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私有制,和市场化


 

中国土地,私有制,和市场化?
《亚洲经济评论》 主编 汪林海
土地问题始终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与土地兼并、农业税过重、农民生存出现困难有关。而我党的胜利,也是土地政策的胜利。我党“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土地政策主张,吸引了而贫苦人民参加革命,推翻了美蒋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老一辈同志们依靠正确的土地政策打破了一个旧世界,新一代的同志们,我们如何靠土地政策,来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全党同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党内同志,包括党内的负责同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前的土地政策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刻不容缓。在当前的土地政策之下,土地不能有效地流通和交易,不能经济合理地使用。农民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许多干部在土地审批过程中贪污腐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恶化了政府-企业关系和政府-群众关系。更重要的,当前土地政策导致扭曲的房地产市场,导致高房价和和房地产泡沫,这一方面严重威胁了城市中年轻人的生存权利,另一方面也成为诱导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过去,我们犯了很多错误,这些错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需要承认这一点。农业生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带来的是约2000万人死亡,他们活活饿死了。我们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认识问题。
而现在的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有些问题,想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民生存保障
当前,政府没有给农村居民提供生存保障,农民的生存保障来源于拥有的土地,事实确实如此。一些同志认为,正是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给农民带来了生存保障。按照这些同志的逻辑,我们就应维持当前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因为这样可以给农民生存保障。
事实上,给农民生存保障的方法有很多。当前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或许不是最好的。例如,我们完全可以把农村的土地私有化,然后禁止土地交易、转让。这样,每一位农民都世世代代终生拥有一小块土地,作为生存保障。这比起土地集体所有,并不会差。而且,由于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整修、投资,从而提高土地的农产品产量,进而提高收入。
就目前来看,农民的养老保障和最低保障都没有建立起来。这是我党工作有愧于人民的地方,我们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解决。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政府各种收入已达8万亿元左右,并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就目前的财政收入而言,我们已初步具备给全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障的财政实力。可以考虑拿出财政收入的15%-30%,作为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障。不管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人人都享有这一保障。
二、土地私有和土地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大家对所有制都很敏感,我也是。在感情上,我们讨厌私有制。共产党的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但是,我们要讲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我们要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如果一种所有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就要勇于废除它。
土地私有是目前的现状,我们要承认这个事实。当前,在许多地方,名义上土地是集体所有,实际上,集体土地被农民按照人头均分、长期承包。除了不能自由交易、不能自由流通之外,与土地私人所有没有任何差别。而且,许多地方土地已经在不同农民之间进行了交易。这些我都亲眼睛过。简言之,在许多地方,讨论土地集体所有还是私人所有,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为,集体所有制已被完全架空,土地已经私有了,只是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
那一种土地所有制能够有利于农民的利益?依我看,还是土地私有制。只有这样,农民才会放心大胆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土地改良,进行整修,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河南的一些地方,土地还是真正的集体所有,过几年,生产队的土地要重新分配。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没有人愿意把土地改良,因为今年自己花了很大力气改良土地,明年土地就收归生产队,重新分配到其他人手中了,对单个农民而言,肯定不划算。土地改良不了,生产率提不高,大家都得不到好处。
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同样是土地,就有两种不同的所有制模式。其实,城市土地,也可以采用集体所有,甚至私人所有。城市的土地属于城市人民着一个集体,由城市政府代表人民予以管理,这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当前城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与集体所有差距并不大。我们也可以采用私人所有制的方式,来管理城市土地。城市不同地段的土地给不同的居民所有,这样也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制定并执行合适的公用土地征用制度。
三、市场还是审批?
有些同志喜欢审批。被别人求着签字、盖章的感觉,真好。我们的土地使用就是层层审批的,从中央到地方。
当前,在上海、江苏、浙江,土地被保护起来种粮食,充满活力的企业没有土地建厂房,高收入的居民没有土地建住房,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生活受损。而在安徽、云南、湖南,种粮无利可图,大量的耕地被荒芜了。当前以审批为主的土地管理制度,直接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要是在江、浙、沪多用占用1亩耕地,而在安徽、云南、湖南多耕种1亩荒芜的土地,那么,全国耕种的土地数量是一样的,粮食总产量还是一样。土地问题不就简单地解决了?
在土地市场化时,当江、浙、沪占用耕地用于建厂房时,就会导致耕地减少,粮食价格上涨,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在安徽云南等地种粮就变得有利可图,从而,安徽、云南等地农民就会在荒芜的耕地上种粮食,甚至还会开垦出新的耕地来种粮食,从而粮食的供应量又会增加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市场调节的结果,是江、浙、沪减少了一亩耕地,而在云南、安徽则增加了一亩耕地,粮食总产量不变。
如简单的解决江、浙、沪土地紧张的办法,在我国却实行不了。因为,土地是审批的。在江、浙、沪,企业和居民要使用土地建厂房、建住房,政府不批准,结果充满活力的企业无地可用,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高收入的居民无房可住,整个国家国民经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用上海附近的土地来种粮食,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上海附近的土地,是用来开办工厂,发展经济的。云南、安徽、湖南等地的土地,才是用来种粮食的。可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结果,是在海附近的土地用来种粮食,云南、安徽的土地荒芜。结果上海附近的企业和居民无地可用,安徽、云南等的居民任由土地荒芜。
如果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结果,是放眼望去,以上海为中心方圆几百公里无耕地,全是各种各样的厂房,那也不可拍。因为,此时在云南、广西、安徽等地,所有的荒芜的土地肯定已经被重新耕种,并且还会有新耕地开发出来。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不会减少的。
四、确保粮食安全: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政府有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分。地方政府向地方人民负责,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负责。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带有局部利益的色彩,是不可避免的,中央政府的局部利益色彩就极少。这是工作职责决定的。我们不能指望浙江省政府整天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当前,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参与。中央政府把自己定位为地方政府的上级,把地方政府当作政策的执行机构。按照我国目前的政府架构,这很自然。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是全国范围的问题,而不是局部性的问题。中国缺粮了,问题就很复杂,我们很担心,因为我们担心从周边的国家买不到粮食。浙江缺粮了,问题很简单,他们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们可以从江西、江苏等周边省市购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粮食安全问题,显然是中央政府的孩子,不是地方政府的孩子,这个孩子需要中央政府抱走。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实际上是要求地方政府替中央政府抱孩子,地方政府自然一百个不情愿,因为,那不是他的孩子!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地方政府是不情愿的,执行起来没有主动性,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阳奉阴违,这是目前的现状。这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央政府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我觉得,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央政府应该抛开地方政府,自己独立承担责任,建立一个地方政府不参与、少参与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比如,中央政府可建立国家耕地开垦公司,专门负责在全国各地开垦耕地。在耕地减少,粮食供应紧张时,国家耕地开垦公司加大耕地开垦量,在耕地过多,粮食供应过剩是,国家耕地开垦公司减少耕地开垦量。国家耕地开垦公司的经费可以来源于各地缴纳耕地占用税—地方企业占用耕地,需要向国家缴纳耕地开垦费。这样,在地方政府不参与、少参与的情况下,全国的耕地数量也可以得到有效量的控制,粮食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就好比发行人民币。发行货币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不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从而货币只能由中央政府发行,不能由地方政府发行。如果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人民币,结果可想而知。各省市都竞相发行大量的人民币,以获得收入,从而,货币发行量根本无法控制,通货膨胀肯定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