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1月16日,随着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以下称“交易中心”)的正式运营,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煤炭交易,终于要以开放的、国际的“市场经济姿态”,迎接改革开放三十年到来。5个月过去了,这个将“比肩纽约原油和伦敦原油交易市场”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
针对目前在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张根虎提出六点建议:
第二,从交易中心的定位考虑,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协调邻近的陕、蒙煤炭主产区的商品煤进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据张根虎介绍,国家发改委给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定位是——依托晋陕蒙煤炭主产区商品货源、广泛吸收国内外煤炭生产者供应商、面向国内外煤炭消费用户的大型煤炭现代化交易中心。但是,目前邻近省的商品煤由于受行政管辖和煤炭地域政策限制的原因,无法入市交易。“如果依旧只是山西的煤在此交易,煤炭交易中心的定位将成为一句空谈”。
第三,建议明确赋予交易中心煤炭“产运需”衔接职能。张根虎认为:“国家应当将年度性的、缺乏约束力的、有量无价定货活动及其‘虚拟合同’,转变为煤焦供需产运各方自主衔接交易、自由协商定价、具有法律效力的供销合同,这不仅是交易中心的主导职能和日常业务,也是煤炭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四,建议授权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定期发布中国(太原)煤炭价格指数。国际性、国家级商品交易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发布市场价格并进行合理的价格预期。张根虎向记者一再强调:世界煤焦市场需要“中国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