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美国新经济增长点的可行性分析


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当天,发表了世人关注的获胜演讲,特别是在关于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中美国将来的经济发展思路时,他说:“我们要掌握新能源,创造就业岗位,建造新校舍,正视存在的威胁,并修复与盟友的关系。

 “掌握新能源,创造就业岗位。”是一句笼统的话语,人们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在于美国即将掌握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新能源?这是一个十分敏感并无比重要的经济情报。

 

就人类现在已经掌握的新能源而言,不外乎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燃料电池。其进一步创新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于提高这些能源获取方式的更高效率和储备能力。因此,对于这些新能源,可能还算不上奥巴马演讲中所指的那种“新能源”,特别是要具有能够容易获取并能量巨大的基本特性,这样一来,才可以随之实现“创造就业岗位”的目标。否则,奥巴马演讲中所说的“新能源”则只能是一句骗人的客套话。可是,在获得总统选举胜利之际,如果向全美国人民许下一个没有依据的诺言,这不符合美国的文化与思维方式,更不符合奥巴马“迎来变革时代”的奋斗目标。

 

无论什么新能源,其基本特征,就是要实现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能源方式下的各类设备匹配。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发电、储电、供电方面;二是体现在替换现代内燃机动力设备后,与目前机械系统的衔接和匹配方面。比如,燃料电池汽车,是以燃料电池替换内燃机后,并与汽车机械系统平稳衔接,从而实现应用。

 

可见,这奥巴马所说的“新能源”,应该与人类目前已经基本掌握的上述四种能源方式不同,进而才是提出“掌握新能源,创造就业岗位”发展方式的理论前提。

 

进一步地,人们要问,究竟什么样的新能源方式,才具备“大储量、新衔接”之新的经济增长点所需的基本要求呢?就美国目前所探索的新能源技术看,一方面,是以磁陷阱技术获得的“反物质炸弹”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低成本,进而创新制造出新型发电装置并以之为龙头,随之创造就业岗位,拉动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能是以研究出磁场能源的直接转换装置,并以之为龙头,随之进一步开发出新型发电机和与之匹配的机械设备,进而创造就业岗位,拉动新经济发展

 

面对这两种可能性,世界各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都要主动关注与关心,同时,要面对自己的科研体系,盘点其研究探索发展能力与进程及可行性,走在前沿,或者是紧跟前沿的,都是获得新经济增长点的分水岭,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机会总是为有心人准备的。

 

回顾人类已经走过的前三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性推动作用,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新能源将可能是引导新的工业革命的希望。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同理,全新的能源方式及其设备,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目前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夕,一旦这种能源方式被发现并推广应用,这次工业革命就将爆发。因此,谁来引导这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谁将在经济发展上占有绝对先机。

 

反思中国在拯救经济危机中的十项重大措施,特别是投入4万亿资金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扶持与拉动,一些学者及时做出了清醒提示:在投资基础行业和重要制造业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科技创新体系的投入,哪怕是很少一点钱,所起的作用,可能都是巨大的。人们知道,一个前沿性的创新成果,足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甚至是获得垄断效益。

 

面对新能源的探索创新与开发,尤其是磁场能源的探索与开发,或许,一千万的投资,就能迎来人类文明划时代的进步。

 

正如当前流行的那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面对新能源开发,我们需要科技创新的想象力以及对想象力的支持。在新能源的开发事业上,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都有获得首创性成果的机会。这次,但愿我们不要走在欧美的后面。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于中国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