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的意义不亚于股改


 

融资融券的意义不亚于股改

苏培科  /

  如果说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在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融资融券的意义将不亚于股改。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改变的是股权结构疾瘤,是治病和纠错;而融资融券则是完善中国股市交易制度的关键,在现货市场引入做空机制将会改变畸形的单边市格局,会改变市场的赢利模式,会改变博弈格局,会抑制价格的过度波动,对中国股市的意义深远。

  虽然股改的意义因大小非和股市暴跌而黯然失色,但股改的方向毋庸置疑,只是股改的对价太少、流通太慢,从而得了对价之利的投资者大都将筹码在高位换给了新股民和后来者,并让后来者成为了全流通阵痛的受害者。由于当时牛市的盖头掩盖了所有问题,使得全流通的阵痛和大小非弊端统统被 后置到今天,再加上一轮大盘股IPO制造的大规模限售股,迅即将疯牛打入了谷底,并且将中国A股市场拖入了新一轮阵痛,大量的解禁股抵消了一切利 好

  或许有人会说,但凡革命都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用阵痛来消化改革的针口。但这个阵痛造成的代价太大了,大盘70%以上的暴跌险些让中国股市休克。如果股改当初方法得当、牛市中少制造些限售股、在非理性的牛市中有做空机制,股市涨幅自然不会太离谱,落差的空间也就自然缩小了,新股发行和大盘股也就不至于蜂拥而出,更不至于被用来作为调控指数的筹码,或许可以避免制造大量限售股的局面,全流通的阵痛也就不会如此剧烈。现在总结时不难发现,恰恰是由于做空机制的缺失和监管部门的认识不足,才使他们的调控错上加错,如果当时有做空机制,或许可以让中国股市股改之后的针口愈合得更快一些。

  其次,融资融券对日后的中国股市影响深远,而非简单的救市举措,是市场制度建设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不能拿融资融券开通前夕的市场走势来判定其意义,更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救市概念,更不能以新兴+转轨庄家操纵等中国国情来加以反对和阻挠。

  虽然,在熊市中融资的功能发挥会更充分一些,而融券的风险相对较大,融资功能的使用会超过融券,将会给市场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此举确有注入流动性救市的功能,但这仅是眼下的作用,随着行情的变化融资融券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融资融券的杠杆机制具有双刃剑功能,会成倍放大收益和损失,但在金融市场中风险与收益永远是对称的,无风险的金融市场是不存在的。对此,中小投资者应该量力而行,须根据自己的风险喜好和判定能力进行,不能盲目跟风,毕竟杠杆交易风险很大。融资融券虽然会放大风险,但全市场而言利大于弊,只有一个规范的、具备风险对冲的市场是可以减少风险和可以主动化解风险,尤其可以改善市场的大起大落。以美国的市场为例,次贷危机闹腾的如此厉害,而他们的股市跌幅远远小于我们。因此,融资融券平抑价格波动的作用是长效的和长久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熊市救市之策。

可是对融资融券的开通市场人士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是庄家操纵所致,功能缺陷一说不成立,因而健全市场功能并不能改善市场弊端。对此,笔者认为,庄家操纵确实造成了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但庄家操纵恰恰是由单边做多的赢利模式、监管的不到位和缺失做空机制等原因造成,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全面着手治理则可以扭转畸形的大起大落,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做空功能都没有,市场再干净也是不健全的,而且单边做多的游戏规则只能采取打压吸货拉高派发的高抛低吸之策来获利,其市场表现自然就出现非理性暴涨和过度超跌,而且单边做多的赢利模式很容易让市场中的各大主力形成默契,造成利益方向一致的全市场操纵。一旦融资融券开通后,双向赢利的模式使得各大博弈方都会按照自己的最优选择来决策,利益选择的多样性会让博弈主体很难再达成方向一致和同盟操纵。往常商业企业中的价格同盟都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在理论上很难形成全市场的合谋。如果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同谋、操纵市场、一致性做多或做空,则监管者应该高度警惕,应对其及时调查并作出说明,对违规行为及时出手惩治。

只有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才是中国股市改革和走出困境的关键,更是融资融券功能良性发挥的基础。因此,提高监管者的监管水平、严格监管券商们的操作行为、打击价格操纵、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迫在眉睫。

若在一个乱象丛生、监管不严、价格操纵的市场里开通信用交易,则很有可能会发生功能扭曲,及时治理和规范市场也迫在眉睫,但不能因“病”而再次错失基础制度建设的良机,更不能因噎废食。中国股市确实存在庄家操纵,也是新兴+转轨的市场特征,但这是中国市场不健全和制度漏洞的表现,而非市场本身固有的特质,更不是中国国情。所以,中国股市当务之急除了挽救市场信心,还得“治病”和完善市场的基础功能,以建立市场运行的长效机制。

 

作者有关融资融券的系列文章:

 

(国庆前夕呼吁“融资融券是最佳时机”一文)

恢复市场信心需要制度重建(发表于923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080923/00345330749.shtml

 

应让融资融券先行(发表于:200852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9j2z.html

金融创新高设门槛不如严管机构(发表于:20086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9lmw.html

融资融券试点暴漏中国股市体制弊端(发表于:200682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04hj.html

融资融券须与T+0交易同行(发表于:200631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f4e330100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