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复评比:形式主义害死人


    在中国,特别是教育界,如果要把一项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最简捷最流行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进行各种声势浩大的比赛或者评比。举行一些比赛或者评比,如果能做到适当的话,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育方法。但问题是,任何好东西一到我们中国就会变味。比赛、评比就是这样,时下已经用的太多太滥,而且还一路高奏凯歌向着形式主义的顶峰进军,其肆虐疯狂的劲头着实让人心惊胆战,胆小点的不被吓死也能吓疯。

    这不,近日我就从新华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题为《学生跳集体舞被要求穿短裙短裤  冷得发抖》, 说的是青岛市李沧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有一个校园集体舞专项比赛。根据比赛要求,参加比赛的三十多所学校的上千名中小学生必须穿夏季服装参加,其中女生要用“黑皮筋扎头发,穿短袖上衣、短裙、白袜子;男生要穿短裤,黑皮鞋。”要知道这是在接近0℃的严寒天气里,尽管集体舞比赛是在体育馆内举行,但学生换衣服的地方是在体育馆外面的一个空教室,离赛场还有一百米的距离。学生们换好短裙短裤后,都需要穿过校园,在体育馆外排队入场。如果前面的比赛队伍有所延迟,等待的时间会超过15分钟。所以记者就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阵寒风吹来,露着胳膊穿着短裙的女生抱着肩膀发抖,而身穿短裤的男生则不停地上下蹦跳来取暖。而我们可敬的带队老师却不是穿着夏装来带队的,她们穿着棉衣,系着围巾,而且还振振有辞地说,穿夏装是区里的统一规定,这样跳起舞来才好看,才能获得好名次。比赛是在室内进行,中间换衣服的十来分钟是不会冻着孩子的。

    对这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带队老师我不想多说什么,我也不想要求她穿上短裙短裤去体验一下“十来分钟”“ 不会冻着”的感觉,毕竟她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目前这个惟官僚马首是瞻的社会中,要她去反对上级官僚的倒行逆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道德的。我只是不明白,是那位教育官僚为了显摆自己花团锦簇的教育政绩,竟然惨无人道地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在大冬天搞什么校园集体舞专项比赛,而且还要学生跳得好看,就不惜让学生冬行夏令,穿短裙短裤来跳舞。要知道,跳集体舞本身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而进行比赛是为了让这项活动能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绝不是为了什么表演,跳起舞来好看。退一步说,不穿夏装穿上校服跳起舞来怎么就不好看呢?依我看,穿校服一样可以跳出水平,一样可以跳得好看,只是那些教育官僚的审美眼光太狭隘太差劲。而今,为了满足某些官僚的一己欢心,学生们就得受冻甚或感冒,这就并非只是比赛规则制定不人性的简单问题,而且已经涉嫌犯了故意虐待罪。这样的教育官僚早该被撤职查办了,哪儿还能让他们道貌岸然继续装蒜贻误下一代呀!

   不过也有市民认为,现在的孩子太过娇气了,穿短衣短裤十几分钟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磨炼。我理解这些市民想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变得坚强的心情,但我不同意对孩子进行这种人为设置出来的挫折教育,那不是什么教育,只不过是迎头泼向孩子的毫无人性的污水,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心灵从小蒙受污垢,感受到人性深处的狡诈与卑劣。可以说,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

   其实,这种形式主义的罪恶不但学生们在承受着,老师们何尝不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呢?有的老师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2005年11月12日,这一天是星期六。本该是休息时间,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普九”达标检查,沧县纸房头乡周庄子小学青年教师李洪杰却和其他教师正在加班忙碌。下午3时,坐在办公室里的李洪杰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燕赵都市报》2005年11月15日)李洪杰是为什么劳累而死的?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去劳作呢?说来非常好笑,就是突击搞资料为造假事业服务。所谓“普九”验收,除了验收硬件,还要验收软件。硬件造假相对容易,比如突击一番,腾出几间房子,就可以算学校的卫生室、图书室等;软件造假的任务则更多难度也大。比如教育普及率要达标,就要把本地每年的学龄儿童名单查出来,然后根据需要上报在籍生的名单;对那些其实没有上学或者已经流失的学生,则要从一年级开始补写其学习、考试的全部资料,等到真来验收时,还要到其他学校请学生来充数。就是临时搞的卫生室也要赶造平时看病、体检资料,图书室要赶造借书的资料。如此工作量当然够大的。李洪杰就是赶补这些资料不幸累死的。

   想想真是可悲,我们的老师竟然为了造假而累死,为了造假而以身殉职,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旷古奇闻,也绝对是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莫大亵渎。司马迁讲死有“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教师之死虽然不能“重于泰山”,但也不能像这样死得“轻于鸿毛”不明不白。李洪杰走了,但活着的我们,哪个没有身不由己地为学校造过假呢?学校同样是身不由己,因为上边的官僚喜欢看的就是这些假的真东西。因为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可以把灰暗的教育天空粉饰得五彩斑斓,可以彰显他们的教育政绩,可以使他们“好风凭借力”从此平步青云迈向做官的新台阶。况且,看假识假爱假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之余,他们只能对这些假东西情有独钟,对真实的客观存在反而嫉恶如仇了。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也。

    可以说,形式主义的比赛、评比在今天的教育界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猛于虎的检查苛政,精细化管理的泛滥成灾,更在进一步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可悲可叹的是,有些东西竟然还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进行的,青岛的这个校园集体舞专项比赛即是如此。我完全能想象出,学生们不独在比赛时要遭不必要的罪孽,就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被学校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压迫着强制着误上学业牺牲上活动时间去参加统一的枯燥训练,有时候学生们根本不想参加比赛,那学校就赶鸭子上架,规定每班必须出多少人,于是班主任就只好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了,万般无奈之下,学生们只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地去参加了。我不禁糊涂了,这是什么素质教育啊?这只不过是以素质之名行戕害学生之实的法西斯教育罢了!更好笑的是精细化管理,教师做什么都要留下记录都要填到表格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填表,上自习辅导要填表,批改作业单元测试要填表,考试成绩不好要填表,考试成绩好了也要填表,上完课了不能完事大吉要把反思填到表里,各地名校这样做的原因据说不单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更主要的是为教师好,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也许我这个二级教师比较愚笨,怎么也无法体会填表对专业成长的好处,只是有一种手忙脚乱被人愚弄的感觉,怎么也找不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那种快乐。

    青岛学生穿短裙短裤跳校园集体舞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李洪杰老师虽然累死在造假的舞台上,但他毕竟彻底地解脱了;学生们虽然有时也身陷造假的泥淖,但他们只是上几年学,而我们这些教师却是注定要一辈子的不可自拔了。

    呜呼!身为教师,我们何辜?竟要在这无边苦海里垂死挣扎?比赛啊,评比啊,这些害死人的形式主义东西,什么时候才能从中华大地上彻底绝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