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贝需要自己的壳 ——圣诞夜有感


珠贝需要自己的壳

—— 圣诞夜有感

   

珠贝

    需要自己的壳

 

大脑沉思

    需要强硬的头盖骨

心脏搏动

    需要坚韧的胸肋

珠胎暗结

    明月之魂魄 

        需要一层小巧的膜

 

谁抵御寄居蟹

    退潮时的掠夺

谁期待潜水者

    拂晓前的收割

 

化石残骸里

    能读出怎样的思路

骷髅眼窝底下

    曾铭刻多少星图

坟窟的砂砾席卷

    无声的歌  无形的舞

 

不必藏经洞

    不必黄金屋

        也不必首饰盒

珠贝

    只需要自己的壳

 

               2008年12月圣诞夜

 

 

人人都珍爱明珠。都知道明珠是由珠贝(如同眼睛的泪腺)分泌产生的。一旦砂砾侵入了珠贝的柔嫩体内,受到痛苦的刺激,珠贝的分泌物就包围这颗砂砾,逐渐凝结,形成晶莹的明珠。古书将此称为“暗结珠胎”。

    人们赞叹:“明珠是哀伤的美的结晶。”但是人们更应该知道:珠贝需要自己的壳儿。

    因为在孕育中的美总是柔弱的、容易打断的。

    美的创造过程是一种流动,或缓慢、平稳,如黏稠的浆液;或迅激、迸发,如涌动的春泉;但必定是某种未定形的流动,然后才能形成新鲜的美。铁石心肠不能焕发美,顽固僵化的东西不能体现美。

    为了容纳这种奇妙的流动、为了承受这种柔弱的流动,珠贝需要自己的壳儿。

    美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创造,因此她无法分散过多的精力来保护自己。任何一个天才的大脑都需要强硬的头盖骨保护自己,任何一个活跃的心脏都需要坚韧的胸肋保护自己。一个顽固的大脑不能正常思考,一个僵化的心脏不能正常跳动;思考中的大脑(理智)、跳动中的心脏(感情),如同珠贝在分泌物形成明珠的过程中一样,都必然是柔弱的,必须提供保护。海水结晶成盐粒,蒸汽结晶成冰珠……任何一种结晶的过程,都会产生一层薄膜;然而这薄膜还要增长、扩大,它们也需要保护自己的成长。明珠结晶,犹如受孕怀胎,其过程更是如此;假如珠贝没有自己的壳儿,就决不会产生珍珠 ---- 明月的魂魄。

    说到寄居蟹在海滩上的横行霸道、强盗行径,我不由地联想起珠贝。

    人们见到许多干裂的空壳,如同化石的残骸、如同被盗掘的墓穴,其中曾包含的艺术珍品早已荡然无存。面对一只骷髅,其中已无大脑,我们无法读出它曾包含的思路;面对一排石窟,其中已无佛像,我们无法想见它曾供奉的香火。这是多大的遗憾呵!

    古人曾以金屋藏娇娃、以岩洞藏经典,以椟(首饰盒)藏珠宝;  或以金丝笼保有名鸟、以翠玉缸保有金鱼……。然而,艺术家为了孕育美的珍品、为了追求崇高的境界、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却并不存什么豪华的奢望。 

    他们只需要一个宽容的、多元的创作环境,只需要最低限度的爱护与保障。凤凰为了孵化雏凤,只需要一个简陋的草窝;珠贝为了孕育明珠,只需要一个朴实、坚定的壳。

 

 

珠贝需要自己的壳 

 

 

【附注】 这首诗, 我写了二十多年; 最初的受胎是在十年浩劫期间, 初稿作于文革末期; 后来再三删改……原稿增减多次 ——

初稿如下:

 

珠贝,需要自己的壳

孕育中的美总是如此软弱(虚弱)又如此柔和

 

大脑(的思路)沉思

    有(靠着)强硬的头盖骨

心脏(的跳荡)搏动

    有(靠着)坚韧的胸肋

雾(雾气)  凝成白露

  海水  结晶为盐粒

      先有一层小小(秘密)的膜

珠贝含泪,需要一个小小的壳

 

谁能抵御寄居蟹  退潮后的掠夺

谁在期待潜水者  拂晓前的收获

 

化石残骸里  能读出怎样的思索(法则)

空洞的眼窝  曾容纳浩渺的银河

石窟的砂砾埋葬  无形的舞,无言的歌

 

不要金丝笼 不要碧玉缸  也不要首饰盒

 

凤凰孵化雏凤  需要一个草窝

珠胎暗结  明月之魂魄  需要自己的壳

 

            1995年12月—

            2008年12月圣诞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