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依旧是农民


  

  以前挺喜欢朱新礼的,前段时间说要出卖汇源,我开始的反映并不强烈。只是觉得可能汇源面对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投资人和资本市场的压力。毕竟汇源的大股东之一是经常在中国搞品牌收购的达能。汇源能卖自从达能的进入我就猜测会有今天。出售给可口可乐只是一个商人正常的行为。

  但是最近看了朱新礼回答网友质疑的视频。其中,他向新浪透露,企业应该当儿子来养,当猪一样卖。

  不由心里一阵酸楚,尽管他可能说的是实话,但是这种说教式的言论听着十分的不舒服。给人一种小聪明的感觉而不是大智慧。老朱身边怎么就没有高人教一教他如何进行媒体公关呢。不过也好,暴露了本性,率真很自然,很傻很愚蠢。

  

  下面笔者就访谈中老朱的主题PK一下。

  

  第一个主题: 把企业养死

  在访谈中,朱新礼坦言对汇源果汁品牌感情深厚,可是在商业上应该用企业家的思维去处理。朱新礼讲,“十年前,他在广州上一个培训班,听一位专家讲课,这位专家说中国很多企业家总是把企业当儿子养,养一辈子,养到死,等自己死了儿子也死了。”他觉得很有道理。

     不过,这个能够成卖汇源的理由吗?可笑,我估计专家的意思是应该说企业家应该善于培养接班人或者形成一套体系来运作,绝对不是告诫企业,“别等企业死,而是先把企业卖。”否则他是哪门子专家?

  既然承认汇源会被养死无异于等于承认自己无能吗!否则好好的企业,你干吗把它养死。企业打造制度化和流程化,聘请合适的职业经理人,选好合适的接班人,怎么就一定会死呢?自己不行也可以下去享清福,然后请人来做吗!

  至于朱新礼后来又拿李嘉诚来举例,说“李嘉诚先生说他投资某个企业的时候,提前就要考虑以后怎么卖出,我觉得李嘉诚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商人。所以我觉得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为什么呢?这是市场行为,你算得上帐要去做,算不帐你就不要去做。”

  朱以为拿李嘉诚当挡箭牌就OK了,可是人家李嘉诚什么时候卖过长江实业,将投资和做企业混为一谈,并且把李嘉诚拉入“商人”这个阵营。老朱之心,感叹!

  况且,儿子是儿子,猪是猪,你看哪个人把儿子当猪卖。而且,那可是严重的贱卖啊。

  把企业当儿子养,当成猪来卖,这话也能说出口,亏得汇源人还给出掌声。儿子可以永续传承,猪卖了就成猪肉了。永续的基因就不复存在了。

  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应该进行深入教育的时候,素质不高我们不怪你,但是这么好的民族品牌拱手让给一个国外品牌。而且,是老大卖给老二(从国内果汁市场来看),无论如何让人想不通。

   

  第二个主题:胸怀。

  尽管我不赞同有网友讲,卖汇源就是卖国,但是我也同样不认为卖汇源能够展现出什么胸怀。

  相反,跨国企业并购国内品牌,收益的只是管理层,员工能够受益多少至今是个未知数。

  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并购之后企业往往通过裁员缓解成本压力或者推出新品牌,逐渐把旧有品牌雪藏,直至彻底淘汰。

  所以,胸怀这个词还是少用好。

  至于朱新礼用说教式的口吻教育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应该有一个大国的风度,大国的自信,大国的胸怀。在我们艰苦的时候,没钱没经验的时候,我们都不怕什么,现在我们都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中国人已经扬眉吐气了,我们怎么还害怕收购一个品牌。我们壮大了不但可以再把汇源买回来,把可口可乐买过来,也何乐而不可呢,不要杞人忧天。”

  

  把可口可乐买回来?姑且不说老朱有没有那个实力,即使有这个实力,美国政府也不答应。

  

  第三主题:东山再起

  针对国内质疑说以后可口可乐会弃用汇源品牌,朱回答说,“那也挺好,我们再搞个汇源出来,新汇源!请媒体的朋友不要担心,中国人,中国心。”

  老朱太狂妄了,试问以他这个年纪,再加上答应可口可乐几年内不搞具有竞争性项目的承诺,东山再起,不是有钱就可以的。关键是失去了民心,中国心实在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第四主题:听之任之

  面对此桩并购案最后的结果,朱新礼表示无论政府批不批,他都高兴:“批了,说明了是按照法律来批,汇源也好,可乐也好,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批,国家有国家的考虑,我们一个企业一定要服从国家的需要,说明了国家重视汇源。不批,我也感谢政府,批,我也乐观其成。”

  既然决定做一个恶人,就不要装作一个善人。如果真是如朱所说,为了汇源的利益才开始这个并购,那就应该更加倾向于并购成功。怎么会出现批不批都高兴的情况呢?既然知道一个企业要服从国家的需要,而且,也明确了解汇源是个很好的民族品牌为什么还要卖?等于告诉国人、国家,自己为了金钱漠视了民族大义。

  
  说到底,从这种行为上讲,朱新礼也就是一个商人。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和我讲,也许除了高价的诱惑,朱缺乏政府和社会对之贡献的认同,长时间经营企业身心疲惫,这也是构成他卖汇源的主要原因。

  我的观点是,不管什么原因,我与广大中国人民一样,不期望看到民族品牌再次泯灭。

  因为,在和平年代,品牌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

  记得2000年的时候,世界十大品牌美国可以占9个席位,到07年仍然有7位入围,在全球品牌100强中,有52个美国品牌入选,占据“半壁江山”。所以人家是世界头号强国。

  在百强名单中,除美国外,有10个德国品牌入围,法国品牌有9个,日本品牌有8个,英国品牌有6个,“小国”瑞士竟也有4个品牌入选,中国“近邻”韩国则有3个品牌,意大利与荷兰各有2个品牌,芬兰、西班牙、百慕大和瑞典各有1家。而中国呢,0个。

  我们不往远的比,单就说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

  韩国由三星电子、现代、LG电子组成“三驾马车”,在世界品牌舞台翩翩起舞,展现超凡竞争力。

  对于拥有像松下、丰田等众多著名品牌的日本来说,品牌战略则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政府提出要以品牌“树立日本的新形象”。

  相反,中国为什么无缘100强,也许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某些企业家,不,应该说商人,“做好了就卖”的小农思维是不是也是我们“品牌弱国”的罪魁祸首呢?

  某些企业家的行为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位时的一句名言: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

  没有品牌,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出去该如何说,“我们没脸!”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吗?

  中国企业家,我们国人会给你时间,等着你们强大,甚至会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你成长。只求你们争口气!主席教导我们说,打不赢就跑,没教我们打不赢就投降。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进行理性判断。更希望中国一些企业家能够觉醒。

  中国品牌不需要当作儿子养,当作猪来卖。当我第一时间把这句话告诉一个退了休的老教授,并让他猜是那位企业家说的,他和我说,虽然不知道是谁,肯定是一个素质不高的农民说的。

  中国的企业家有钱了,车子、房子都换了,脑子不怎么换也没什么,找更有能力的人经营企业呗。怕的是,把自己的心换了。

  所以,当朱新礼讲“中国人,中国心”这句话的时候,我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