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空前的就业危机?


                      如何应对空前的就业危机?

  2008年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注定是铭心刻骨的一年。这一年对于应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当然也成为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往年的10月以后,一些金融、房地产和外贸等企业就纷纷进入大学校园,为物色人才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然而,今年的情况大为不同。这两年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峰之年,然而在世界金融海啸强烈冲击中国经济的大背景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被迫削减的就业现状。如何在这场危机中找份称心的工作,成了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问题。

  据分析,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受冲击最直接的就是房地产、外贸和金融证券等行业,目前国内这些行业的员工薪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那些出口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株三角及长三角等地区的很多外向型生产企业的业务量大幅下滑,如果情况短期没有好转,一些企业将面临用工方面的更大威胁,这些都将对国内人才市场产生重大的中长期影响,预计明年那些经济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不容乐观。金融风暴的影响让一些企业收缩了战线,但这不表明他们就没有人才需求了。毕竟危机只是暂时的,有些企业出于人力成本和人才储备的考虑,还是会继续招聘应届毕业生,但是招聘条件和薪资待遇将发生新的变化。岗位的总数减少了,就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招聘门槛将会抬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得到职位,那就要具备更强的能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这种大环境下,毕业生如何应对如此不利的形势呢?我很同意一些专家的说法,读懂企业的招聘要求非常重要。欲求职的毕业生首先要找到相似行业同岗位的熟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是怎么做的,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有什么技巧。把这样的准备在自己的应聘简历和面试中表现出来,你的机会就会大很多。也许,这次危机对那些长期紧俏的一线、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影响比较有限,但却对二线及以下的大学生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显然,如果现在让毕业生临阵磨枪、再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几乎不可能,因此应届生就业时要着力扩充人脉关系,增加信息来源渠道。同时要找准自身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对赢得择业成功非常重要。比如,一个二线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去一家不错的进出口公司就职,其竞争力可能不如一个在一线外语学院贸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而他如果把自己的外语优势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的话,去选择外企的市场销售等职位,机会就会大很多。这就是所谓“田忌赛马”的道理,既以自己的长项去和那些相对弱的对手比拼,取胜的概率自然会高出很多的。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正视目前就业市场的严峻现实,放弃原有一些过于理想化的虚荣念头,退而求其次,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势,去大胆选择那些更具挑战性的职位,完全可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来。

  另外,应届毕业生要注意应聘部门和应聘地区之间的差别,应届毕业生应该尽可能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在目前的社会性危机关头,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在筛选应聘地区上,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从一般的意义上,这些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乃至三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选择问题上,面对动荡的危局状况,必须本着以变应变、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变化思维,来从长设计自己的职业战略。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客观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更应该平衡心态,变压力为动力,适当降低期望值。同时注意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放低姿态,要懂得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这样的态度往往更能获得就业机会。

  从一般的道理上说,工作不好找,这是社会处于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必然现象。但又并非绝对,还是那句话: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况且,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现在的形势下,工作难找但并非绝对找不到。如果立足于尽快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前程做好基础性准备,那就有必要把尽快上岗放在首位,而能够上怎样的岗放在次要,这样的选择序列往往是会有不错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