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每年一度的大扫除开始了,我先清空了电脑其中的一个磁盘,然后逐个磁盘来了个乾坤大挪移,重新归类了那些肥硕的PSD、MPG文件,上万张的JPG图片被删掉了一半,数以G计的策划报告、培训教材、楼书文案就像是昨晚餐桌上的鸡肋,占着磁盘的空间慢慢的散发着腐味,扔了!该扔的就要扔了!
2008过去罢,让我们拂去身上的灰尘接着来挑战2009。
有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人问那打开窗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我看到了乌云”, 上帝的回答是,“你难道没有尝试一下呼吸新鲜的空气?”老套的思维模式成了他走向灭亡的前奏。辩证说“危机和机遇并存”,在他的眼里只有危机,已经容不下机遇的存在了。
“如果在冬天中过分谨慎,反而会丧失机会。QQ老板马华腾说的十分有道理。”
机遇何在?深耕市场者知。
深耕捷径一:深入了解市场,更要深入了解客户!
外出做市场调查,拿回来一大堆没用的材料中,根本看不到类比项目的客户构成,这样的调查结果和那些猫在网上东摘西抄来的垃圾数据有何两样?时时反问自己,我了解市场和客户有多深?可能一线的销售接待人员比较熟悉,幕后的那些策划文案设计高手们能不能屈尊走到前台来了解一下?
除了了解地产同行业的情况外,可曾了解一下客户们的行业状态?他们的公司有没有裁员动向?他们行业的走势在未来一年内会不会反弹?他们公司中高层人士的收入主要用于那些消费和投资?他们的业务和生活圈子有何特点?他们公司年终有多少奖金?
看惯常的市场调查报告,多半就是披着一张好皮,其里无血无肉。不外乎是方圆多少公司范围内,哪家几个楼座,多少层,多少面积,多少套,什么户型,起价均价开盘价,xx率多少,YY率多少,卖了多长时间。别的就没了!问那开发商老板是谁,操盘手是谁,一概不知道。更不必说他们的性格,操盘水平,操盘特点了!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跟对方竞争,结果都是在蒙,蒙对了皆大欢喜,蒙不对就耸耸肩膀加上双手一摊。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了解了对方?有没有再了解一下自己的团队?
深耕捷径二:确保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基本功扎实。
咏春拳的高手都是从扎马步开始的,讲究腰马合一,手是两扇门,脚下一条根。基础打好了,才能“来留去送,以静制动,柔化刚发,逢甩必冲”(咏春拳决)。
销售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摘花拈叶,皆为利刃”。不论是沙盘还是模型,也不论是挂图还是销控,信手拈来的销售道具都会变成跟客户谈判沟通的好帮手。无论是电话接听拨打,还是现场面洽,始终都能掌握主动权,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将诸多的不可能变成成交的喜悦现实。
目前看来,营销行业中销售的基本功,多半还是比较扎实的,但套路性过强,背离了销售的灵活本质。另外遗憾的是很多销售一线人才得不到更高层次的培训,造就了一大批单一类型人才,这些人对于策划和广告的认知比较浅,形成了目前团队中普遍存在的各工种之间不协调现象。
这里有一个荒唐的事情,那就是应届毕业生作策划!很多人误解只要背过了各种应用报告的目录和格式,再有点儿文笔就可以做策划了!
策划实际上就是军队中的参谋、军师。要在精通行业流程、细节的基础上,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为项目的发展提供策略性的建议。不仅是市场和客户的定位,更重要的是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项目的进展,及时提出修正意见,保证项目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也就是说策划跟项目的营销是手牵手,并且是自始而终不离不弃的。
我们一般是从销售一线中选取有悟性和韧性的人员从事策划工作,这样的人对于客户有自己直观地认识。同时要求策划关注其他行业的营销,对其他行业如会展、快速消费品分销、DELL直销、网络营销等各行各业有比较深刻地认识。
只有经验变得越来越丰富,知识面越来越广,策划才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权衡利弊得失,并形成优化方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策划要杜绝“纸上谈兵”。通俗的讲,项目售楼接待处有没有人气,靠的就是策划。这也是评判策划基本功水平的标准之一。
有些人把人气不足归咎于广告。如果策划把汇聚人气的重任交给了广告设计人员,是不负责任的,起码媒体的选择及投放时机、投放量跟你脱不了干系!另外你选择了广告这种形式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忽略了其他方式,也是罪不可赦。——策划人员的压力是很大的!并且经常得不到领导的支持,郁郁寡欢中以烟为伴。
而平面设计,Photoshop、Illustrator等软件大都遛熟。但这不代表基本功扎实!因为这是房地产平面设计,前面加了三个字“房地产”。通道也好、蒙版也好、色彩平衡也好,都是你“创新”的基础,能不能让你的作品附合项目潜在客户群的职业、年龄段、偏好——这些就看你主动跟客户或者同事沟通的结果了。地产设计的基本功也表现在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程度上。PSD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这里最关键的事情不在于设计师,我跟不少大师沟通过,他们最难受的事情就是身边的嘴巴太多,你要红色,她要绿色,都是领导,都不敢得罪。而不少领导们连CMYK四色还分不明白,靠直觉靠权力拍桌子定夺……现在很多大师不就是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成了趴在电脑上的机器人,没有灵感没有创意。忙的时候就下载
深耕捷径三:把握营销的方式、节奏和细节。
我一直欣赏那些一气呵成的营销案例,从空地到市场定位,从客户分析到户型设计,从前期蓄势到楼盘开放,再到出价、开盘,以及中后期的SP(salesPromoCion销售促进),环环相扣,异常精彩。
这个话题比较大,择日详谈。
深耕捷径四:积极的跟客户互动。
盘点今年,是唾沫星儿最多的一年。每逢新政出台,进退守三大派就来一阵子唇枪舌战,不过前线上的“将士”们倒是很清闲,跟着客户学习也变成了“观众”。到了今天,有人说“闲人谈政策,我们谈营销”,这样的思维的确更务实。
为什么人这么闲?那些老板们白花花的银子呼呼地往外流着,心如刀割。
“市场不好,没有人来看房子!”说这话都麻木了。
其实有多种方式、多个层面可以和客户进行密切的沟通。我最近建了一个群,有一半人是客户,另一半是业内。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了解了很多需求。我后来又主动进了几个业主团购群,那个声势的浩大啊,叹为观止。多年来我形成一个习惯,就是很乐意在一线跟客户聊天。在这过程中,市场变了、房子也变了、客户的类型也变了,我想我们应该跟紧这个变化。不管这些情况怎么变化,只要把握住这些变化,就掌握了客户的动向和资源,这对后续的工作大有好处。
另外西海岸比较通行的方式是,主动出去找客户,这个以前谈过,不说了。
还有老客户的联谊活动,大家都知道口碑相传的重要性,不要看着掏出钱了就把人家忘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东东。其它更具创意性的互动方式,最近在行业内也出现了不少。而有一点我也赞成,那就是营销没有捷径,在不牺牲利润的情况下,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而今天以牺牲部分利润换来全局胜利的事情,从战略意义上讲更值得人思考。
为什么要倡导积极的跟客户接触?
那就是不管市场好与不好,这都是积累客户的最佳方式,客户积累得越多,胜算就越大。
最后,或许有人说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什么也不如降价好使!而如果仔细分析了最近那些战果累累的项目,就会发现上面所谈是极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