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也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取得了长促的发展,国民总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据相关资料披露,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毋庸置疑,中国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这30年里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就这30年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和同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而由于教育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情,对教育的反思也应该较其他行业更加深入。
一、教育投入和经济总量极不相称
2001年,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达到当年GDP总额的3.14%,比2000年增加了0.27个百分点,这也是首次突破3%的大关;2002年达到3.32%;2003年下降为3.28% ;2004年更是下降到2.79%;2005为2.86%;2006年为3.01%;2007年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是7065.35亿元,为当年246619亿元GDP的2.86%。
不难看出,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当年GDP的比例正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根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到2000年,国家财政教育性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有资料显示,1998年至200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7.74%的平均增速增长,同期的税收以年平均高达16.5%的增速增长。因此,教育投入长期不到位的根源不在于是否有钱,而在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此期间,行政管理费用却以23%的平均增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挤出效应非常直接。
二、资金投入不平衡,导致教育不公平
一是城乡资金投入不平衡。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全国中小学生约有80%在农村,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据有关资料披露,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只享有一半的义务教育经费和不到一半的基建投资。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人口总量不成比例。
二是地区资金投入不平衡。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明显多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学生更容易踏入大学的校门,而基础教育落后,更需要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就越少。
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诸多的“高考移民”。
三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不平衡。前两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披露,占全国师生绝大多数的义务教育,所获基建资金投入却不到全部教育基建投资的三分之一,投入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称;占全国教师生数比例很小的高等教育,却拥有近一半的基建投资。
而我们的高等教育经费,很多并没有被真正用于教学上。就在北京大学建高档宾馆、厦门大学建高尔夫球场、重庆医科大学花500万元建毛泽东塑像、教授抄袭论文搞伪研究成风的时候,我们的贵州还有日薪一斤包谷的代课老师,这是何等的不平衡?
三、基础教育拔苗助长,大学教育放任自流
如果要问现在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些什么人?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是“中小学生”。
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可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学生总体体质在下降,“小眼镜”越来越多,学生书包越来越重,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拉杆滑轮书包。
高考压力增大让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拔苗助长。可那些考上大学的幸运儿们却不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因为在大学只要不学坏,混上几年就能如期拿到毕业证书,大学的“严进宽出”是导致大学生总体素质下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因。
四、基础教育乱收费、高等教育产业化令学生家长不堪重负
虽然国家在200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1.5亿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780万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2008年又免除了全国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但学生的各种辅导书并没有减少,学生家长的负担并没有根本性减轻;高考压力和教学风气的恶化,逼着孩子纷纷补课,这又是学生家长一笔不小的开支。
很多大学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但学费却是扶摇直上,尤其是面向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上的普通大学,其学费要远远高于重点大学,使很多苦读12年书的孩子最后因高昂的学费而上不起大学。
五、盲目扩张,恶果显现
据统计,我国2007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70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近11倍。其中普通本科生1024.4万人,研究生119.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1.3倍和107.6倍。
我们在高等教育人数上搞人海战术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这个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扩招、文凭贬值来实现的,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我们的身边,过去的高中变技校后不久就变成了专科学校(代发本科文凭),10年前几乎所有的专科学校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后都合法地招本科生甚至硕士研究生了;10年前的中学教师,现在也成大学教授了。
这样的扩招结果是什么呢?过去高中生难找工作,现在是本科生难找工作;过去中专生能做好的事,现在的本科生做不好了。
此外,扩招带来的2000亿元债务如何销账也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时,更有必要反思这30年间走过的弯路,更多地看到过去工作的不足,才能尽量避免今后再走弯路,才能确保今后更长的时间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的近期关文章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我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