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汉 印 象


   武汉, 中南的重镇, 历史上兵家必争之要地。从地图上看来, 它处于长江的中游,上游四川重庆, 下游江苏南京, 殊非等闲之地。人称这三个大城市为中国的三大火炉, 而武汉尤甚。我一直向往武汉三镇的宏伟景象, 渴望一览江山之奇, 在“七月流火”的季节, 我们来到了武汉。

早上九点多, 客轮缓缓开进了武汉三镇,远远望去, 龟山和蛇山遥遥相对, 武汉长江大桥凌空横垮, 气势宏伟。桥上的汽车奔驰往来, 如线牵着一般,猛然撞见, 胸宇为之开阔。蛇山的一边, 是武汉工业区, 烟囱突突地冒烟;龟山的一边, 是汉口市区, 屋宇如同上海的外滩, 显然是开化较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殖民地痕迹尤存。高耸的武汉钟楼在夏阳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 武汉! 我来到你的身边, 感受你壮丽的容姿,使得历代诗人才情勃发的景象, 我是多么地崇仰历代先贤司马迁、李太白, 读着他们的诗文, 想见他们为人, 没有这伟大的自然, 哪有他们不朽的作品呢? 武汉, 这地方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啊!

    船要在汉口停靠一天, 晚上九点起航返沪, 船上的师傅知道我们的心情, 指点我们在武汉游玩的路线。夏日的早晨, 天气好极了。我们下了船, 在王家码头乘上渡船直奔东湖。到达东湖风景区, 已是正午时分, 气温急遽上升, 太阳火辣辣地发烫, 地面的热气也夹击着我们, 汗珠不断滚了下来,这才让我们尝到了“火炉”的滋味了, 温度足有40度了。这时, 多么渴望一片林荫、一泓清泉啊!

    正在我们渴望林荫的时候, 绿荫展现在眼前,。沿着林荫路向前跑去, 清风拂面, 林荫尽头, 一片绿茵茵的湖水展现在眼前。是东湖! 湖水平静的像一匹展开的绸缎, 温柔极了。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碧波, 我们惊喜地呵开了嘴, 脱去外衣就向湖里跳去, 冒着油汗的体肤很快被柔软的湖水压迫着, 吸收着热气, 身体一下子凉快了。我冒着头换了一口气, 向湖水深处泅去  ……

    从东湖出来, 就乘车到了武汉长江大桥, 在桥面上走着, 无遮无拦, 听任烈日的暴晒, 书生意气的我们迅速穿过大桥, 登上了蛇山, 在蛇塔下纵眺大桥, 别是一番景象。大桥依山而筑, 情趣昂然。人工大桥和天然的龟山、蛇山融为一体, 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墼变通途”,再往远看, 武汉三镇尽在眼前。烟水苍茫, 大江浩荡, 令人不禁想起唐人崔灏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可以想见一千多年前, 作者站在黄鹤楼上, 望着苍茫的江水, 感怀自己的身世, 回眸历史的沉浮, 心里翻滚着多少的郁愁啊!亲临其境, 更能体会这诗的绝妙之处。

    我们的眼光注视着浩淼的长江。古老的长江啊, 你怎么不知疲倦地流淌呢? 你是中华民族的见证呀, 人间多少世事都随江水流走了呢? 正如王勃诗云:“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穿过长江大桥, 我们在汉口领略了武汉的繁华。走在江边, 仿佛到了上海的外滩, 走在了中山大道,更象走在南京路上。一天的走马观花,  多少对武汉有了一点印象。我们是多么希望武汉更美啊!

晚上, 船起航了, 我们涌到甲板上,饱览了武汉三镇的夜景, 武汉的外景更为壮观, 亮着彩灯的长江大桥把武汉三镇连为一体, 雄峙在江边的龟山蛇山仿佛在夜幕里为我们送行。呵,再见了武汉, 不知什么时候再见。你在我心灵和现实间架起了一座桥, 让我以一城而观我们祖国全貌。我再一次深情地眺望武汉三镇, 灯和星星眨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