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的前提假设


学术研究的前提假设

文/张增国

前提,顾名思义,就是前面提到的,大家约定俗成的,正是由于约定俗成,大家都往往弃而不谈,从而其中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非圈内人不明白。

有时,我们争论的,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但争论结束,却是各执一词,风马牛不相及也,虽有争论之势,但无争论之实,实在令人可笑矣。

争论有利于辨识黑白,彰显道理,然而超出前提预设的讨论必然失去其意义。

譬如拿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都能哼唱几句的一首歌的歌词来加以佐证,敢问路在何方?或许大家都知道下面的一句,路在脚下。

有人评论,问得好,答的也妙。

如果用学术的视角来看的话,则不符合逻辑。显然问题问的是方位,在具体而言,是东西南北中的哪一个。而回答的却是下方,当然上中下左右前后也不能说不是方位,但在此偷换概念,却为不妥。

做学术,所提及的前提,通常是前提假设的简称。假设,即为假定设立而已。其实,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假设的世界。在这里,当然不是指物质的世界,而是指世界之所以尤其现在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对其赋予特定的涵义。

然而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是如此的习惯,以至于我们的“不假思索”成为想当然的理由。

在譬如举一生活小事来说,两个熟人在街头相遇,恰逢此时饭口,那么彼此的问候语通常是“你吃了没?”细细看看,这短短一个陈述包含多少个假定,假定:熟人、街头、相遇、问候、回答等。如若再顺藤摸瓜,问:吃了没,答:是或否。这其中有一个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或借用学术语言——前提假设,吃的那一顿饭。如果对此没有共同认可的前提,那么势必闹笑话。

时下,学术界常常以争鸣为由撰文著述,但细细品来,如前所提,虽有争鸣之势,但无争鸣之实。其因在于缺失两个重要因素,一则争论的前提假设,二则争论之对等位置,曾在对话一文论述,请阅读对话。

详述前提假设,似乎比较困难,且无必要。但大体可有,因时代变迁而生成的时间假定,因地理位置不同的环境前提等。

一句话,做学问的,最忌缺失其研究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