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锐话题:“4万亿腐败”
巫继学
2008年快要走完全年历程。对于中国,对于整个世界,这个年景都是堪称“多事之秋”。回想中国,进入人们永远记忆的关键词有“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三聚氰胺”“改革30年”,但我以为,最为雷人的要数“4万亿腐败”了。
在中国反腐倡廉斗争中,“4万亿腐败”迅速传遍千家万户,成为一个崭新而热辣的锐话题,在亿万民众中正在热议着。
谁都知道,但凡国家出台重大的经济利好,重大工程上马,权力资本就会第一时间介入其中,即所谓“有权人”和“有钱人”正迅速结成“利益联盟”,无孔不如地抢占利益制高点。那末,权钱交易就不可避免。
中央政府关于4万亿投资救市计划刚一发布,也许人们还来不及想到巨大的投资工程会不会出现腐败的时候,这种事情就悄悄发生了。据报道,国务院决定今年年底前向各地新增1000亿元投资,意味着主管项目审批的国家发改委需在50天的时间内快速批复一批项目。消息一传出,跑项目的官员和相关人员蜂拥而至,目前发改委附近的酒店、餐馆骤然爆满,“都说是各省过来跑项目的”。(《跑项目,发改委周边宾馆爆满》西部商报
许多人都不大清楚,北京有许多办事处,林林总总不下三万家,这些办事处名目繁多,有省市级政府驻京办事处,省市级以下政府驻京办事处,国内大企业驻京办事处,外资或国外企业驻京办事处,还有一些外国政府派出的驻京办事处,这还不包括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县、乡、镇、村或皮包公司的驻京办事处。以至于主管当局不得不设立了一个驻京办事处管理司,来专门统辖这数万家鱼龙混杂的办事处。当然,驻京办事处不仅仅是现在才有,实际上在古代也有。驻京办事处的起源可谓历史远矣,据说东汉时期,一些地方豪强势力为了笼络中央大员,探听朝廷讯息,就曾长年派专人留驻京师,作为眼线和耳目;后来有了“邸报”,类似于今天的“情况通报”,地方官员也多派人在京城驻扎,及时将内阁发的邸报传回来,以在最短时间里了解朝廷动态。不过,像现在这么规模庞大,其功能如此齐备的驻京办事处,在古代也许望尘莫及。这便是中国特色,权力资本的介入在这里是一个主交易场。
是的,4万亿投资对于危机四伏的经济层面来说是天大的救助好事,然而对腐败者来说亦是“天大牟利机会”。那末预防、打击腐败,便迅速提升到红色警界级别。据我观察,目前从普通民众到管理高层,都一致认同投资救市必须与反对腐败同步。
人们不难想象,如果此次4万亿投资仍然按照以往的操作模式,发改委和有关部委执掌着这样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的投向大权,他们可以决定把资金批给这个地方或企业,也可以决定把资金批给那个地方或企业,其大脑一闪念之间,就可能给某个地方或企业多批或少批几千万上亿元,其间“操作余地”与“腐败空间”之大,令人不敢想象。所以我们有理由担心,如果财政资金投资计划的决策和实施程序不作根本性改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特别措施配套,出现“跑部钱进”、暗箱操作的腐败行为将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