示不满,那么你还不如让他们吃肉。毕竟相对来说,吃肉比侮辱印度王子罪过要轻的多。
假如你不去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是告诉他们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而不为他们提供不这么做的理由,他们很难对你的行为表示理解。当我们要对一个人进行思想改造,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准备好回答他所有的问题,因为他有权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接受那个叫悉达多的人的想法。他仅仅是许多具有想法的人之一。
    假如你无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理由,他们很可能认为佛陀无法为他们解答某些问题,而事实上,只是你无法为他们解答这些问题而已。所以假如我们对于佛法知道的不是很多的话,我想我们不应该急于让其他人也加盟进来,当然,由于我们的慈悲心,我们很可能会对我们的老公或者我们的父母不愿意信佛而忧心不已。但是假如你对佛法没有全面的了解,确实很难让他们接受佛法,与其造成相反的结果,不如你先加强自己的修为,还有就是利用各种方法为他们播下成佛的种子,佛教提供了非常多的方式,让那些暂时没有修佛可能的人与佛结缘。哪怕是一句佛号,或者一张过解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修行,如上所述,假如你修行之后什么事情也不过问,表现的非常糟糕。穿的也非常邋遢,这很难让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觉得学佛是一件好事。毕竟你没有打算去做密勒日巴,所以你最好平衡好各方面,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假如你想的话,也不是完全做不到。毕竟,佛教不提倡大家都过丐帮的生活。
    假如你已经证得了文殊菩萨的果位,你不会为了回答不出对方的问题而多愁善感。而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际的修行上面,这不是说我们没有悲心,对众生不闻不问。只是因为我们暂时没有能力摆平各种不听话的众生,如果我们只会对着众生的问题一筹莫展,那我们还不如去老老实实修行。在我们修成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让我们无言以对。
    过去有的祖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忙于度人,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修行并不足以让自己脱离轮回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修行的时间了。我不认为我们应该继续这样的错误。毕竟,在我们真正解脱之前,带给其他人真正的解脱也只是做梦而已。

推荐阅读: 

详解化解冤亲债主的过程与原理

修行体会(之一)

 修行体会(之二)

 修行体会(之三)

修行体会(之四):虚实有无的世界

修行体会(之五):道不远人,与时偕行!

 修行体会之六:修行中的业障现前

修行体会之七:修身与修心

修行体会之八:修行弘法、因果随缘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乐与诵经持咒之道

 不同佛经,不同诵经法

关于放生

邪淫如何减损人的福报 ?

 从《楞严经》谈素食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