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孙中山先生
——中国经营报特别报道《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真相》背后的人和事(之二)
1924年,应冯玉祥的邀请,孙中山最后一次北上。
不料,孙中山没有直接到北京,而是突访日本,在神户发表著名的“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在演讲中,孙说,东方文化是王道文化,讲究以理服人;西方文化是霸道文化,讲究压服别人。孙称“要用以东方的王道文化,对抗西方的霸道文化”,并且希望“日本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勿做西方霸道的鹰犬”。
——在《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真相》发表后不久,日本的NHK电视台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表达了对此篇文章的关注。
片岗先生是NHK的一名知名制片人。在同片岗先生会谈时,片冈先生向我谈起了孙先生当年在日本的演讲。片岗先生反思说,日本人在近现代“脱亚入欧”,忘记了自己是亚洲人,淡忘了东方文化,盲目追随西方文化,导致日本问题频出。
片岗说,他支持宗庆后,他支持宗庆后叫板西方霸道规则的勇气和胆识,也支持宗为保持中国民族品牌的努力。他的想法得到了NHK总部的支持,NHK派出了以片岗为领队的四人采访小组,给片岗他们150天的时间来做一个专题片反映娃哈哈纠纷,专题片大约50分钟,准备11月份在日本放映。
——在《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真相》发表后的第四天(9月4日),本报读者俱乐部举办“以新闻记者细说中国商业史上最激烈一次纠纷”为主题的读者联谊活动,活动受到读者的热烈响应。
联谊会上,由我和叶文添(本报记者)分别介绍了稿件采访的经过以及采访中感悟与迷惑。之后,读者进行热烈的讨论。联谊会从下午2点持续到下午5点。会议结束后,还有20多人不愿离去,又同我们进行了两个小范围的讨论。
应读者的要求,张曙光先生(张在文章中发表评论指出“不能匍匐在规则之下”)也同读者见了面。整个活动持续到晚上八点。
活动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国人开始了对西方规则的反思。这同6年前中国加入WTO时大不相同。那个时候,中国商业文明似乎都以能否遵守西方规则为坐标。
而这次,人们似乎更加清醒了——西方大公司以及他们的行为已经不再是真善美的化身。6年来,中国人似乎逐渐看清了那个以自己利益为最大化的所谓西方规则。
在联谊会上,仍在崇尚规则的赵晓一派(赵在文章中发表评论“商人的信条与中国商业的繁荣”)受到明显的打压。
6年前,这种情形(赵晓的言论受到质疑)想都不敢想——那个时候,中国人言必称规则,谁要是不讲规则尤其是西方的规则,那简直是土老冒。
但这次,我明显地感觉到思潮在变化。
6年来,经历了“与狼共舞”的中国人终于看清了所谓西方规则的伪善的一面: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用规则,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不用规则,规则就是他们悬在中国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中国人就一定要仰息在西方的规则之下吗?如果这些规则只对西方人有利,而对中国人不利,我们要这样的规则做甚?
既然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那么就需要谈判。这是一个常识。
既然是谈判,就需要各方来讲公理,而不是炫耀武力,更不是耍弄强权。而“以公理反对强权”,这正是孙先生终身追求的纲领性主旨。
在这次娃哈哈纠纷中,随着我对事实的逐渐清楚,我越发认识到中山先生在日本演讲的深刻含义。
——与片岗会谈结束后,片岗说,他们日本人也开始反思中山先生的教诲——“不要做西方霸道的鹰犬。”
中国人该怎么做?
——当我和叶文添走出酒店已经很远了,文添悄悄地告诉我,“日本人还在给我们鞠躬哪”:我回头看时,片岗和他的同事还在朝我们远去的方向鞠着躬。
“日本人真不错”。文添说,日本人的鞠躬行为,使他对日本人平添了不少好感。
亚洲人以感性著称,情义无价——为了情义,即使做这件事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利益,他也没有半点犹豫。
西方人则不然,他们以理性著称,他们只相信利益。
——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反思这场纠纷了——因为这是中国融入世界必然饶不开的一个坎:我们怎么看待西方的霸道文化?西方怎样看待中国的王道文化?
娃哈哈纠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