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尔街风暴晚来30年


昨天晚上,从昆仑谈完事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一点半。临睡前我做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下单买了点美国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美国股市已然一地鸡毛,很多大牌美国公司的市值在华尔街的疾风骤雨中跌得面目全非。譬如,拿今天的市值比照过去五年间的最高点--

 

波音公司:从760亿美元跌到290亿美元

通用汽车:从340亿美元跌到19亿美元

福特汽车:从395亿美元跌到40亿美元

陶氏化学:从521亿美元跌到193亿美元

花旗银行:从1640亿美元跌到456亿美元

高盛:从825亿美元跌到245亿美元

美国运通:从756亿美元跌到225亿美元

时代华纳:从814亿美元跌到301亿美元

迪斯尼:从656亿美元跌到377亿美元

星巴克:从294亿美元跌到62亿美元

默克:从1290亿美元跌到552亿美元

联邦快递:从380亿美元跌到201亿美元

耐克:从335亿美元跌到226亿美元

Ebay:从737亿美元跌到157亿美元

雅虎:从588亿美元跌到160亿美元

亚马逊:从408亿美元跌到165亿美元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参与这次千载难逢的价值投资机会的方式可能也仅仅限于零零星星地买入一些人家的股票。虽然不排除个别中国企业会利用这个时机大胆走出国门进行兼并收购和战略投资,但作为一个整体,中国企业还没有为这样一个播种的季节做好足够的准备。

 

如果这次全球金融风暴晚来三十年,中国将会成为它的最大受益者。

 

也许有人会说,上面提到的这些企业的市值已经跌成这样,拥有两万亿外汇储备的中国完全有实力把一些昔日曾经令我们仰慕不已的跨国巨头揽入自己的怀抱。甚至几年前就曾有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呼吁中国政府出手帮助中国企业收购沃尔玛。

 

这是一个不着边际同时也非常危险的思路。我们一定要分清国家实力与企业实力的差别,一定不要总是幻想由国家出手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如何,更不要让国家代替企业完成本来应该由企业站在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角度通过正常的董事会制度完成的投资与并购决策。

 

今天,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市值的企业,譬如中海油(2470亿美元)、中国移动(1.36万亿港币)、中国人寿(5750亿港币)、工商银行(2930亿港币)、中国银行(1160亿港币)。但个别企业的高市值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参与全球并购的条件。

 

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要想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出现在全球并购舞台上,有几个重要的障碍需要逐步加以解决克服。这些问题有些是企业自身的,有些则超越了企业。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包括:

 

1.      国家外汇制度

 

2.      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方面的限制与相关审批流程

 

3.      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4.      中国企业的治理与管理

 

5.      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6.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的经验

 

7.      中国企业中国际人才的积累和沉淀

 

8.      海外的公共关系和投资人关系能力

 

面对全球的并购机会,只有当中国企业在大环境的配合下做好了准备的时候,中国才做好了准备。这个逻辑关系很重要,倒过来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错过了这一波机会固然可惜,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企业的发展需要时间、需要积淀,有些过程无法跨越。好在机会如同流星雨,划过了还会再来。希望下次它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将不再是观众。

 

 

相关文章

 

《华尔街风暴带来的中国机会》

 

《下一个30年:变化,我们同样需要》

 

《如果奇瑞收购克莱斯勒》

 

《海尔收购GE家电的胜算有多大》

 

《地球上所有的财务预测都是错的吗》

 

《企业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还能融资吗》

 

《资本的冬天》

 

《三鹿事件反思:应该大幅度提高企业犯罪成本》

 

《一个7000亿美元救市的另类方案》

 

《独立投资银行模式不会消亡》

 

《华尔街大地震后的几点思考》

 

《PE投资热将是一场全民试错运动》

 

《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市场不会冻结》

 

《谁谋杀了贝尔斯登》

 

《中国出现世界顶级PE的五个前提条件》

 

《华为贝恩模式破土而出》

 

《中投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第三方投资平台》

 

《谁谋杀了贝尔斯登》

 

《PE投资热将是一场全民试错运动》

 

《中投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第三方投资平台》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