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在广州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讲,大学里穷人的比例只占20%。不知这个数据是否准确,姑且按此数据。这并不是说明中国的穷人减少了,而是穷人的入学率低。
穷人特别是农村的青年人80%是上不了大学的,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一是基础教育落后,升学率低,农村的孩子能考上高中、大学的实属天分及勤奋。二是家庭贫困,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先不说高校了,即便是高中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三是,高校教育资源有限,公立高校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
他们的出路很少,男青年多是外出打工,或下煤窑、或进建筑队、或打临工,而女青年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打工,因为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再加上就业歧视,女青年就业机会更少,很多女青年无奈步入风月场所。这是贫困家庭孩子们的基本出路。
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否则难以实现政府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态,因为只有中产阶层占多数的社会才是一个稳态社会。而现在的状况只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教育,有了良好的教育,才会有就业出路,才能减少贫穷,才能使中产阶层的力量壮大,也才能逐渐改变中国贫富不均日益扩大的现状。
在如何改善农村(中国的贫困人口的大部分在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问题上,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其待遇要高于城镇。因为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唯有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走向农村。
家庭贫困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的问题,在高校已实施了助学贷款,但现在高中的学费也是很多贫困家庭负担不起的,我认为在高中阶段,也可以实施助学贷款,以减少辍学人数。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学校应该适当减免学费。或者根据学生家庭收入状况,实行差别学费制度。
而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无法使更多的人实现大学梦的主要原因是公立高校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我国的私立高校成立有十多年了,但国家教育部门一直没有给予私立高校公平待遇,最重要的是不认可私立高校毕业文凭的含金量,私立高校的毕业生总是低人一等。所以私立高校不仅无法吸引优质的师资力量,更无法吸引优秀的学生,私立高校几乎没什么生存空间,更不要说如何与公立高校竞争了。大多数学生都扎堆挤向公立高校。
如果教育部门能给予私立高校公平待遇,鼓励私立高校建设,那么我国的高校教育资源将大大增加,同时因为私立高校能和公立高校自由平等竞争,学费自然而然会降低,穷人上学难的问题能部分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