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预示着科技创新的新曙光


英国智库德莫斯研究所研究人员查尔斯·利德比特和詹姆斯·威尔斯登的一篇文章,题为《东南亚经济预示着科技创新的新曙光》,摘要如下:

    在上海郊区,1000名互联网研究人员正在一处技术先进的场所工作。到2012年,这个数字可能增长到1万。在新德里城郊的古尔冈,印度制药企业兰巴克西公司建立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里面有2000名科学家,该中心完全是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部门的翻版。

在亚洲的创新热点地区,机场里来来往往的都是科研人员、企业创新管理人员和系列创业者,他们纷纷从美国归来,带回西方的管理模式和资金,以及人脉和雄心。这些国家能够吸引他们回归,靠的是多种有效因素的共同作用:快速发展的市场、充裕的国家研发资金、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里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英国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投资者必须意识到亚洲正在发生的一切。如果倒退回焦虑的技术民族主义去,那就是犯了最大的错误。相反,我们需要大胆地采取行动迎接挑战,抓住亚洲创造的机会。就像英国在国际金融服务行业成为中心那样,在科学和创新领域,我们同样必须作开放的合作者。设想一下,如果出现伦敦科技城,那会怎么样?

    研究显示,移民回流亚洲预示着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很多新的源头都会迸发出新思路和新发明。不过,把中国和印度混在一起是个巨大的错误,而很多政界人士经常会那样做。中国和韩国发展的基础是产品制造,而印度的发展依赖的是服务。在中国,国家本身就是创新的核心推动力量;而在印度,创新的推动力来自海外印度人的社会网络以及国内技术院校的毕业生。

    中国的创新系统是以长期目标为导向的,印度则是分散和混乱的。中国并非民主国家,而印度是。中国企图进行独立创新,以减轻对西方的依赖,但印度把自己定位为进入西方世界体系网络、与之互相依赖的创新者。

    尽管中印两国存在这些不同之处,但它们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力量,吸引创新的脚步迈向东方。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有23亿,这两个国家正在出现规模庞大的城市中产阶级。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力市场,因此工程集团ABB公司把更多的研发机构搬迁到了北京。中国手机用户每年增加6000万,于是爱立信、诺基亚、沃达丰等公司也在中国增加了研发活动。

    印度拥有全世界17%的人口,但是贡献了全球GDP2.5%。然而,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率高达8%,人口的四分之三年龄在25岁以下,有3900万人日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相比较而言,韩国是世界上国民教育程度最高、网络连接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到2008年,高速移动网络连接将变得非常普及。韩国的创新政策制订者希望,这将使他们在新的移动服务领域获得领先地位。

    这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利用经济增长的收益,增加对国内创新的投资。中国的研发费用自从1999年以来,每年都以20%的速度在增长,计划到2020年增加到占 GDP总值的2.5%。在韩国,研发费用从1970年的占GDP总值0.39%增长到了如今的接近3%。甚至在这方面不怎么积极的印度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去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宣布计划,要在2012年之前把研发费用占GDP总值的比例从0.8%提高到2%

    印度和中国正在创建规模巨大的人才库,物理和化学这样的学科研究水平已经相高,而类似的专业在英美两国正在变成冷门学科。中国、印度和韩国加在一起,共有2500所大学,而英国只有l20所。

    印度国内的人才库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有1400万。是中国的l.5倍,美国的2倍。每年在印度有250万学IT、工程和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其中有65万研究生和40006000博士研究生。2004年,中国新入学的大学生有474万人,而l0年前只有100万。中国在2005年还培养出了23500名博士,其中70%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博士。

    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在建立大型工业园区。台湾新竹工业园就是其中之一,它出产了全世界75%的半导体。如果中国大陆在其他行业能够取得像台湾地区在半导体领域那样的成就,那么到2030年它将成为高科技行业的生力军。

    中国和印度不会在一夜之间成为本土创新技术的国家。在印度,86%的公司不从事研发活动。全印度树为模范的公司都是靠为西方国家的企业提供服务发展壮大,而不是靠创造自己的产品。在全世界,每生产4台复印机,就有3台是中国制造的,全球一半的DVD也产自中国。但是,只有0.03%的中国公司对其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导致这个结果的部分原因,固然是中国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只占销售额的0.56%,但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了民主环境下的公开辩论,创新是否能蓬勃发展起来。

不过,尽管有着这些局限,但某些方面还是在发生深远的改变。曾几何时,美国和欧洲的大学与研究所是新思路迸发的地方。但现在,技术已经从世界经济创新的这个核心地带,流动到了原本在技术上依赖他人的边缘地带。今非昔比110年前还处于创新边缘的地方,现在成了全世界人才、思路、技术持续流动的地点。美国和欧洲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

希望的背后是否有威胁存在?    

韩国

    强项:创新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拥有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国民受教育程度高,至少都达到了中等教育水平。

    弱项:基本没有世界水准的大学。基础研究薄弱。

    预测:在快速追赶先进国家的行列中,是最后一个。技术发达,因此会一直紧跟先进国家的脚步。韩国将开发出很多新技术,尤其在卫生服务领域的开发会越来越多。

    展望:韩国不会吸引到太多的跨国研发投资,但是在电脑游戏和纳米技术这样的领域,韩国将涌现一批企业。

    中国

强项: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充裕的资金,可以实施大胆的计划,调动各种资源从事创新。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建设世界级的大学和研究中心。   

弱项:中国拥有创新的硬环境,但缺乏相应的文化软环境。数量并不意味着质量。

预测:中国将在能源、交通、通讯方面推出低成本的创新产品,扰乱相应行业的国际布局。  

    展望:更多的跨国公司会来中国从事研究活动,但是中国至少需要10年才能够大规模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印度

    强项:口年轻化程度高,数量也正在增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软件和制药业是高科技取得成功的样板。

    弱项:印度很多基础设施维修不善,班加罗尔这样的重要地区拥挤不堪。到目前为止,印度在为科技产业提供附加服务以及全盘照抄他国技术方面,比自己创造技术更加擅长。

    预测:印度不会对创新领域的领先国家构成直接威胁。

展望: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印度从事更多的研发活动,一些印度本土成长起来的初级企业会在一些领域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